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摘

历史文摘

明清易代信息的境外传播与舆论景象

信息来源: 《历史与社会》(文摘)2025年第3期 发布日期: 2025-10-15 浏览次数:

【作者】祁德胜,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

关于明清易代信息传播的研究,学界已有一些成果,但主要集中在中国和欧洲地区的传播。鉴于此,作者尽可能搜集当时朝鲜、日本、琉球、东南亚、俄罗斯、美洲的史料,在前人研究基础上进一步探讨明清易代的消息是何时和怎样传向境外。

明清易代信息的境外传播

明朝灭亡与清军入关是两个不同的事件,并且二者在境外的传播存在时间差,因此有必要分开进行探讨。明朝灭亡信息与清军入关的信息相比,在境外传播得更早也更为迅速。

明朝灭亡信息传到境外,大约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来自非亲历者的信息到达各国的过程,第二阶段是更权威可靠的信息到达各国的过程。明朝灭亡这一历史事件在当时引起了轰动,由此迅速在中国及周边地区传播,谣言也随之扩散。很多谣言往往带有迷惑性,其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走向消亡。总体来看,明朝灭亡的信息在国内传播突破了阶层的限制,但是统治阶层获取信息的渠道相比被统治阶层更丰富,也更迅速。明朝灭亡的信息在国外的传播分别是通过海路和陆路,海路方面,通过福建传到日本、琉球。陆路方面通过官方交流传播,例如清朝将明朝灭亡信息公开和私下传给朝鲜,俄罗斯通过来华使团了解明朝灭亡信息。和很多西方人一样,当时的传教士没能区分蒙古族和满族,把蒙古族视为鞑靼,满族视为东鞑靼。清军入关信息传播与明朝灭亡信息传播是截然不同的。明朝灭亡信息远比清军入关更具有冲击力,因此其信息传播更为迅速。

明清易代信息传播的群体及途径

明清易代信息的传播主体包括各政权统治者、商人、平民等各个阶层,传播方式也多种多样;既包括面对面的直接传播,也包括通过邸报、书信的间接传播。明清易代的信息从北京传播到国外的路径有很多条,但比较重要的有两条,一条是从北京沿着京杭大运河传到江南地区再传到东南亚,再从东南亚分别传往欧洲和美洲。另外一条是从北京传到沈阳再传到朝鲜王京,进而传到日本。第一种信息传播的途径是目击和口述。第二种信息传播的途径是以文书和信件为主的官方途径。第三种信息传播的途径是书籍。第四种信息传播的途径是戏剧。

明朝易代的信息在境外早期通过口述以及文书和信件为主的官方途径传播,后期则通过出版物、戏剧和使团等进行传播。文书、口述的方式传播范围相对有限,出版物和戏剧则明显扩大了明清易代信息的传播范围。受朝贡贸易体系的影响,使团需要以朝贡的名义来到中国,如朝鲜、荷兰使团前往清朝朝贡,琉球使团前往南明朝贡。朝鲜地位尤其特殊,其是清入关之初官方唯一主动通知的外国。

从记载到记忆:境外社会的反映

作为新闻的明清易代信息主要是通过口述、文书、信件传播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关于明清易代的信息逐渐从新闻变为历史,开始涌现出一批关于明清易代的出版物和戏剧。这些出版物和戏剧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国际社会关于明清易代的历史记忆,而这些出版物和戏剧的消息原始来源都是中国。最终,朝鲜、日本、欧洲关于明清易代的看法达成了惊人的一致,即“盗贼”李自成占领北京,“英明”的崇祯帝殉国,“落后”的满族“占领”了中国。明朝被清朝取代以后,汉文化圈的朝鲜、越南、日本一致认为当时的中国完成了由华变夷的转变,即华夷变态。朝鲜、日本、越南认为清朝取代明朝是“华夷变态”,进而认为“中华”不在中国而在己国。

无论是从中国周边汉文化圈国家还是西方国家视角下,明清易代都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改朝换代,都面临着文化冲突的问题。其一,中国周边汉文化圈国家如朝鲜、越南、日本,认为清朝入主中原,是以“夷”变“夏”,而他们是中华文化的继承者,他们与清朝存在文化冲突,文化上不认同清朝。因此在明清易代之际文化上不承认清朝为中华,认为中华在自己国家,形成“小中华思想”。其二,西方势力汹涌东来,其和清朝也存在文化冲突。在西方视角下,明清更替,是“野蛮”的清朝取代“文明”的明朝,也遭到西方国家的反感。随着清朝汉化的加深以及清初社会重建的完成,西方对清朝的态度眼中再度沦为落后的国家。

17世纪以降普遍危机下的中外交流

明清鼎革发生于大航海时代,世界连为一个整体,打破了之前中国与欧洲、美洲等地区相对孤立的局面,这不同于先前的秦汉鼎革、元明鼎革等朝代鼎革。明末清初的中国与世界是紧密联系的,站在全球史视野下探讨明朝鼎革问题,有助于重新思考“17世纪普遍危机”问题。明清易代之际,西方殖民势力汹涌东来。当时的中国虽然遭遇明清鼎革,其实力也不容西方殖民势力小觑。鸦片战争以前,西方殖民势力无法用武力打开中国的大门,只能与中国进行和平交流。明清易代没有中断中西交流,清朝建立之后中西交流依然持续发展。没有作为当时的经济、文化大国中国的参与,经济全球化、文化全球化都无法实现。

有学者强调“明清之际的历史必须置于世界范围内考察”,明清易代作为跨越明清两代重大的历史事件,自然也必须置于世界范围内考察。明清易代的信息不仅在中国国内快速传播,也在中国周边地区以及欧美地区传播并引起了轰动,这是前代王朝所没有的。而清朝灭亡的消息由于当时电报、铁路的发展,很快传播到全球,与明清易代信息的传播也是截然不同的,明清易代信息的传播有着其历史独特性。即使在中国国内关于明清易代的信息便众说纷纭,西方获取明朝灭亡的信息自然有一定的误差,但西方对中国的了解却更加深入,而中国对于西方的了解却远远比不上西方对于中国的了解。这种信息的不对称对中国极为不利,明清易代改变了中国的历史,彼时中国的国家战略也发生转变,从明代重视“坚船利炮”到清代轻视火器、畏惧海洋。不过两百年的历史,中国的国际地位也如同当时人评价明清易代一样“天翻地覆”。


文章摘自《形象史学》2025年第1期,原文约25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