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摘要

文章摘要

共识何以达成:清末新政伊始外交改制的分奏、会奏与变通

信息来源: 《史学月刊》2021年第12期 发布日期: 2021-11-24 浏览次数:

【作者】李峻杰,历中学博士,太原师范学院历史系讲师,四川大学中国史博士后流动站研究人员。山西,晋中,030619。

【摘要】在清末新政上谕“采西法”的语境下,清廷不少官员提出了诸如设立外交官专途、出使改为实缺、外交官选任和培养等改革洋务性外交体制的奏议。虽然这些看法略有些旧调重弹,但通过地方督抚、驻外公使、翰林、御史等人的分奏和袁世凯、张之洞、刘坤一的联衔会奏,再经光绪帝的朱批认可和外务部的议复变通,已大致形成了一种深具权热的共识,实现了改革议论由“野”到“朝”的重大转变。虽说在改革共识之下,他们各有各的诉求,其建议也未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此后中国外交体制的近代转型基本是按此次达成的共识而展开。因而从改革共识的形成到最后的落实,要有“同而能异”的胸襟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