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摘

历史文摘

土地租佃契约所见晋唐时期吐鲁番农时初探

信息来源: 《历史与社会》(文摘)2020年第3期 发布日期: 2020-11-17 浏览次数:

作者:王双怀,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陕西西安,710119;屈蓉蓉,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陕西西安,710119。

摘要:吐鲁番出土租佃契约中的时间因素包括立契日期和交租日期,这两项要素都与农时密切相关。租佃契约的签订以不误春耕播种为前提,高昌国时期的立契日期集中于以二月为主的年初;到唐时西州人多地少,预租土地的情况增加,故契约签订日期发展到以十一月为主的年尾。为避免欠租,租金交纳则在五月麦收和十月谷获的季节进行; 果园和菜园还需交纳一些应季所产的农作物。农时不仅对农业生产有导向作用,日常生活中的赋税征收、粮食储存和对水利设施的维修也都受到农时规律的影响。

一、吐鲁番出土租佃契约中的时间信息

土地租佃契约中包含的时间因素主要有立契日期和交租日期。通过对租佃契约统计发现,高昌国和高昌亡国后设立的唐西州的立契日期呈现出明显的倾向性。高昌国时期的土地租佃契约主要集中于六月以前签订,年初的正月与二月中土地出佃数量相对较高;唐西州立契日期集中于后半年,从七月开始呈上升趋势,十月以后农闲时节签订租佃契约的数量逐渐增多,以十一月最为显著。总的来看,敦煌吐鲁番为代表的西北地区在晋唐时期签订租佃契约的时间一般集中在二月为主的年初和十一月为主的年尾的农闲时节。交租日期就是出租者一般在契约中对租佃者明确规定的交租时间。统计数据表明,不管高昌国还是唐西州,交租日期都分夏季和秋季两次交纳,夏季多在五月,秋季多在十月,不管交纳货币地租还是实物地租,交租日期均集中于农作物的成熟期。

二、土地租佃契约中的时间节点与农时的关系

租佃契约中的立契日期和交租日期两项时间节点正是遵循着西北地区的农时规律,并随着生产经验的积累,农业生产技术不断提高,农事规划更趋合理。敦煌吐鲁番等西北地区,气候较为寒冷,农事相对于黄河流域稍晚一些,故而于二月签订租佃契约应当也不会影响正常的春耕。唐代西州成为狭乡,人多地少,农民会尽力趋早安排农事,甚至会提早预定田地,保证播种之时有田可耕,因而在租佃契约中于十一月提前签订,到来年耕种的租契就越来越多。

在传统农业社会中,租金主要是租佃土地上的产出物,为了保证佃农按时交租,租金交纳多集中于农作物的收获季节,除了交纳银钱、粮食外,还需交纳果园、菜园中所产出的应季农作物。佃农也为按时交租和维持基本生计,对租佃土地精耕细作来提高土地产出。蔬菜在吐鲁番地区的种植规模有限,蔬菜种植更需精耕细作,对浇溉和施肥的要求很高,蔬菜收成对于菜园管理要求也较高。因此在租佃菜园的契约中,也强调对菜园管理“需如法”,并设置“有不如法”的违约条款规定。若管理不当,佃田人则会受到改租他人或受损之处以菜充抵的惩罚。果园的租佃中,交纳的租金也由所种果树产出的农作物充当,果园租佃契约中,甚至有“桃(萄)中梨枣尽□桃(萄)行”“若树干(乾)漯(湿),不得近(斤)破”等严格要求。为了扩大产出,吐鲁番地区在晋唐时期已经出现葡萄、梨、枣等果树的混种情况。枣、梨等果树斧斤砍修不利于其生长,果园租佃契约也有“若树干(乾)漯(湿),不得近(斤)破”“不得斤府(斧)上株”符合果树生长习性的规定。可以看出,吐鲁番地区的人民在土地租佃过程中利用农时规律,种有定时,及时而布,能够合理安排一年农事,在农业生产中积累经验,不断提高生产技术,增加土地产出,不仅保证了租金的按时交纳,还促进了晋唐时期吐鲁番地区农业经济的发展。

三、农时对吐鲁番地区日常生活的影响

从租佃文书也可以看出,赋税征收、粮食储存以及农业水利设施的维修等方面都受到农时的影响。唐朝政府根据农作物的收获季节不同,要求在夏日麦收和秋季谷获后随即向国家交纳正租。民间私契中,也对契约签订双方各自所需承担的交税责任作了划分,并逐渐形成当地的一种“大例”。赋税征收的同时,基层政府的粮食储存也在粮食成熟期开始。定期维修水利设施是吐鲁番地区一项重要的农事活动。行水灌溉需要根据植物的种类和具体的生长期而定,要适时适量,合理灌溉。依照唐律,在水利设施行水之前,未应时进行检修对农作物浇灌造成影响,也会受到一定的惩罚。在灌溉之前,地方州县需要提前对渠堰等水利设施进行检修。唐律规定,对行水灌溉设施检修的常规时间是在秋收之后。地方政府一般在秋收之后,对已经使用过数月的各级渠道要进行检修,发现裂缝漏水、结冰拥水现象,就及时进行修补,以备下次灌溉行水之用。对水利灌溉设施的使用与维修是否得当也成为唐朝考核地方官员政绩的一项内容。

四、结语

综上所述,不管是吐鲁番租佃契约文书中的立契日期和交租日期两项时间因素,还是交纳应季农作物作为租金的租佃方式,甚至吐鲁番地区的赋税征收和粮食储存均在农作物的收获时节进行,定时对水利灌溉设施进行检修,这都遵循着吐鲁番地区农时规律。在传统的农耕社会里,农时是生产生活重要的指示标准,上因天时,下尽地财,中用人力,是以群生逐长五谷蕃殖。吐鲁番地区虽地处边陲,但也能够做到得时之和、适地之宜,晋唐时期已然成为丝绸之路上的经济重镇。

 

摘自《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3期,全文约11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