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摘

历史文摘

晚清科幻小说的时代特征与文化反思

信息来源: 《历史与社会》(文摘)2020年第4期 发布日期: 2021-01-22 浏览次数:

作者:宋雪伟,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研究生。

内容提要:晚清科幻小说是在小说界革命的洪流中应运而生的。作为一种以传播科技思想为主要动机的全新的小说类型,晚清科幻小说呈现出明显的科技性大于文学性的特征。又因科技救国为当时有识之士倡导的主流思潮,晚清科幻小说具有明显的时政性特征。晚清科幻小说并没有完全脱离传统小说的影响,很多作品借助于传统小说在民间形成的既定影响方得以传播。随着清朝的覆灭,科幻小说家挽救或改良既有政治环境的愿望也随之化为泡影。直面现实的历史文化传统使新文学的核心观念逐渐趋向于“五四”精神,科幻小说由此走向了低谷。晚清科幻小说的十年繁荣期给中国文学的发展以巨大的文化反思。文学经典必须具备穿越时空的审美价值,而优秀的科幻小说还必须具备科学的预见性。

晚清科幻小说的繁荣是中国近代文学史上的一个颇具代表性意义的文学现象,这一现象既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也具有深远的文化意义,对当代科幻小说乃至中国文学的创作与研读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一、晚清科幻小说的产生、认知

晚清科幻小说的出现具备其特有的环境条件。中国晚清时代的科幻小说的诞生,便是在译介凡尔纳的作品中得以顺利实现的。晚清的译介小说所呈现出的文本,往往不是对原著逐字逐句的翻译,而是译者经过宏观把握作品、进行过符合中国读者文化审美习惯的加工之后,重新复述、改写的作品,所以,在这一过程中,必然经历的是译者对原著的再创造。译介小说的本质精神在中国的传播以及诸多翻译者在翻译这些作品时的主观改写与发挥行为,成为了晚清中国本土科幻小说生成的诸多诱因之一。但我们不否认,晚清科幻小说得以生成、传播还有两个十分重要的客观因素——科学在中国的传播以及“小说界革命”对小说所承载的历史使命的改写。

晚清是中国内忧外患的民族危机发展到极致的时代,是中国“几千年来未有之大变局”。但中国绝大多数百姓对科技尚无深刻理解甚至处于蒙昧不清的状态中时,知识界的有识之士必然会站出来,选择一种通俗、便利、易于普通人接受的深入浅出的方式去承载所谓的“科学内核”。于是作为通俗文体的“小说”,便开始担任起它所能够承载的历史使命来。可以说,晚清西方科幻小说译介的数量激增以及中国本土科幻小说的繁荣,“背后的思想支撑莫不是对于西方现代科学声光化电的趋奉和崇尚的‘科学主义’精神”。同样的,在这种思潮的影响下,晚清本土科幻小说便带着鲜明的传播科学优越性的思维投入了创作。

不可否认,晚清科幻小说的繁荣是以“小说界革命”为大的前提背景方才展开创作乃至传播的。而带有科技传播因素的内容,更是以传统的诗文作为载体的方式无法进行传播的,至少不能够详尽、准确、客观地传播。但小说则不同,作为一种“用散文写作的虚构性叙事文类的通称”,它具有足够的文本容量、足够的广度和深度让作者将其所要传达的有关科技或科幻的内容植入其中。

作为刚刚起步去接触工业文明的晚清时代的士人们,他们对科技是缺乏相对深刻的了解的。科幻小说的本质特征是以“科学为对象和线索进行幻想并构成重要内容”的,但因为这些创作科幻小说的作者对科学所知无几,所以在他们的作品中不难看出浓重的主观想象的特征。

二、晚清科幻小说的时代特征

科学性与时代性,是晚清科幻小说的两大主要特征。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特定角度的认知下,科学性与时代性又是晚清科幻小说具有独特性意义的优势,但从文学性本身的角度来看,科学性与时代性却成为晚清科幻小说的不足之处。

在晚清,科幻小说刚刚作为一种新的小说类型在中国文学史上崭露头角之时,很多科幻小说的创作者由于种种原因,并没有把握好二者之间的关系。他们往往更多关注于科学或者科幻元素的本身,甚至对其臆造出来的某一件器物做了大量的文字描绘,使得整篇小说读起来大有普及科学知识的意味。这样的叙述方式大大减弱了小说的艺术魅力,使整体文本变得生硬。晚清的科幻小说,在人物与情节等传统因素上,并没有格外突出的地方。

晚清时期的科幻小说,自诞生时起便“带有浓厚的改良群治的启蒙色彩”,所以说“中国的科学幻想缺少如西方科幻小说那种纯粹驰骋想象的心境和征服自然的动力,大多是围绕救亡主题来展开的”。

晚清科幻小说,部分作品借助了之前已经刊印流行的书名、人名加以发挥。其实这种方式是暗中符合格式塔文艺理论中“底与图”的关系的,也是利用已知的作品、已知的形象进行新的文化传播的一种手段,与现代“戏仿”的现象较为类似。

三、晚清科幻小说的渐趋衰弱

科幻小说在进入民国之后并没有就此一步一步走向高峰,而是走向了衰弱。究其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其中的因果联系也较为复杂。但主要原因或许有政治和文化两个方面:清朝灭亡导致梦想的破灭;直面现实的历史文化传统。

晚清科幻小说的勃然兴起与渐趋低谷,给予中国文学发展以深刻的文化启示。文学是社会生活中精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社会现实生活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但文学关联于社会生活,并不能够说明文学从属于社会现实生活。此外,我们不得不承认,重视审美性价值是评价文学作品的一大重要标准。科幻小说具有鲜明的预见性。

 

文章摘自《明清小说研究》2020年第4期,原文约10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