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经济史视野下的民国青海烟草史研究
作者:刘煜泽,南开大学。
摘要:烟草原产于南美,明末传入中国,清代西宁已有种植烟草的记载。民国时期,青海东部农业区的西宁、乐都、贵德、共和等地皆有种烟,西宁、乐都等地亦有一定规模的烟草加工业。青海所产烟草,主要供应省内需求。青海省所产烟草数量有限,民国时期需外部供应。兹就传统烟草制品而言,主要来自甘肃及四川,亦有转销至西藏。纸烟一方面由内地输入,另一方面,亦有来自英属印度,经西藏转运到青海。烟草被认为有药用价值,并作为重要的嗜好品,给青海各族人民的社会生活带来了巨大影响。
本文将使用民国时期的调查资料、报刊、游记等史料,基于社会经济史的视野,对民国时期青海烟草史进行研究,具体研究内容主要包括:民国时期青海烟草业的发展,民国时期青海烟草流通问题,烟草对民国时期青海各族人民社会生活的影响。
一、民国时期青海烟草业的发展
民国时期,青海烟草种植业亦继续发展,根据1933年的《青海农业概况》,烟草为青海除粮豆及油菜而外的主要农产物之一。烟草主要种植于青海东部农业区,具体包括西宁、乐都、贵德等地。
烟草需经过一定程度加工而使用,民国时期青海烟草加工业亦有一定规模,青海烟草加工业仍主要位于青海省东部,西宁有种植烟草,亦为重要烟草加工业地区,据1934年的《到青海去》,西宁的条烟年产量为1500斤,单价2角。除西宁外,乐都烟草加工业亦较发达,据《到青海去》,每年产量400担,价值8790元。此外,据《到青海去》,共和县的手工业产品亦有烟草类,每年产一千余斤,每斤五角,由回族及汉族人民经营。
二、民国时期青海烟市场的发展
烟草作为民国时期青海的重要商品之一,如西宁西南的鲁撒镇,交易商品就有烟料,为藏民主要买人商品之一。除传统烟草制品,近代纸烟亦有在青海盛行,通过税收资料可反映青海市场中流通的烟草。
就烟草流通具体情形而言,据周觉生的《青海》,纸烟、黄烟、卷烟及鼻烟等,均为青海各县倾销的商品。兹就具体地区而言,青海东部地区多有输人,据《到青海去》,贵德县的输人商品有纸烟、黄烟、叶卷烟及鼻烟等。
青海东部地区所产烟草运销青海各地,青海东部农业区所产烟草,除输人省内各地,亦有向东输人甘肃。
青海产烟不多,自而需外部供应,兹就传统烟草制品而言,青海烟草的重要来源为内地,临近的甘肃及四川,自清代开始,皆为中国重要的烟草产地,有发达的烟草种植业及加工业。就内地输人青海烟草具体的产地市场而言,其相邻的甘肃甚为重要。川烟主要输人舭邻的青海东南地区。
青海亦有向西藏输出烟草,烟草应主要来自内地,亦可能有少数产自本省。早在清朝末年,已有西藏商人自青海购回烟草的记载。
除传统烟草制品,纸烟值得注意。民国时期青海主要使用传统烟草制品,随着清末纸烟于中国逐渐流行,青海亦开始流行纸烟。青海不产纸烟,其纸烟全赖外部输人,一则来自内地,一则来自英属印度。
三、烟草与民国时期青海各族人民的社会生活
烟草的传入,对青海各族人民的社会生活带来了巨大影响。首先,烟草全株都含烟碱,烟碱有兴奋呼吸系统与循环系统作用,有行气止痛、燥湿、消肿、解毒杀虫等药效。烟草被认为是治疗高原反应的特别物品,为进人青海的必须品之一。作为嗜好品的烟草,于青海甚为流行。此外,鼻烟壶的制作精美,为生活之中重要物品。
四、结语
民国时期,青海烟草种植业亦继续发展,烟草产出不多,主要种植于青海东部农业区,具体则包括西宁、乐都、贵德等地。清代青海丹噶尔、西宁及碾伯皆有出现烟草加工业,并主要面向青海市场,民国时期青海水烟业亦有一定规模,仍主要位于青海省东部西宁、乐都等地。青海所产烟草主要供应青海省内需求。青海所产烟草数量有限,无法满足消费需求,自而需外部供应。烟草的传人,给青海各族人民的社会生活来了巨大影响。除被认为可治疗高原反应,烟草于青海各地皆作为重要的嗜好品。
文章摘自《青海民族大学学报》2021年第3期,原文约8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