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摘

历史文摘

历史书写与史学功能——以清华简《厚父》所述夏史为例

信息来源: 《历史与社会》(文摘)2021年第3期 发布日期: 2022-01-03 浏览次数:

历史书写与史学功能——以清华简《厚父》所述夏史为例

作者:张利军,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摘要:在当前的夏史研究中,学界主流认为二里头文化确为夏文化,夏是真实存在的王朝。西方学者以记载夏史的材料都产生于西周以后,而将夏代归于神话传说。最近刊布的《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伍)·厚父》经研究为《尚书》类文献。《书》类文献的祖本一般为史官实录档案,因具有历史教育意义而经典化成为《书》之篇章,通过官学教育流传于后世,后经三晋传入楚地。该篇记载了王与夏贵族厚父对夏史的叙述,包括禹治水成功并建立夏邦,启继任后以皋陶为卿事等重要的夏史内容,反映了夏代的德、民、天命观及服制等重要政治制度与思想观念。《厚父》记录的夏代历史,为证明夏的存在及认识夏史提供了新证据,亦为认识《厚父》的史学功能提供了新素材。

夏代存在与否的问题,是关涉中国文明发展的重要学术课题。从已知且确定的商周材料中寻找夏的踪迹,不失为有效的研究方法。最近《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伍)·厚父》篇的刊布,为证明夏王朝的存在及夏史研究提供了新证据和新思路。目前学界多集中于对《厚父》文本性质的探讨,对该篇记录的王与夏贵族讲述的夏史内容和《厚父》史学功能的关注并不多。

一、《厚父》文本性质再论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伍)·厚父》共13支简,第1简上下两端残缺,余皆完简,第13简背面有“厚父”二字。赵平安初步判断《厚父》成书很早且有古本流传,应为《尚书》类文献;《书》类文献是当时史事和言论的实录,皆有其史源,因具有重要历史借鉴意义而流传于世。《厚父》可能是商代史官实录王言的档案,后经典化,成为《商书》的篇章,并通过官学教育流传于世。关于《厚父》的性质,我们可以从以下四方面略作探讨。

第一,商代存在长篇典册,商代史官具有记录长篇史事和言论的能力,有书写《厚父》这类长篇文献的可能性。《尚书·多士》载周公谓殷遗多士:“惟尔知,惟殷先人,有册有典,殷革夏命。”商代典册记载了“殷革夏命”的历史,但直到周人克商之后才为周公亲见。第二,周人自称“明德”思想来源于殷商,而非夏,说明《厚父》中的“王”可能不是周王而是商王。第三,从周人追述夏史时对夏的称呼看,《厚父》之王似非周王。《周书》中《召诰》载周公言:“相古先民有夏,天迪从子保,面稽天若,今时既坠厥命。今相有殷,天迪格保,面稽天若,今时既坠厥命。”第四,《厚父》所载国家起源理论反映其文本具有早期特征。赵平安认为《厚父》成书很早且有古本流传,清华简《厚父》是在晋系文本基础上,用楚系文字转抄而来。不仅《厚父》传本有古本依据,其思想内涵也有古老的渊源。

二、《厚父》所述夏史考

赵平安对《厚父》所述夏史进行了初步研究,清楚勾勒出其中蕴含的几个问题,如皋陶卒于何时,孔甲是怎样的君王,“三后”的具体所指,夏代的酒文化问题,这些问题为进一步利用相关文献证明夏的存在和夏史研究奠定了基础。《厚父》可能为商代史官记录的典册档案,较为完整地书写了夏代历史发展的线索,对于证明夏史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厚父》所证明的夏史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第一《厚父》明确记载了夏邦建立者是禹。《厚父》第1—2简载:“王若曰:‘厚父!遹闻禹□□□□□□□□□□川,乃降之民,建夏邦。’”第二,夏启为君,皋陶被任命为卿事。《左传》庄公八年载:“《夏书》曰:‘皋陶迈种德’,德乃降。”第三,启以后的夏先哲王因能敬畏天命,而保有夏邦。《厚父》第3—4简载:“在夏之哲王,乃严畏皇天上帝之命,朝夕肆祀,不盘于庚(康),以庶民惟政之恭,天则弗斁,永保夏邦。”简文具体说明敬畏天命的表现是朝夕祭祀上天,不乐于安康。第四,孔甲为夏哲王,并曾制定典刑。第五,亡国之君夏桀之事。《厚父》第4简王曰:“其在寺(时)后王之卿(饗)或(国),肆祀三后,永叙在服,惟如台?”此处的“其在时后王”当指亡国之君夏桀。第六,《厚父》相关记载可能还反映了夏代存在服制。由《厚父》载王言“其在寺(时)后王之卿(饗)或(国),肆祀三后,永叙在服”,以及厚父言“惟寺(时)下民帝之子,咸天之臣民,乃弗慎厥德,甬(用)叙在服”,大体可以判断夏代也和商周时期一样,将王朝大臣的职事称为“服”。第七,厚父之言反映了夏代的德、天命、民心、酒政等政治观念及其相互关系。清华简《厚父》第9—10简载:“厚父曰:‘於(呜)虖(呼),天子!天命不可漗斯,民心难测……保教明德,慎肆祀,惟所役之司民启之。民其亡谅,乃弗畏不恙(祥),亡显于民,亦惟祸之卣(攸)及,惟司民之所取。’”简文之意似说天命不可尽信,民心更是重要方面,天希望民能恭心敬畏天命,畏惧不善;希望民能保教明德,谨慎祭祀。

三、《厚父》的史学功能

清华简《厚父》为《书》类文献,其祖本可能是史官书写王言的实录,其内容有助于时人及后世认识夏史、吸取夏代历史经验的宝典。当然,其中体现的重要史学功能及史学史意义同样不可忽视。

清华简《厚父》记载的王与厚父谈论夏史的内容,反映了史学具有吸取历史经验、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功能。《厚父》的书写者开篇就指出王访厚父的目的:“王监劼(嘉)绩,问前文人之恭明德。”王以嘉绩为鉴,向厚父请教前文人恭明德的事迹;为了更好地治理刚得到的天下,王必须借鉴前文人的明德事迹。《尚书·多士》载周公在告诫殷遗民时提到,自成汤至帝乙“罔不明德恤祀”,说的就是商汤吸取夏代先哲王恭明德的历史经验,并将之作为治理国家的祖训,起到了巩固殷商统治和促进殷商社会发展的作用。

清华简《厚父》所载史官书写的文辞,反映了上古语言、文化的承袭和发展。《厚父》中提到的夏先哲王“明德”“经德”与《尚书·周书》诸篇以及商周金文所载相合,即:夏代贤王明德、经德、敬德的文化被商周贤王继承,并发展为以德受天命,以德保有天命的政治思想。《厚父》提到的大禹治水成功后帝降民建夏邦的观念,与《逸周书·度邑》载周武王所讲“维天建殷,厥征名民三百六十夫”,即天建殷邦登进贤民三百六十族,是相近的。

清华简《厚父》所载酒的功用及对酒的管制,为商周时期继承和发展。如第12—13简“民弋(式)克苟(敬)德,母(毋)湛于酒。民曰:‘惟酒甬(用)肆祀,亦惟酒甬(用)庚(康)乐。’曰:‘酒非食,惟神之飨。民亦惟酒甬(用)败畏(威)义(仪),亦惟酒甬(用)恒狂。’”厚父谓民能敬德,故不沉湎于酒。民谓酒能用以祭祀,亦可用以康乐。厚父谓酒不是食物,乃神饗之物。民因酒以败坏威仪,也因酒以恒狂。

清华简《厚父》所载内容对商代贵族子弟及后世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清华简《厚父》开篇点明,记言之目的在于学习夏先哲王明德事迹,提高王的人生修养与治道。《国语·楚语上》载,春秋时期楚国大夫申叔时论教导太子之道时,谓:“教之《语》,使明其德,而知先王之务用明德于民也;教之《故志》,使知废兴者而戒惧焉。”《语》《故志》等是不同类型的史书,学习史书,可以增进太子的人生修养和历史经验。《厚父》的性质可能是记言类《商书》,同时又是一种古老的文体“语”,讲述的是刚取得天下的王学习夏代先贤王恭敬明德事迹、吸取夏桀亡国历史教训的故事,具有宣扬先王明德精神及以史为鉴的重要教育意义。

清华简《厚父》经整理者研读,大体确定为《尚书》类文献,本文进一步判断其可能为《商书》中记言性的篇章。据清华简《尹诰》载商汤灭夏后以夏史为鉴之事判断,清华简《厚父》所载很可能就是商汤访夏贵族厚父,并向其学习夏先哲王敬明德的事迹,这一内容由商代史官书写实录成为典册,后在商代官学教育中传播,成为贵族学习历史经验的经典文献。周灭商后可能对《厚父》一类的《商书》进行过整理,加入了一些周人的语言,甚至渗入了周人的思想观念。清华简《厚父》是战国时期流传于楚地的《商书》抄本的一篇。

四、结语

目前的夏史研究暂遇困境,考古遗址遗迹等不能与文献所载的夏代直接对应,用以证明夏存在的文献史料多为周以后所作。据此,西方学界对殷商以前是否存在王朝国家提出质疑,甚至认为殷商以前尚未出现国家,部分中国学者也对二里头文化与夏文化直接对应的研究方法提出质疑。在这样的学术研究背景下,通过已知的商代证明不甚清楚的夏代,也不失为一种科学的方法。清华简《厚父》的公布,为探讨、印证夏史提供了新材料、新思路。

 

摘自《史学理论研究》2021年第3期,原文约21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