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摘

历史文摘

宋人对权相专权时期政争史的历史书写及其影响

信息来源: 《历史与社会》(文摘)2020年第4期 发布日期: 2021-01-22 浏览次数:

作者:燕永成,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教授。上海,200234。

摘要:在权相蔡京、秦桧和韩侂胄专权时期,先后发生了影响巨大的崇宁党禁案、秦桧排斥打击异己事件和庆元党禁案,由此引发一些时人对其加以积极记录、整理以及传布,《元祐党籍列传谱述》《绍兴正论》《绍兴正论小传》和《庆元党禁》便是该类政治事件被时人记录、书写的产物。这些旨在反映权相专权时期政争史的专门性著述,既是对当时受害政治群体基本历史史实的具体写照,更是宋代权相专权体制的必然产物,并且影响深远。

宋代朝政斗争激烈,政局转换较为频繁,权相专权成了宋代朝政活动中颇为突出的政治现象。在权相掌控朝政期间,他们往往采取政治高压手段,残酷打压政敌,排除异己,以便推行利己之策,稳固自身权位。正因为如此,宋代一些有识之士对该类事件便积极加以记录、整理,甚至编撰成史著,以便阐明事件原委,表明自身政治立场。不过,长期以来,学界聚焦事件本身者居多,而对其编撰成书状况虽有一定涉及,但未能贯通考察此类著述的基本书写状况、特点及其影响。因此,本文拟结合见于记载以及现存的该类史著,对人们的相关书写状况、特点及其影响等加以探究。

一、宋人书写权相专权时期政争史的基本状况

北宋后期至南宋时期,无论是对内变法,对外和战,还是朝堂内激烈的权力之争,时常会成为朝廷最为重要的政治议题。围绕该议题,朝廷内外往往会发生激烈的政见之争,并且由此造成不同政治派别或者群体有迥然相异的政治命运。对于被迫害者不畏强权,坚持己见,以及他们所遭受的不公正待遇甚至曲折的仕宦经历,一些有识之士积极加以记录、撰述。

建中靖国元年末,宋徽宗亲政时,蔡京出任宰相,朝廷以“继志述事”为号召,加上蔡京出于稳固自身权位需要,进一步打击元祐诸臣,甚至将曾在元符三年上书者以及异己分子一并列为“元祐奸党”。崇宁元年,徽宗亲笔书写奸党姓名,刻石端礼门。到崇宁三年,蔡京又书写奸党姓名,印发至各地,摹刻上石,名为《元祐党籍碑》。当时朝廷的做法是旨在使元祐党人“恶名”广泛且永久传布。

此后到南宋初,受靖康之难影响,元祐党籍史料散失严重,党人史事模糊不清。私传党碑史料成了南宋初期朝廷了解元祐党人史事的基本依据。针对诸多党人史事不全或者姓名不显状况,朝廷只对认定的103名元祐党人子孙准予推恩。不过,朝廷推恩人数虽有限,但党人之后龚颐正在撰述《元祐党籍列传谱述》时,“遂采三百九人之事迹,……盖惟恐其阙然”。

《元祐党籍列传谱述》凡100卷,系龚颐正“以诸臣本传及志、状、家传、遗事之类集成之。其事迹微晦,史不可见者,则采拾诸书为之补传,凡三百九人,其阙者四人而已”。另外,李心传所记《元祐党籍传》缺佚六人,而前述仅缺四人,二者所记微有差异。

《元祐党籍列传谱述》虽早已亡佚,不过,据史载:“淳熙中,史院取其书以修《四朝国史》。”即该书直接助修过北宋后四朝史。另外,元人袁桷在论及“元符至元祐事”时,认为“赵鼎虽于绍兴改正,亦有隐讳”。而在“今可考证增入者”中,就列有“《元祐党籍传》”。由此表明,该书所记元祐党人史事确有较高史料参考价值。

总之,在蔡京专权时期,元祐党人虽遭受严酷政治打压,但到南宋初年,随着政治环境急剧转变,官私方均积极搜集、整理以及编撰元祐党人事迹。《元祐党籍列传谱述》正是该背景下的产物,它不仅为当时人们全面了解元祐党人事迹提供了基本依据,而且直接影响到北宋后期史编修。

南宋初期,尤其是在绍兴七年至二十五年秦桧专权时期,秦桧大肆打压持不同政见者以及异己人士。其间,在关乎王朝前途命运的和战问题上,秦桧为达到与金人媾和目的,极力排斥不附议和之士,甚至不惜制造冤案,由此使得诸多耿直敢言者遭受残酷打压。正缘于此,一些正直之士对于秦桧专权时期的获罪者及其事迹做了及时整理、编撰。

《绍兴正论》该书主记一百余位不附和议以及得罪秦桧者的基本事迹,突出他们的悲惨境遇。该书原有两卷本和一卷本传世,并且仅知由潇湘野夫或者潇湘樵夫序,而作者身份不明。该书最晚当撰成于孝宗时。《绍兴正论》现存1卷,现存本仅简要记述了30位不附和议者的事迹。现存本《绍兴正论》实出自《三朝北盟会编》,并且原属节录本,所记人物极为有限,而且人物纪事存在缺漏。《绍兴正论》纪事还存在失误,所录受秦桧迫害者虽已达118人,但仍有脱漏。

总之,从《绍兴正论》现存本以及散存纪事条目来看,该书主记秦桧专权时期的获罪者及其获罪之因,尤其突出获罪缘由及其结局。此外,需注意的是,在李裕民先生对现存本《绍兴正论》所补11人中,如《永乐大典》卷10421和卷10422分别所记《李柔中传》和《李守素传》,以及《咸淳临安志》卷67所引《张九成传》《凌景夏传》、卷70所引《宗杲传》,均注明出自或者参据《绍兴正论小传》,而非《绍兴正论》。

《绍兴正论小传》凡20卷,楼昉撰,该书主要是增补《绍兴正论》所记人物事迹。《绍兴正论小传》亦称《中兴小传》,原书系20卷共百篇,并且在理宗时上进朝廷,大致编撰于宁宗朝末至理宗朝初。《绍兴正论小传》虽已亡佚,存留颇为完整的《绍兴正论小传》纪事,足可展示该书所记人物传原貌。

总而言之,秦桧当政时虽权倾一时,并且残酷打压政见不同者和不附己者,但是随着时局转换,一些正直之士相继为一百余位受害者谱写传记,并取名“正论”,由此表达着时人对秦桧专权时期历史的痛苦记忆与自我心声。

光宗绍熙末,宁宗由皇族赵汝愚和外戚韩侂胄拥立为帝。此后,收揽名士朱熹并急欲有所作为的赵汝愚与韩侂胄矛盾激化,结果韩氏不仅将赵氏排挤出朝,而且在其当政其间,先排斥打击“道学”之人,后又斥道学为“伪学”。到庆元三年,他将赵汝愚、朱熹及其同情者定为“逆党”,开列“伪学逆党”党籍凡59人,并予以残酷迫害。至嘉泰二年二月,党禁始弛。对于该政治事件,有识之士专门撰有《庆元党禁》一书。

《庆元党禁》现存1卷,题名沧州樵叟撰,系从《永乐大典》中录出。其编撰缘由,正是基于庆元时赵汝愚未能处理好与韩侂胄的关系,导致韩氏窃权而酿成党祸,于是该书作者特意撰成此书,作为鉴戒。从该书现存内容看,作者在此将政争双方构成人员做了具体罗列。

总之,在韩侂胄专权时期,韩氏为稳固自身权位,残酷打压赵汝愚以及道学人士等,但随着他的倒台以及朝政风气转变,有识之士便积极搜集、整理庆元党人事迹,并且撰成了反映庆元党禁过程以及韩氏结局的《庆元党禁》一书,以此总结、反思该段历史,表明自身立场。该书直接影响到宋人对于光宗和宁宗两朝纲目体史书的撰修。

二、宋人对权相专权时期政争史书写的特点及其影响

如前所述,伴随着宋代权相专权时期三次影响巨大的政争活动,政争史书写随即产生,甚至一些重要史著还受到朝廷重视。通观这些记述同类事件的政争类史著,其书写特点较为突出,而且影响久远。其一,从该类史著的性质来看,它们无一不是反映权相专权时期政治斗争的专门性史著。其二,从该类史著作者构成以及编撰时间看,《元祐党籍列传谱述》作者龚颐正系元祐党人龚原曾孙,该书的撰述,既是龚氏出于谱写家族重要人物历史的体现,更是南宋初期朝廷恢复元祐党人名义之举催生下的产物。同样,楼昉在《绍兴正论》基础上撰成《绍兴正论小传》并进呈朝廷,说明该书被当时朝廷所认可、看重。其三,从编修做法看,早先成书的《元祐党籍列传谱述》以人物传记方式全面展示元祐党人非凡的仕宦经历。此后楼昉在编撰《绍兴正论小传》时,“仿《元祐党传》为之”,可见前者对楼氏起到了直接示范效应。其四,从编修意图看,尽力阐明权相专权下政争事件原委或者所有受害者的艰辛历程,是该类史著作者共同的心声。其五,从该类史著所蕴含的政治内涵看,随着宋代时段性政治环境好转,此前受害者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处境往往得以翻转抬升,时人关注度明显增高。那么,该类史著的成书传世,正为时人全面深入了解该类政治群体及其作为提供了便利。其六,从该类史著所产生的历史影响看,《元祐党籍列传谱述》和《绍兴正论小传》均曾进呈朝廷,并且受到官方重视与认可。

三、小结

综上所述,以上宋代政争类史著的书写完全是权相专权下的必然产物,它们不仅记录并反映着受害政治群体的痛苦经历与人生命运,而且展示着宋代不同时段残酷激烈的政治斗争与政治生态。尽管以上政争类史著数量有限,甚至存留状况不太理想,但它们所表明的权相专权时期政争史则具有鲜明的典型性,并且这些史著还引发了后人不断探究、续写该类历史。总之,宋人对权相专权时期政争史的书写,实质上是对权相专权体制的有力揭露,是宋代政治斗争史不可或缺的部分。

 

文章摘自《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5期,原文约12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