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摘

历史文摘

西汉儒家政治、文化视域下的周公与孔子──以《汉书》为论述中心

信息来源: 《历史与社会》(文摘)2020年第3期 发布日期: 2020-11-17 浏览次数:

作者:杨兆贵,澳门大学教育学院。中国澳门,999078;吴学忠,香港浸会大学 语文中心,中国香港,999077。

摘要:周公是中国古代史、经学史上一位极其重要的人物。历来学者对他摄政或称王,说法纷纭。西汉儒去古未远,对周公的评论为后代研究周公提供了重要的材料。汉儒在当时的政治、文化、社会思潮的背景下对周公一生的事迹提出一些说法,主要有周公摄政或“践天子位”说,周公与成王的关系,周公诛管、蔡,周公是道统代表,是孝子等,由此可见周公在汉儒心目中有重要的地位。在汉代,孔子也被尊奉为圣人。汉儒还称赞孔子是孝子,是继周公之后的道统继承者。他们认为孔子与经学的关系极其密切,尤其是孔子撰写《春秋》,为汉制法。汉儒把孔子之言奉为言行的圭臬、指导原则。通过比较,可见周公、孔子都是汉儒心目中的圣人、孝子,汉儒更多引用孔子之言,孔子对汉儒各方面的影响要比周公广泛,但在政治思想领域,汉儒更偏重于尊崇周公。这与汉儒通经致用的思想不无关系,周公成为汉儒心目中的道统、圣王合一的代表。从西汉儒家对周公的论评,可从另一角度窥见西汉儒学的发展及学术与政治、思想的关系。

一、西汉政治文化视角下的儒家对周公的论述

根据周公的生平事迹发生前后次序,依次论述汉儒对周公的相关事迹的论述。

(一)周公居摄或“践天子位”说。这跟汉代不同政局有密切关系。宣帝时张敞指出周公摄政七年,目的是批评霍光执政二十年。王莽时期因现实政治需要而有周公居摄或践天子位两种说法。宗室刘庆、刘歆主张王莽居摄,推崇王莽能隆兴帝道。王莽把自己与周公相比,为求当真天子,把刘庆“宜令安汉公行天子事”直接说成“践天子位”。群臣随即上书说“周公服天子之冕”,这是为王莽“践天子位”做前期的理论铺垫。

(二)周公诛管叔、蔡叔。这件事由文帝到王莽时代,不断被运用在政治斗争上。薄昭、文帝认为周公出于公心而杀管、蔡。刘向说周公“消管、蔡”,所以天下大治。王莽发现长子王宇不满他隔离平帝与卫氏联系,就杀了他。甄邯等称赞王莽学周公“行管蔡之诛”,大义灭亲。

(三)周公的文学创作。翼奉、刘向、王舜、刘歆、班固都谈及周公的文创。大概可以说,汉儒认为周公是《诗》、《书》的作者之一,他作了《文王》、《清庙》、《雍》、《无逸》等篇章,创作歌舞《勺》。

(四)周公营建成周。《尚书大传》说周公摄政五年营成周。娄敬也指出周公营建成周,在洛邑定都。

(五)周公制礼作乐。《尚书大传》说周公摄政第六年制礼作乐。汉儒论周公制礼作乐,其中比较有学术争论意义的是鲁国是否举行郊祀。班固赞成是说,因为“昔周公制礼乐,成周道,故成王命鲁郊祀天地,以尊周公。”

(六)周公勤于求贤、用贤。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形象深入汉儒心中。

(七)周公葬礼。周公去世后,成王是否以天子之礼举行丧葬?梅福、《白虎通》等都认为成王对周公有芥蒂,不想以天子之礼举葬,因上天告谴,才改用天子之礼。

(八)周公的儿子。先秦极少提到此事,汉儒说周公共有七个儿子,包括长子伯禽。

(九)周公与成王的复杂关系。汉儒认为成王幼在襁緥之中,周公抱他上朝;因成王年幼,周公摄政或践天子位(这主要是王莽时代的说法)。另,汉儒有的认为成王深信周公,翼奉、刘向指出周公曾深戒成王。

二、汉儒对周公的评论

(一) 周公为圣人,是三代道统代表。汉儒多肯认周公是圣人。由汉初到西汉灭亡,上自天子,下迄一般儒士,周公已被广泛地尊为圣人。而周公被尊为圣人,可以追溯到孔孟。孔子尊周公为理想人物的典范,孟子进而尊称周公为圣人。

(二) 周公是孝子。司马谈、司马迁推崇周公是大孝的典范。周公写文、作诗以歌颂文王的德业,阐发太王的思想,推尊始祖后稷。《孝经》、平当也称誉周公是大孝子。

三、西汉政治文化视角下的儒家对孔子的评论

(一)孔子是圣人。董仲舒、张禹、梅福、刘向、刘歆、班固等都尊孔子为圣人。汉儒既然尊孔子为圣人,在种种行事上包括为政、修身等方面多引孔子之言,作为权威的指导原则。汉儒引用孔子之言,应用于不少方面,这里主要就三方面简述:(1)礼乐、刑法。如班固引孔子之言以说明礼乐之本在仁,主张以礼消取“刑罚无极”的流弊。(2)论九流十家。班固论儒家、名家、纵横家、农家、小说家、兵家之源,都引孔子之言。(3)军事方面。《刑法志》说春秋以来诸侯混战,百姓罢敝,引孔子说强调“伏节死难之谊”。

(二)孔子是孝子。这与周公相同。刘向等都认为孔子是孝子,且作《孝经》。

(三)孔子是继周公之后的道统代表。董仲舒、司马迁、壶遂、扬雄、王莽等相信孔子著《春秋》,它是为汉制“一代大法”,起着“国宪”之用,且尊孔子为素王。司马迁认为孔子继承周公,是道统的继承人。另外,汉儒重视孝道、《孝经》。匡衡认为《孝经·开宗明义》章是孔子所著。王莽认为“孔子著《孝经》”。

四、结语

周公是上古史、周代史、中国史、经学史上一位极重要的历史人物。自《尚书》记载以来,周公一直被孟、荀及其后学们视为圣人。到了西汉,儒家、经学家、政治家(包括政治阴谋家)对他极其尊崇。王莽也不例外。汉儒提到周公多在汉武以后,王莽时期最多,其次是昭、宣、元、成时期。这可能与这段时期的经学发展有关。周公在西汉时代作为圣人的形象没有改变。

汉儒尊周公、孔子为圣人。周公是政治家、政治思想家,《尚书》、《逸周书》记载周公相关的言论,主要偏重在这方面。也许这样,汉儒一般在政治场合里提到周公。《论语》所记的孔子,其言论包括个人人格修养、社会伦理、政治思想的发表,对门弟子及古人时人的批评,出处及其日常行事与自述语。内容比较广泛。因此,汉儒尊他为圣人,在不少行事就以孔子言论为其指导原则。另,孔子有德而无位,周公有德有位(即使没有称王,但掌握最高权力),堪称圣王。孔子有德无位,汉儒认为他的《春秋》为汉制法,为汉“一代大法”,而希望在“位”上与周公看齐。可以说,孔子对汉儒各方面的影响比周公广泛,但在政治思想领域,周公备受推崇。

《汉书》只是汉代的一种典籍,记载西汉儒对周、孔的论评,只能窥豹一斑。只有全面掌握汉代所有相关典籍的记载,才能完整看出汉儒论评周、孔的全貌。

 

摘自《南都学坛》2020年第2期,全文约13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