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查看详情
•史学评论•
改革开放以来晚清人物研究述评
朱从兵 孙 凯
(苏州大学 社会学院,江苏 苏州 215123)
[关键词] 改革开放;晚清人物;实事求是;“翻案”说
[摘 要] 改革开放以来,晚清人物研究呈现相当活跃的局面,在进行学术总结和反思的基础上,逐渐地进行范式的转换。在这个过程中,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成为学界普遍的共识但由于有关晚清人物的“实事”总和不易获得,而人物评价又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学者们评价人物的具体方法也各不相同,因此,对晚清人物的评价出现了许多新的观点。对这些新观点不能笼统地以“翻案”说视之。
•专题研究•
“长于姜水”、“都陈”与“葬于长沙”
——炎帝传说流衍途径考察
宋 超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北京 100720)
[关键词] 炎帝;长于姜水;都陈;葬于长沙
[摘 要] 在炎帝传说流衍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其“长于姜水”、“都陈”与“葬于长沙”的说法。诸说之间似乎缺乏必然的联系,但均有历史与文化的渊源。早在先秦时期,炎帝传说在东、西方流传之时,亦有缘起于南方说流行。随着东汉后期“三皇五帝”系统整合工作的完成以及魏晋时期以现实生活中的帝王为标准,对传说中古帝王的生平事迹、都城、陵墓所在等关键环节的再次整合,尽管依旧保留着相当浓郁的传说色彩,然而炎帝的人格化倾向却日益凸现,这是古代帝王传说演变过程中一个值得关注的历史文化现象。“姜水”、“陈”与“长沙”,似乎可以被理解为炎帝传说流衍过程中三个重要的地理标志,各地不同的炎帝传说借此得以整合,最终形成一个与黄帝并称的华夏民族始祖形象。
魏晋南北朝时期徐州战略地位的形成
刘磐修
(徐州师范大学 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江苏 徐州 221116)
[关键词] 魏晋南北朝;徐州;战略地位;泗水
[摘 要] 徐州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其战略地位的形成由古代政治斗争的格局所决定。先秦秦汉为东西之争,最重要的战略要地在函谷关—洛阳—成皋一线,魏晋南北朝进入南北相争的时代,徐州成为全国性战略要地。徐州傍靠泗水,泗水水系为徐州提供了便捷的交通,造就了徐州固若金汤的城防,使徐州成为进可攻退可守的坚强堡垒。构成徐州战略要地的首要因素是泗水,而不是山。
汉代律章句学探源
张忠炜
(中国人民大学 历史系,北京 100872)
[关键词] 律章句;《效律》;《二年律令》
[摘 要] 律章句学是以自然章句为基础,确定某些律条的分合独立,从而构成一个意义相对完整的单位——“章”,与之同时,是进行文字方面的断句,然后是为疏通律文所作的注说。律章句的出现与律令文本的特质相关。特殊字例及符号标识,对理解律令文本的分章断句及含义有重要意义。结合文献中对汉律章句的记载及出土简牍中的律令条文来认识汉律章句的特点,可以看出某些研究中所存在的问题。
唐淮西节度使相关问题考论
武 强
(复旦大学 历史地理研究中心,上海 200433)
[关键词] 唐代;淮西节度使;藩镇制度;胡化;经济与社会基础;区位
[摘 要] 淮西节度使在安史之乱初期设立时,与其他内地藩镇并没有大的区别,其设置的最主要目的,是为了平定中原地区的战乱,而且也确实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之后,它经历了复杂的变迁,区域不断缩小,直至剩下三州之地。但是它与中央对抗的趋势却更加明显,其主要原因在于藩镇制度下它与中央对地方利益的争夺,区域内部的胡化只是一个浅层的诱因。这一地区的经济、社会基础及区位条件也为它提供了支持。唐王朝以藩镇体制之外的手段,使用武力将它平定,迎来了自己短暂的“中兴”,却无法避免之后的更加衰落乃至灭亡。
“疗灵”与“疗身”:近代加拿大传教士在卫辉的借医传教
冯秋季
(新乡医学院 社科部, 河南 新乡 453003)
[关键词] 加拿大传教士;卫辉;借医传教
[摘 要] 1889年至1947年间,加拿大基督教新教长老宗在卫辉一带借医传教。根据不同时期政局、民情状况及传教士自身特点,他们先后经历了用药品“裹挟”其福音的谨慎发展阶段,边行医边传教、“疗灵”与“疗身”互为手段、互为目的、交叉渗透的“黄金”发展阶段,以及行医与传教貌离神合的深入推进阶段。“疗灵”与“疗身”始终既存冲突又相互渗透。
铁路与1912~1937年间的豫北工矿业发展
马义平
(南开大学 历史学院,天津 300071)
[关键词] 铁路;民国时期;豫北;工矿业
[摘 要] 民国初期,铁路在华北兴起并形成网络之后,加速了华北内陆与沿海通商口岸经贸交流的进程,推动了内陆经济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型。由此,豫北的工矿业发生了极富时代特色的变动。由于自然经济依然存在,这一转变过程表现出很强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因此,通过对豫北近代工矿业发展的具体考察,揭示了华北内陆区域经济由传统向现代演变的主要特征及一般规律。
公民资格理论与战后英国社会政策转变
丰华琴
(南京大学 历史系,江苏 南京 210093)
[关键词] 公民资格;社会权利;社会政策;T.H.马歇尔
[摘 要] 1950年代英国社会学家T.H.马歇尔提出的公民资格理论,成为二战后英国建立普遍主义福利制度的重要依据。公民社会权利是公民资格理论的核心,它对战后英国社会政策的演变产生了重大影响。1970年代末英国保守党倡导的“消费者主义”,以“消费者取向”为原则,以避免个人对国家的依赖、回归个人自助和非正式的照顾为目的,从而否定了公民享有普遍福利的权利;新工党实行了新的公民权利体制,权利和义务的平衡是新工党价值观念的核心,也是贯穿福利国家改革的基本思路,它是对公民社会权利的重新界定。“公民资格”内涵的变化反映了人们对福利国家作用的重新认识以及对公民个体责任意识的强调。
美国第三次三K党运动兴起原因探析
李国庆
(首都师范大学 历史学院,北京 100048)
[关键词] 历史传统;经济地位;种族与宗教;行政体制
[摘 要] 美国第三次三K党运动始于二战结束,持续至今。第三次三K党运动是美国社会文化传统、特定社会环境和特殊政治机制的产物,它的兴起和长期存在有其必然性。南部同盟传统、暴力传统、言论自由与结社传统是三K党长期存在与发展的历史原因;美国部分白人经济地位的困窘成为该运动的经济根源;美国种族政策的变迁与极端宗教信仰的出现为该运动提供了种族信条与宗教信仰的错误指导;美国行政制度的不力为该运动觅得繁衍的空间。
塞缪尔•亨廷顿“文明冲突论”的文化保守主义倾向
安 然 齐 波
(北京师范大学 历史学院,北京 100875)
[关键词] 塞缪尔•亨廷顿;文明冲突论;多元现代性;多元现代化;文化策略
[摘 要] 如果从现代化的角度解读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就不难发现这一理论本身所隐含的社会发展观及其文化保守主义倾向。“文明冲突论”在相对主义文化决定论的框架下,提出多元现代性和多元现代化的观点。这种观点否认存在具有普遍意义的现代性和现代化,宣称每一种文明都有其独特的现代性内涵和现代化模式。这种社会发展观看似开放,其本质却是文化保守主义的,其矛盾折射出西方文明在当前世界格局下文化策略的调整。它旨在将人类共同享有的先进文明成果特殊化、西方化,以非西方中心论的名义将现代性相对化,最终取消非西方社会实现现代化的可能性。非西方社会对此应保持理性的判断。
•新材料发掘与研究•
新见民国时期扬州“青溪旧屋”刘氏往来书信
李艳凤 巫 庆 整理
(扬州大学 社会发展学院,江苏 扬州 225002)
说明:扬州“青溪旧屋”是清代嘉庆至咸丰年间著名经学家刘文淇故居,也是其曾孙、中国近代著名国学大师刘师培故居。自刘文淇以来,刘氏以学术传家,影响贯通中外。最近,在扬州收藏家巫庆先生家里发现一批民国时期书信,内容涉及刘文淇以下祖孙五代著作的编、出版和发行情况,以及当时社会的经济状况和一些民风民俗等,对了解当时学术和社会提供了第一手资料。现将这些书信发表于此,以飨学界。
“扬州书信”所见“青溪旧屋”刘氏著作刊行考略
葛星明
(扬州晚报社,江苏 扬州 225009)
[关键词] 扬州书信;青溪旧屋;刘氏著作
[摘 要] 扬州“青溪旧屋”刘氏家族是自清嘉庆至民国时期数代相传的书香世家,其学术影响贯通中外。最近,古城扬州发现的数十通民国时期书信,内容涉及刘氏家族著作的出版发行情况,为研究其著作〖JP2〗的传播与影响提供了鲜为人知的资料,也为后人了解和研究当时的图书出版事业提供了第一手鲜活的资料。
“扬州书信”所见刘师培《遗书》编纂考
杨丽娟
(扬州大学 社会发展学院,江苏 扬州 225002)
[关键词] “扬州书信”;刘师培;《刘申叔先生遗书》
[摘 要] 1934~1938年,南桂馨、钱玄同、郑裕孚等编成《刘申叔先生遗书》,许多学界名人都曾先后参与其事,成为当时一项重大的文化工程。新近发现的“扬州书信”披露了许多前所未见的原始资料,使人们对刘师培《遗书》的编纂过程有了更为清晰的了解和认识。
“扬州书信”所见《春秋左氏传旧注疏证》出版考略
王嘉川
(扬州大学 社会发展学院,江苏 扬州 225002)
[关键词] “扬州书信”;《春秋左氏传旧注疏证》;南桂馨;刘师颖;刘葆儒
[摘 要] 《春秋左氏传旧注疏证》是刘文淇祖孙三代相传补续而成的一部书稿,在《左传》研究史上具有重要意义。1934~1938年,南桂馨等人在为刘师培编纂《刘申叔先生遗书》过程中,也启动了刊印这部刘氏“镇家之宝”的工作。后因种种原因,不但刊印工作没有成功,而且其事也成为鲜为人知的学术文化出版秘密。通过梳理新发现的20世纪30年代的“扬州书信”,可以寻觅出其珍贵的印迹,同时也留下了一些有待破解之谜。
•学者访谈录•
乡村史、气候史及年鉴学派
——埃马纽埃尔•勒华拉杜里教授访谈录
埃马纽埃尔•勒华拉杜里1 周立红2
(1.法兰西公学,巴黎,法国;2.中山大学 历史学系,广东 广州 510275)
[关键词] 勒华拉杜里;乡村史;气候史;年鉴学派
[摘 要] 法国著名历史学家勒华拉杜里教授在访谈中讲述了三个方面的问题:从乡村史研究上说,他的《蒙塔尤》一书的成功在于他受到美国以村庄为研究对象的人类学的影响,从而得以从一个村庄的角度解读《雅克•富尼埃宗教审判记录簿》;作为最早从事气候史研究的历史学家,他注重探讨气候变化与革命等历史事件之间的关联,并主张对不同国家的气候进行比较研究;作为法国年鉴学派第三代代表人物,他是一个唯物论者,继承了布罗代尔和拉布鲁斯关注物质现象这一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