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4年第1期部分文章摘要

信息来源: 暂无 发布日期: 2015-11-13 浏览次数:

点击查看详情

·专题研究·

两汉社会观念研究

——一种基于数据统计的考察

李振宏

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河南,开封,475001。

[关键词]汉代思想史;社会观念;孝观念;信义观念;财富观念;公正观念;法观念

[摘 要]现有的两汉思想史,多是以思想家为轴线的思想史,约等于是思想家的谱系。思想史写法如果转变为以思想为轴线的思想史,或谓观念思想史、概念思想史、问题思想史,则将是真正的思想的历史而不再是思想家的历史。借用数据库方法,通过关键词语的统计分析,研究两汉时期的观念史是可行的,这种研究将会提供一些不同于传统观点的新思考。“汉以孝治天下”的传统说法不完全符合汉代社会实际,孝不是汉代社会伦理体系中最核心的词语;汉代是一个重义守信的时代,信义观念的重要性大于孝观念;财富观念、社会公正观念、法观念,都是汉代社会不可忽视的重要社会观念。数据统计方法介入汉代观念史研究,将会使思想史研究的触觉,真正地延伸到整体性的社会层面。

中国历史文化中的汴京元素

程民生

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河南,开封,475001。

[关键词]北宋;开封;汴京元素

[摘 要]北宋东京开封作为新型、大型都市,辐射功能和集聚功能空前强大。既是北宋全国各地学习的榜样,也对同时代的西夏、后代的金国都城以及南宋杭州的规划建制等起着直接的经典作用,是当时都城的标本。产生、完善于北宋开封的多种历史文化遗产、艺术形式,惠泽元明清以及当代。汴京是宋词创作、展示的中心和宋词发展的策源地。对我国历史上饮食业的贡献,主要表现在中国最早的菜系在宋代开封形成以及酒店业的繁荣。孕育的众多世家大族为宋代乃至后代作出了重要贡献。以《清明上河图》为具体形象,北宋开封的历史辐射与影响延伸乃至放大至当代世界,是中国历史城市的名片。中华文明中的汴京元素,是宋文化的代表,并成为当今世界上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

胡适与司徒雷登:两个跨文化人的历史命运

欧阳哲生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北京,100871。

[关键词]胡适;司徒雷登;跨文化;中美文化交流

[摘 要]胡适与司徒雷登是中美文化交流史上两位重量级的历史人物。胡适所记日记为人们找寻他与司徒雷登、燕京大学交往提供了诸多线索,司徒雷登回忆录等材料则可显现他对胡适、北京大学的看法。胡适与司徒雷登之间的对话,为处理世俗与宗教的关系提供了新的样板,是我们研究中美文化交流史值得解析的典型案例。

老挝危机与艾森豪威尔总统的印支决策困境

代 兵

南京政治学院理论一系。江苏,南京,210003。

[关键词]美国;老挝危机;艾森豪威尔;肯尼迪

[摘 要]1960~1961年,老挝国内局势发展成一场严重的东西方关系危机。艾森豪威尔政府对老挝问题决策混乱:国务院及驻老挝大使馆支持老挝中间派,国防部与中央情报局支持老挝右翼力量,艾森豪威尔总统却举棋不定,没有倾向性意见。老挝危机的发展最终令美国政府在印支问题上陷入决策困境:是否出兵印支对老挝进行单边军事干涉?在离任前的交接会晤中,即将上任的肯尼迪总统深感在是否出兵印支问题上难以决策,问计于艾森豪威尔总统,但后者的回答模棱两可,这也反映出艾森豪威尔政府在印支地区的决策陷入困境。

·台港澳研究·

论施琅《台湾弃留利弊疏》的背景与动机

——兼谈清初台湾的官庄及武职占垦问题

李祖基

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福建,厦门,361005。

[关键词]施琅;康熙统一台湾;清初;武职占垦;施侯租

[摘 要]康熙统一台湾不仅是清代历史上的大事,而且也是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的重大事件。施琅在康熙皇帝统一台湾的过程中,起了重大作用,虽然其在平台后占有不少的田产,给自身留下污点,但不能因此而将其历史功绩全盘否定。清初台湾的官庄及武职占垦是特定的历史环境下出现的一种特殊的现象,其后由于官庄归公和对武职占垦的清查,此一问题得到较为妥善的处理。对施侯租的性质及其规模等问题应根据相关史料进行客观、全面、科学的研究和考察,既不要刻意回避掩盖,也不应人为地肆意夸大。

化赌癖为利源:港督麦当奴应对贸易萧条局面的策略

毛立坤

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天津,300071。

[关键词]香港;麦当奴;赌博庄;赌照税

[摘 要]麦当奴出任香港总督期间(1866~1872),为了应对由贸易萧条引发的复杂局面,推出了赌博庄制度,以图达到“一石击四鸟”的目的:首先要解决地下赌场的危害,其次要扭转警察队伍的腐败趋势,再次要筹集到足够的资金应对财政匮乏局面,最后还要满足底层华人借(小额)赌博娱乐的需求。赌博庄制度实施后基本收到了预期的成效,同时也遭到社会各界的非议。尽管港府对各类反对意见逐一进行了驳斥,但赌博庄制度最终仍在宗主国大臣的掣肘下以“失败”收场。赌博庄制度只运行了短短四年时间,但其间充满波折,也留给后人诸多启迪。

·史学理论与史学史·

未竟的志业:顾颉刚与中国通史编纂

李长银

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山东,济南,250199。

[关键词]顾颉刚;中国通史编纂;“新史学”;中国现代学术史

[摘 要]中国通史编纂是顾颉刚史学人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20世纪20年代,顾颉刚受“新史学”思潮影响而主要致力于历史教科书的编纂;到了20世纪三四十年代,他则因时局的变动而主要致力于通俗中国通史和中华民族通史的编纂;时过境迁,进入20世纪50年代伊始,他则不得不因社会语境的变迁而放弃了中国通史编纂。因此,中国通史编纂只能被视为顾颉刚史学人生中一种未竟的志业。然而,这并不影响顾颉刚中国通史编纂在20世纪中国通史编撰史上的地位。大体而论,顾颉刚中国通史编纂的学术特征,基本吻合于梁启超关于中国通史编纂的总体设想。进言之,顾颉刚不仅在观念层面继承了梁启超关于中国通史编纂的总体设想,还在实践层面予以具体操作,因而其中国通史编纂是20世纪中国通史编撰链条上不可或缺的一环。

试析历史事实、历史推论与历史想象的关联

——以布莱德雷和柯林武德的历史哲学为讨论中心

顾晓伟

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北京,100084。

[关键词]历史事实;历史推论;历史想象

[摘 要]在英语世界里,历史事实向来是历史哲学中的核心问题。布莱德雷和柯林武德都继承了康德批判哲学的进路,试图把经验论讨论的历史事实转化为历史学家进行历史推论活动中的历史证据,以此来澄清历史研究活动中的主体性。柯林武德在布莱德雷批判历史学的基础上尝试把历史想象看作是历史推论本质的进一步研究,以此来阐明历史思维的普遍性和必然性。由此,历史学的客观性问题就在历史学是如何可能的知识论问题上获得了解决。

张贵永与西方史学硏究

李 勇

淮北师范大学历史学。安徽,淮北,235000。

[关键词]张贵永;西洋史学;历史主义;梅尼克;汤因比

[摘 要]张贵永在清华大学受孔繁霱影响,赴德留学,师承梅尼克,后访问伦敦大学,受益于古奇。一生致力于西洋史教学与研究,故多涉西洋史学。其所讨论的一般性史学问题,都是对西洋史学史的梳理、分析和总结,关于史学方法的观点几乎照搬伯恩汉的《史学导论》。在欧洲近代史学论述方面,张贵永有两条主线和两个归宿点。两条主线是,时间维度上一以贯之的历史主义,和空间维度上德国200年左右的史学史;两个归宿点是梅尼克的学术思想和汤因比的文化观念,也是他思考战后人类精神世界和文化出路的两个着眼点。尽管他没有关于西方史学的通史性探讨,其关于历史主义、近代德国史学的全部论述,多受之于梅尼克《历史主义的起源》,一些地方稍嫌粗糙;然其研究构架与视角,在20世纪国人研究西方史学中,别具匠心,无论对于台湾史学风气转变,还是对于中国的西方史学研究,都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