《新史学通讯》与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
作者:张越
经过本世纪20至40年代艰难曲折的发展历程,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在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之后,逐步确立了其主导地位。当时,在全国掀起的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热潮的大背景下,史学界也在努力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运用贯彻于历史教育与历史研究中去。从专门的历史研究机构中的学者和高校历史系的教授到广大中小学的普通历史教师,面临的首要问题便是如何运用唯物史观指导历史教学与历史研究,如何在实践中将马克思主义理论贯彻到历史教学与历史研究中去。尽管从本世纪20年代以来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已经产生发展并且成就了一批马克思主义史学家,但从整个史学领域来看,“从头学起”在新中国建立之初无疑仍是首要任务。在这种情况下,专门性的历史学刊物《新史学通讯》和《历史教学》于1951年创刊出版,这也是新中国成立后最早出现的、以宣传马克思主义史学为内容的专门的历史学杂志。《新史学通讯》由中国新史学会河南分会主办,1951年1月31日创刊,河南新史学会会长、河南大学校长嵇文甫任主编。刊物为月刊,至1957年1月改名《史学月刊》止,共出刊63期,持续六载。《新史学通讯》所反映的内容,在很大程度上反......
试论管仲的经略思想
作者:黄宝先
管仲,名夷武,字仲,一字敬仲,颍上(今安徽颍上县)人,春秋时期齐国著名的政治家。他在位期间,进行了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方面一系列的改革,“以区区之齐在海滨,通货积财,富国强兵,与俗同好恶”,“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贵轻重、慎权衡。”①尊王攘夷以信义交诸侯,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而首霸春秋。这一辉煌业绩的取得应该说是管仲善经略的结果,他的经略治国,富国强兵的主张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以政治为首务“经略”在政治上主要指策划土地,制定边疆,总摄巡行。即“天子经略,诸侯正封”②。管仲经略治国体现了古代政治为首务的特点。在古代以农业立国的社会中,经略的对象主要是土地和人民。正如孟子所讲“诸侯有三宝:土地,人民,政事”③。这实际就是说,有土地、有人民,就有国。管仲深谙其中道理,上任伊始便履行了策划土地、制定边疆、总摄巡行、安抚民众的职责。他深刻地认识到了土地的重要性,认为“地者,政之本也,是故地可以正政也。地不平均和调,则政不可正也,政不正则事不理也”,提出政治之本在于土地的精辟见解。为此他制定了“叁其国而伍其鄙,定民之居,成民之事”这一国家发展的总体规划,接......
十六国时期的军镇制度
作者:高敏
一引论以军镇统民并以之代替地方行政机构的制度,在北魏时期的缘边地区比较突出和典型。在北魏后期曾爆发起义的北方缘边地区的“六镇”或“七镇”,就是实行以军镇统民制度的典型地区。历代史家对此进行研究者不少。然而,北魏时期的这种以军镇统民并以之代替地方行政机构的制度,并非始于北魏。究其根源,它应同十六国时期的军镇制度有一定的联系。单以十六国时期来说,它的前期与后期,在军镇制度方面也存在着差异,反映出军镇制度本身确存在一个逐步形成的历史发展过程。如果说十六国前期还只是实行军镇制度的某些萌芽的话,那么,到十六国后期,就出现了比较定型的和较为普遍实行的军镇制度,特别是地处西北边陲的几个少数民族政权,实行此制的情况尤其明显。到了北魏时期,才出现典型的军镇制度。因此,对军镇制度本身由萌芽到发展再到典型形态的发展过程进行研究,就不应当忽视十六国时期军镇制度的探讨。但是,对十六国时期的军镇制度的存在状况及变化发展,却很少有人言及;连唐人杜佑《通典·兵典》对此也没有论述;元人马端临的《文献通考·兵考》,对此更无考述,甚至连十六国时期的兵制也缺而不载;对十六国时期兵制有过专文研究的......
刘坤一洋务思想及其实践
作者:冀满红
刘坤一,清末湖南新宁人,历任江西巡抚、两广总督、两江总督兼南洋通商大臣,帮办海军军务等要职。作为清朝同光时期的重要疆吏,刘坤一自然参预和主持了许多洋务活动,对洋务运动的发展、晚清政局都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因此,探讨刘坤一的洋务思想和活动,无疑将有助于洋务运动史和晚清政治史的研究。一“练兵言战始可言强”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中国即处于西方列强的环伺之中,民族危机日益严重,刘坤一密切关注列强侵华动向,对日本侵台、沙俄窥视中国东北、西北地区的阴谋多次给予揭露,提请清廷注意。同时,他认为制止列强侵略的最有效办法,是中国本身的自强,这就是效法西方,练兵制器。刘坤一认为,“方今之势,非日日练兵,人人讲武,不足以转弱为强”①。早在江西巡抚任内,他就积极参加练兵活动,对练兵表现出极大的热忱。刘坤一在江西采用了轮练之法,抽练选锋兵2000人,后来派人取回直隶、江苏的练兵章程,并在江苏雇募5名熟悉洋操的军人在江西充当教练,进行洋式训练。就任两广总督后又练广东兵5000名。在练兵过程中,刘坤一非常重视炮队的编练,认为“行军以火器为先,火器以炮队为利”②,遂于光绪五年(1879年)......
评严复对近代中西社会差异的对比
作者:郭常英
严复是19世纪末叶一批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寻找救国救民真理的著名代表。当近代中国在西方列强弱肉强食的竞争中面临亡国灭种的民族危机之时,严复通过对中西社会重大差异的对比,向国人宣传变法维新、救亡图存的道理。这种对比,阔人眼界,新人耳目,不仅为中国思想学术界提供了急需的精神食粮,为新兴的中国资产阶级提供了新的理论武器,也使严复本人成为近代中国风靡一时、影响重大的启蒙思想家。一严复关于中西社会差异的对比,涉及许多方面,其中议论最多的,是政治制度问题。西方强盛、中国贫弱的根源在哪里?在严复之前,近代其他进步思想家也是从探讨西方所以强盛发达、中国所以贫弱衰微的根源,来寻求改变自己国家命运的道路的。从林则徐译编《四洲志》、魏源编成《海国图志》,到郑观应撰写《盛世危言》、谭嗣同著出《仁学》,以及着手编纂一些《汽机问答》、《格致汇编》、《万国公法》、《政法类典》、《泰西新史揽要》等自然科学或工艺技术和单纯的政法史地等西学译书,都由于缺乏深入的科学性和说服力,使人们无法真正认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情况,因而不能适应和满足广大爱国者进一步寻找真理、学习西方的迫切要求。此时,则是由......
近现代中西方学术思想的立交桥──纪念王国维诞辰120周年
作者:王振铎
19世纪末,中国文化的列车与西方文化碰撞之后,出现了一个中西文化交会、转弯、接轨的历史过程。这一过程造就了一批致力于中西文化交流的文人学者。其中,国学大师王国维(1877—1927)便是一位时空立交桥式的文化伟人。王国维自幼苦修中国旧学,经、史、子、集之外,兼及诗词、小说和戏曲,底学厚博。1898年,一个偶然机遇使他到上海维新派办的《时务报》馆“任书记、校雠之役”,同时又在罗振玉办的东文学社兼习日文和英文。不久赴日留学,接触西方哲学、科学、美学、文学与教育典籍,受到日本新学和欧洲西学的薰陶。回到上海便开始编译《农学报》、《教育世界》等杂志,后又到江苏新办的师范学堂教过一段书。在翻译、教学和编辑书刊期间,不断创作诗词,研究文学、哲学与历史,撰写了不少有新意、有影响的论著。辛亥革命后,1911年末,王国维随罗振玉东渡日本,攻小学、治经史、钻研甲骨、金石等古文字、古器物,为罗氏编辑《国学丛刊》,与中外学者畅论东西新旧之学,创见迭出,造诣独深。1916年,王国维回国后一直研治国学,无论在上海为犹太人哈同编辑《学术杂志》兼任“仓圣明智大学”教授,还是赴京任清室南书房......
民元国旗之争
作者:李学智
旗帜往往是一种精神、思想或主义的重要象征,人们常常借助于旗帜的颜色、式样及旗中的图案来表达自己的信念或理想。中华民国建立后,围绕着以什么样的旗帜来代表这个新生的国家发生了一场严重的斗争。一早在中华民国建立之前,革命党人在推翻满清统治的斗争中,就已开始为他们心目中未来的共和国设计旗帜了。1895年,孙中山在香港与杨衢云、陆皓东等策划广州起义时,准备以青天白日旗作为起义军的旗帜。“此旗之方式,系陆皓东所设计”①。是役未及发动,即遭清政府镇压,陆皓东被捕遇难,此旗亦未公开使用。此后,1900年10月,孙中山等人发动惠州三州田起义,此旗作为革命军的标志首次亮相。1905年,同盟会建立。翌年,同盟会讨论中华民国国旗旗式,有人提议用五色旗以顺中国历史上之习惯;有人主张用十八星旗以代十八行省;还有用金瓜钺斧旗、井字旗等意见。孙中山则主张以青天白日旗为未来中华民国国旗,以纪念为革命牺牲之先烈。黄兴对此持异议,认为此旗“形式不美,且与日本旭旗相近”。孙中山“争之甚力,且增加红色于上,改作红蓝白三色,以符世界上自由、平等、博爱之真义”,但众人意见纷纭,终未议决。②二辛亥武昌起......
论五四时期的“男女社交公开”思潮
作者:梁景和
中国封建社会男女有别,交往有戒,女子完全成为她所依附的男子独自占有的工具和牺牲品。五四时期,在思想文化界出现了“男女社交公开”的思潮,并引发了一场思想论战。这场论战与“性伦”意识的辩争紧密相联,构成传统伦理文化变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一五四时期的进步知识分子是从人的解放和尊重人格以及解放妇女的角度,提出男女社交公开这一主张的。他们认为,在男女共同组织的社会中,人人都应有独立的人格,人人应有自由交往的权利。沈雁冰撰文说:“我们为什么要男女社交公开呢?我以为无非是想把反常的状态回到合理的状态罢了!男女既然同是人,便该同做人类的事。男人可到的地方,女人当然也可以到;能这样的便是合理的状态,不能这样的便是反常的状态,这是极显明的。至于再进一步讲,拿社会进化的大题目来说,便知偏枯的社会决没有进化的希望。男女社交不公开是偏枯的表面的最显见的;背后藏的,便是经济的知识的道德的不平等。如此男女关系的社会,总是一天一天向后退,不能朝前进,不论是经济的、知识的、道德的方面。”①男女正常交际,这不但是人际关系方面的合理、正常状态,而且是社会进化的一种希望。在隔绝男女交往的反常状态下......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进攻重庆西安的战略计划及其破产
作者:徐旭阳
1942年上半年,日本帝国主义为了尽快打败中国,阻止中美英三国协同作战,在太平洋战争爆发、世界大战进一步扩大的背景下,制定了进攻重庆、西安的作战计划。笔者对这一计划提出的背景、经过及其破产等问题,拟作一初步论述。一计划的酝酿和提出1942年12月8日,日本偷袭珍珠港,发动以“南进”为目标的太平洋战争,同时企图切断中国的国际援助,迫使中国投降。但是,战争爆发后,由于英美的参战和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而使中国大受鼓舞,坚定了抗战到底的决心。和平迫降计划落空之后,日本决定采取军事解决的方针,企图以武力摧毁国民党抗战基地。所谓进攻重庆、西安的战略作战计划,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出笼的。最早提出重庆、西安作战设想的是日本华北方面军。1942年1月,日军对重庆的迫降未见成效,华北方面军便迫不及待地制定出“西安洛阳作战计划”,上报其中国派遣军和大本营(即参谋本部),提出“以压迫重庆为目的,在(1942年)黄河枯水期的6月或9月下旬渡河,首先进行河南作战,然后攻占西安和延安,消灭胡宗南的第八战区中央军”①。这是我们现在所能见到的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企图进攻国民党大后方的最早的战......
略论联共(布)领导层在市场问题认识上的局限性
作者:胡舶
苏联社会主义实践经过半个多世纪的艰苦历程之后划上了一个句号。追根溯源,苏联经济走上畸形化发展道路是导致苏联解体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而在苏联经济的畸形化发展道路上,20年代又不能不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在新经济政策时期,虽然市场、商品货币关系被引入到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但市场并没有得到健康、充分的发展,市场也没有同社会主义完全联系在一起。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呢?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联共(布)领导层对于市场的认识不仅没有突破马克思主义的传统观念,而且一直进行着激烈的争论。本文拟对新经济政策时期联共(布)领导层在市场问题上的认识及局限性加以探讨。列宁对市场问题的认识所达到的高度1921年10月以后,列宁找到了调动小生产者——农民——积极性的手段,那就是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列宁认为,在小生产占优势的国家,不能再用旧的、战时共产主义的方法去联合小农,而必须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将小生产和社会主义大工业联系起来。他把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引入社会主义建设实践,提出通过间接、迂回的方法,即通过市场,通过新经济政策过渡到社会主义的设想。列宁虽然在1921年10月以后找到了发展......
试论1900~1914年的英国经济
作者:陈祖洲
就英国的经济发展而言,1900—1914年在某种意义上属于19世纪而不是20世纪。时序的变换和女王的去世似乎并没有给英国的经济带来太大的变化。这一时期,英国挟工业革命的余威,其经济仍以一定的增长速度向前发展。英国仍然是世界经济强国,世界最大的债权国、最大的贸易国,它的首都伦敦仍然是世界金融的中心,英镑仍是世界上最坚挺的货币之一,它的国际储备仍然令其它国家难以望其项背,它的工业品仍然充斥整个世界市场,它的船只仍然在世界各大海洋和江河游弋。但另一方面,19世纪英国经济发展中的一些制约因素在这一时期变得更加明显,英国的经济霸权地位日益受到美国和德国的挑战,英国在世界经济中的绝对地位削弱。一作为第一个实现工业化的国家,英国的工业具有独特的结构,形成了棉纺、煤炭、钢铁、造船等传统产业。这些产业不仅在英国工业产值中占有绝对的比例,使用大量的劳动力,而且还是英国的主要出口行业。英国经济的发展,英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英国伦敦之成为世界金融的中心,在很大的程度上都与这些产业的发展密不可分。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的10余年里,这些行业都经历了一定的增长(见表1和表2)。表1......
金代的开封城
作者:王曾瑜
狗尾续貂,与周宝珠《宋代东京研究》的巨著相比,本文名符其实是一条狗尾。但是,笔者在阅读明人的《汴京遗迹志》后,确实产生了续貂之念。开封作为中国七大古都之一,包括五代的梁、晋、汉、周与北宋五朝,到南宋初最后陷落,计210年,而伪齐作为国都,金朝作为南京,金海陵王一度打算作为国都,金宣宗南渡后,开封又正式成为国都,直至被蒙古军所破,计104年。金朝统治下百余年的沧桑变故,即使在编修《汴京遗迹志》的明人李濂眼里,已似乎可以忽略不计,网罗的载籍少得可怜。因此,笔者打算依据宋金元的记载,做一点力所能及的补苴工作。一宋朝开封陷落前后金军在天会四年(公元1126),即宋靖康元年冬,其实只是攻破开封的外城。经历战斗的损失,金军所剩“大约不过八万人”①。在平原旷野,女真骑兵纵横驰骋,比宋军步兵确有很大优势,然而若下城与开封大约百万军民巷战,则将是胜负难卜的消耗战。故史称宰相何“率百姓欲巷战,其来如云,由是金兵不敢下,乃唱为和议”②。他们只是占领外城四壁,不断勒索马匹、兵器、财宝、女子等,最后通过一些宦官、开封府尹徐秉哲等,又将赵氏皇族一网打尽。即使宋钦宗被骗入金营后,“诸......
20~30年代上海青楼业兴盛的特点与原因
作者:忻平
就民国时期的历史而言,20—30年代的上海社会、经济与文化诸方面发展得最快,社会生活的现代性体现得最为突出。然作为最原始的商品交换的性交易,青楼业在这一时期也与上海的商品经济一起,获得畸形发展。探索其兴盛的特点与原因,对于研究这一时期上海社会发展及其现代化进程无疑是有所裨益的。一中国的娼妓制度已有三千多年历史,肇始于夏、商、周三代。王书奴在《中国娼妓史》中认为殷商时期已存在着类似宗教卖淫的“巫娼”①。据说管子治齐设女闾七百为国营官妓之滥觞②,比之古希腊梭伦创雅典国营妓院(公元前594年)还早50多年。陈东原在《中国妇女生活史》中确认汉武帝立营妓为中国妓女制度之始③。及至唐宋时期,教坊官妓盛行。明清以降,私营娼妓之风日炽,商业性质渐浓,妓业颇兴,所谓的南朝金粉,北里姻脂,盛极一时。上海开埠前已有妓女,黄浦江上“白肚皮船”(船肚涂白漆之妓船)应接不暇,“罗袖争喜登白肚,玻瓶卜夜醉红毛”④,一时倾倒多少豪客。开埠后,上海妓业迅速发展,名流雅士、商界巨贾、洋人买办乃至一般市民多所光顾,历年花榜评选通过王韬等名流的推动与报纸媒介的传播而成为社会关注参与的热点,由此奠......
武则天的自卑心理与性格特征
作者:勾利军
将不可一世的铁血女皇武则天与自卑心理联系起来,似乎令人感到不可思议。其实,许多人(包括不少伟人)在内心深处都存在着自卑感。终生从事人类自卑感研究的日本著名心理学家关计夫指出,只有“智力低下的人不感到自卑,他们在客观上能力差,在主观上并不为之苦恼。因此,全然没有自卑感也就不会成为一个卓越的人”①。武则天就是一个具有强烈自卑感的历史人物。研究武则天自卑心理的形成以及这种心理对其性格的影响,对更深刻地认识和评价武则天具有积极的意义,这也是笔者从心理学角度研究历史人物的一次尝试。一自卑心理的形成生活经历对人的心理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早年生活对人的心理形成影响更大。根据现存的有关材料分析,武则天的自卑心理在童年时期已经产生,青年时期基本形成,以后在不同时期又有不同程度的强化。其自卑心理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一)家庭不睦,使武则天在童年时期便产生了自卑感《旧唐书·武承嗣传》载:“初,士娶相里氏,生元庆、元爽。又娶杨氏,生三女”,武则天的母亲便是其父继娶的妻子杨氏。《太平广记》卷二二四《武后》条又载:武士在利州任职时,著名术士袁天纲曾给武氏一家看相......
人口动态平衡的历史分析
作者:李晓铃
作为全人类所共同面临的五大难题之一,人口问题一直是其他一切问题的关键所在。然而人口问题并非工业革命后才产生的。纵观人类历史,人口问题一直都存在着。一环境容量及其极限现代生态学的一个伟大成就,就是著名的逻辑斯缔方程①:dNdt=rNK-NK式中,N为个体数量,r为瞬时出生率与瞬时死亡率之差,K为环境容量,微分dN/dt表示时刻t时种群的变化趋势或速率。其中,由于r与K是常数,所以决定dN/dt值的是K-N。K与N的差异越大,即实际种群数量与环境容量的差异越大,dN/dt就越大,即种群的增长速率越快。所以,种群增长的速率,既决定于环境容量,也决定于种群当时已有的个体数量。对于普通生物种群而言,K是一个常数,是增长的极限。N越接近于K,增长越慢,当N=K时,种群为零增长。人与其他生物的根本区别之一,在于人类能够改变环境,把普通的自然空间改造成适合人类生活的生存空间,把自然条件改造成适合人类生活的条件。因此,对人类而言,K是一个变量,K值的大小取决于生产力水平的高低。例如,人类不断的发现新地域,并迁移到那里,拓宽了生存空间的外延,土地产出率的提高又提高了空间的承载......
张謇的崇俭思想及作风
作者:蒋国宏
张謇(1853—1926),字季直,号啬庵,晚号啬翁,江苏南通人,近代著名的实业家、教育家。他在甲午会试“大魁天下”后毅然辞官南下,在家乡营实业、兴教育、广慈善、擘画水利、经营地方自治,成为我国近代化的杰出开拓者。张謇一生崇尚并厉行节俭,赢得了人们的普遍赞誉。1.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在一些人看来,节俭仅是生活小事,关乎微藐,简直不值一提。但张謇认为,节俭看似无关宏旨,其实大谬不然,它是养成高尚道德品质的基础工程。张謇自幼受民族传统文化薰染,其中儒家伦理对他影响最大并成为其伦理观的主体(《再论张謇》,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44—54页)。儒家伦理以完善自身、成就理想人格为依归,提倡积极入世,以“立德”、“立功”、“立言”。“立德”是儒家人生观中“三不朽”之首。但是“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合抱之木,生于毫末”,高尚的道德品质既不能与生俱来,也不可骤然幸致,而必须经过长期磨炼和点滴积累。节俭本身是一种美德,同时又是道德修养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对能否养成高尚的品格关系极大。张謇曾剖析俭啬与高尚道德间的关系,说“俭何以是美德?俭之反对曰奢。奢则用不节,用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