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韩毅,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北京,100190。
摘要:宋代官府是防治瘟疫的核心力量,不仅将“疫灾”提升为“四大灾害”之首,而且建立了以各级官吏为主导、社会民众力量为辅助的疫病防治体系,采取了医疗统筹、民生安置、行政管控等措施加以应对。地方官吏是宋代防治瘟疫的基层力量,采取了赈济灾民、医疗救治和加强社会管理等措施。受官府的重视和引导,宋代社会对瘟疫的态度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认识到医药知识是防治疫病的根本和关键,“按方剂以救民疾”和“依方用药”成为宋代社会防治瘟疫的新方向。这些措施的有效实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住了疫情蔓延和疾病传播,促进了新医学著作的编撰、新药品的研制和国家职能的转变,在中国瘟疫防治史上作出了积极贡献。
一、宋代对瘟疫的认识和态度
瘟疫是一种发病急骤、具有强烈传染性、病情危重凶险且有大流行特征的一类疾病,其形成原因多是气候反常和人为因素所致。宋代瘟疫的种类有疾疫、伤寒病、痘疮病(即天花病)、大风癞疾 (即麻风病)、黄肿病等,通称为瘟疫。
宋初,最高统治者将防治疫病流行引起的灾害,与仁政统治联系在一起。宋太宗首次将国家统治与疫病流行联系在一起。宋真宗时期,朝廷将“疫灾”提升为四大自然灾害之首,采取优先防治的战略。宋神宗以后,最高统治者又将瘟疫流行与民众暴乱联系在一起。
总之,瘟疫流行对宋代社会带来极大的威胁和挑战,促使朝廷和各级官吏去积极地认识疫病,寻找防疫之法。因此,重大传染病的防治,既是一个重要的医学问题,也是一个重要的政治问题。
二、宋代朝廷瘟疫防治的主体作用
宋代朝廷是防治瘟疫的核心力量,在应对疫病过程中采取了医疗统筹、民生安置、行政管控等措施,发挥了救灾责任主体的作用。
政府在医疗统筹方面做的措施有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派医诊治,施散药物。瘟疫发生时,统治者常令中央医学机构 (翰林医官院、太医局、御药院等) 派遣朝廷医官、医学生或驻泊医官前往疫区诊治、赐药,所用药品来源于官府药局制造的成药或朝廷赐钱交办地方官府从药铺购买的药物。
其二,编撰方书,依方制药。宋代朝廷极为重视医学方书的编撰,将官修方书《太平圣惠方》《庆历善救方》等引入疫病救治,要求按方配药。由于朝廷的重视,官修医学方书成为宋代官府、医家和民间防治瘟疫的重要著作,出现了许多有名的防疫药方。
其三,隔离病人,防止传染。宋太宗年间规定应采取隔离、回避措施。熙宁八年,要求安置流民时尽量分散处之。崇宁元年,徽宗下诏在诸路建立“安济坊”,实际上成为官府隔离病人的医院。
其四,掩埋尸体,阻断染源。宋代朝廷极为重视瘟疫流行期间亡故者尸体的掩埋,从医学的角度来看,这项措施有利于防止疾病的传播。
在民生安置方面采取了以下几项措施:
其一,划拨资金,提供粮食。疫病发生后,朝廷常常划拨资金和粮食加以赈济,帮助灾民渡过难关。
其二,减免赋役,发放度牒。在防治瘟疫过程中,朝廷常常通过发放度牒的形式鼓励地方官府和僧人掩埋病尸。
政府在行政管控方面的举措:
其一,重视疫情信息的上报与处理。对于朝廷来说,只有快速地了解和掌握疫情信息,才能在疫病防治中采取积极的措施,并控制谣言、迷信等对社会稳定造成的影响。为此,朝廷通过一系列的诏令,改革文书收发程序,派遣官吏督察,允许官民上书言事等。
其二,“除赴以时,以避炎瘴”。宋代,朝廷已经认识到时令与疾病之间的关系,要求上任官员严格按照时令来确定上任时间。
其三,政绩考核,奖惩官吏。朝廷对参与疫病救治的官员,按其政绩加以升迁和奖励,对玩忽职守者予以严惩。
总之,宋代朝廷在防治瘟疫过程中,采取的举措主要以翰林医官院(局)或太医局“派医诊治,施散药物”为主,其中官修医学方书的编纂与推广,官府药局药品的生产与应用,新药研制和免费赐药制度的制定与实施,在一定范围内对控制瘟疫传播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中央政府对瘟疫防治的重视又促进了官、私医书的产生,出现了许多有效的防治瘟疫的方剂。另一方面针对疫病的传染,采取了建立病房、隔离病人和掩埋尸体等措施。经济上的救助与政治上的管理也对瘟疫防治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三、宋代地方官府瘟疫防治的举措
瘟疫的发生和流行,首当其冲受到影响的是地方官府。地方官吏一方面积极贯彻朝廷应对疫病的诏令,另一方面在各自辖区内采取了赈济救灾、医疗救治和加强社会管理等措施,某些官吏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宋代地方官吏在防治瘟疫的过程中,常常亲临疫区,指挥官民防疫,同时发放钱粮,熬制药粥,赈济灾民。同时,也采取了派医诊治、施散药品、撰写方书、建立病房、掩埋尸体等医学措施。每当地方瘟疫流行时,地方官吏通常会派遣州县医官救治和施散药品。救治时疫的同时,安置饥民也对疫情防控有所助益。南宋时期,某些地方官吏逐渐认识到瘟疫流行与水源、河道清洁的关系,重视城市环境卫生。
宋代,巫术在地方和民间的流行及存在,严重地威胁到朝廷政令的贯彻执行和地方官府的救治活动。在防治瘟疫的过程中,宋代地方官吏为了有效地推行朝廷政令和实施救治措施,采取了打击巫术、控制巫医、劝民服药等措施,严格惩治社会违法行为。
四、宋代瘟疫防治的特点
宋代建立的以官府为主导、社会力量为辅助的疫病防治体系是较为成功的,不仅将各级官府、民间医家和社会民众的力量紧密地联合起来,而且将传统政府的作用发挥到极致。其防治瘟疫的主要特点,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第一、重视各级官府在瘟疫防治中的作用;第二、重视医学知识在瘟疫防治中的应用;第三、重视防疫方法的创新与应用。
综上所述,宋代瘟疫防治中采取的各项应对举措,在中国传染病防治史上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按方剂以救民疾”和“依方用药”成为宋代社会防治瘟疫的新方向。宋代有关瘟疫防治的政策、措施以及新出现的防疫理论、防疫著作和防疫药物,在实践中被证明是有一定成效的。这是宋代留给后人的宝贵财富,值得总结。
摘自《社会科学战线》2020年第6期,全文约15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