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摘

历史文摘

中古物产专志的产生与流变

信息来源: 《历史与社会》(文摘)2021年第4期 发布日期: 2022-01-03 浏览次数:

中古物产专志的产生与流变

作者:郁冲聪,浙江财经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浙江省八八战略研究所。

摘要:中国早期物产信息散见于各类文献,未出现专志。汉唐间“异物志”勃兴,成为彼时物产专志的主要撰述形式,具有地域明确、内容专门、记述细致、追求科学精神、命名方式统一等特点。这类著作多记南方边地特产,既拓展了人们的眼界,也适应了汉唐间知识学科和著述门类不断细化的趋势。唐后物产专志编撰形式走向多样化,或绍继“异物志”的写作精神形成相关地理杂记;或冲破地域局限流向全国,形成以“物产志”命名的专志;或为物产谱录,完成了以“地”为中心到以“物”为中心的置换。宋后地方志中的物产记述常以“条目”“注释”结合的方式撰写,承载着物产专志的功能。

引言

本文将考察中古时期物产专志的产生原因及其早期撰述形态、重要特征,并通过对比不同时期、以不同方式命名的物产专志之间所共有的写作精神,探讨这类著作在唐后的发展流变问题。

早期物产信息记述方式的不足

早期物产信息散布在各类文献中,未形成专志。这种记述方式具有一些不足之处:第一,信息分散且记述简单。第二,产地信息比较模糊。综上所述,在物产专志产生之前,物产信息镶嵌式地分散在各类文献中,偏于零碎和过简。

“异物志”:中古物产专志的主要撰述形式及其特点

中古时期一批冠名“异物志”的著作集中出现,标志着物产专志的诞生。这类著作肇始自东汉末年,全盛于六朝,余波流及唐末,成为中古物产专志的主要撰述形式,具有五个突出特点:第一,地域明确。第二,内容专门。第三,记述细致。第四,追求科学精神。第五,命名方式统一。

物产专志先见于南方边地的原因

中古物产专志集中产生在当时属于新开发地区的南方边地。造成该现象的原因,前辈学者曾有相关探讨。笔者曾尝试从东吴等政权对南方边地深入开发这一角度,阐释当地物产专志兴盛的原因。兹再从中古时人掌握新增知识的需求和学科细化的自然产物这两点进行补充论证:第一,掌握新增知识的需要。第二,“异物志”等中古物产专志是知识积累成熟后,学科进一步细化的自然产物。要之,对南方边地的深入开发、人们欲获得新增知识、学科细化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促成了以“异物志”为代表的中古物产专志的产生和勃兴。

唐后物产专志撰述形式走向多样化

向达、王庸等前辈学者已经注意到了“异物志”在唐后迅速衰退这一现象,但未及详释。王晶波认为唐时“异物志”已近志怪传奇,此时中华文明圈已形成,人们对同一文明圈内的事物不再感到新奇,“异物志”也因丧失传播知识的功能而消亡。关于“异物志”因丧失功能而消亡这一论断,还可再进一步探讨。首先,唐后仍有人写作这类冠名“异物志”的著述。其次,唐后物产专志撰述形式从单一走向多元,流变为三支较为清晰的脉络,第一为绍继“异物志”写作内容和写作精神的物产地理杂记,第二为冲破地域局限的各类《物产志》《土产志》等,第三为脱离史部地书范围、以“物”为中心的子部物产谱录。要之,物产谱录完成了从以“地”为中心到以“物”中心的置换,是相关专业知识深度积累和学科进一步细化的产物,实际也是物产专志的一种变体。

宋后地方志《物产志》承担了物产专志的功能

在地方志成熟之前,物产信息的记述方式就已经呈现出向志书靠拢的倾向了。宋后地方志《物产志》的修纂,设有《物产志》是一种常见现象。再看其分目方式和行文方式。许多地方志会按照谷类、菜类、瓜类、果类、鱼类、兽类、禽类、木类、香类、竹类、花类、草类、藤类、石类、杂属类等条目对物产进行细致划分,修撰考究的还会配上详细的注解性文字。地方志《物产志》蕴含信息量巨大,使其逐渐成为后人编修物产专志的重要基础资料。

结语

本文以物产专志为研究对象,在区别名物学与物产学的基础之上,通过梳理相关文献资料,先讨论了早期物产信息在文献中的存在状态以及该种记述方式存在的缺点,再通过考察不同时期、以不同方式命名的物产专志间所共同的写作精神,梳理出了相关发展脉络:这类专志以中古“异物志”为源头,汉唐间先在中国南部边地勃兴,唐后其撰述形式走向多元化,撰述地域范围开始向全国扩散,最终流变为三支脉络,即物产地理杂记、各地《物产志》及物产谱录。最终,随着物产知识的进一步积累,容载量更大的地方志《物产志》成为最主要的记述渠道。

 

文章摘自《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21年第3辑,原文约34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