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静斋与顾颉刚的交往——以《顾颉刚日记》为中心的考察
作者:马景,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
摘要:经白寿彝介绍,王静斋与顾颉刚结识,他不仅在《禹贡半月刊》上发表《五十年求学自述》,而且应顾颉刚邀请,在燕京大学演讲。在顾颉刚的引荐下,他主动接近政要,在国内积极倡导和实践中华民族的团结,为抗日战争凝聚人心和力量。同时,他希望前往中东宣传我国的抗日战争真相,希望赢得国际社会的广泛同情与支持,但终未成行。
一、顾颉刚与回族知识分子的交往
顾颉刚作为当时学术界有影响的学者之一,为何要结识王静斋等回族知识分子,这必须从他关注边疆问题、加强中华民族团结说起。
二、王静斋与顾颉刚初次交往
据《顾颉刚日记》记载,1937年2月28日,白寿彝拜访顾颉刚,二人“同访王静斋阿衡”。这是顾颉刚初次与王静斋交往的历史记录。双方交往的目的可能与沟通回汉文化、加强民族团结有关。为了继续沟通回汉关系,扩大伊斯兰教研究,顾颉刚再次委托白寿彝为《禹贡半月刊》筹备“回教专号”。为此白寿彝在穆斯林知识分子中征集稿件,王静斋是其中之一。3月16日,据《顾颉刚日记》,“寿彝偕王静斋来”。双方交往的目的是约请王静斋为“回教专号”撰文。
4月16日,“回教专号”正式出版,内容大概分为国外学者的伊斯兰教研究、国内伊斯兰教历史、各地回民现状的研究及附录部分等。作者除了之前“回教与回族”专号的团队外,还有王静斋,其代表作是《五十年求学自述》,该文全面回顾了50年求学的经历和生平事略。王静斋在《禹贡半月刊》发表文章,不仅提升了他的社会知名度,而且赢得了顾颉刚的赞赏和信任。此时的顾颉刚已在燕京大学成立边疆问题研究会,不定期邀请穆斯林学人讲演边疆及回教问题。王静斋成了该会最后的应邀演讲者。
三、王静斋应顾颉刚邀请在燕京大学讲演
《禹贡半月刊》“回教专号”出版一个半月后,即5月30日,王静斋与顾颉刚再次相逢,契机是他们应邀参加著名学者金吉堂妹妹的婚礼。据后来的信息所知,在此次宴会上,顾颉刚正式邀请王静斋于6月2日在燕京大学边疆研究会讲演。关于讲演的内容,各大报刊略有报道,其中燕京大学所属《燕京新闻》作了题为《回教阿衡王静斋讲新疆现状》的报道,并以“回民有爱国剽悍本性,善用之可作国家干城”为副标题。这次的学术活动进一步加深了两人的关系,王静斋以此为契机,请求顾颉刚利用自己的人脉关系,帮忙结识政府高层,以实现自己再次出国留学、沟通中外文化的愿望。
四、顾颉刚推荐王静斋结识政要
王静斋在燕京大学讲演后第二日,即6月3日,顾颉刚在日记写道:“寿彝来,写骝先两函(为静斋及成达事)。”日记中的“骝先”是朱家骅,时任浙江省主席。现在无法知道顾颉刚给朱家骅推荐王静斋信件的内容,但是从后来王静斋生平的相关片段来判断,大概是希望资助其前往埃及等地深造。
1938年9月22日,王静斋从汉口辗转抵达重庆。两天后,顾颉刚结束了西北考察之后,亦抵达重庆,此后两人往来密切。此次见面比较明确,首先,是叙旧,这是继在燕京大学讲演后两人的第一次见面。其次,两人谈及中阿文化协会的事,再次,顾颉刚可能向王静斋征求关于回民教育的情况。最后,向戴季陶、顾毓琇(字一樵)写信推荐王静斋。现在无法知道顾颉刚为戴季陶、顾一樵致信的内容,然而都是为王静斋争取出国考察和宣传的经费。后来的历史表明,王静斋出国的想法因抗战等原因未能实现。
五、结语
王静斋与顾颉刚相识于沟通回汉关系、加强民族团结的大背景下,其中的中介人是白寿彝。两人对于边疆问题、民族问题以及激发国人的爱国情绪方面有着惊人的相似,只是关注的角度不同,前者试图以著书立说、办报纸的形式而宣扬,后者则通过学术研究而实现。两人的交往实现了双赢。
文章摘自《回族研究》2021年第2期,原文约119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