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摘

历史文摘

电报通信与辛亥革命

信息来源: 《历史与社会》(文摘)2022年第1期 发布日期: 2022-03-23 浏览次数:

【作者】王东,宁波大学人文与传媒学院。

【摘要】电报能迅速传递信息,是近代中国社会非常重要的通讯工具。武昌起义爆发后,革命军充分认识到电报的重要性,在与清政府的斗争中,会迅速占领电报通信机关,整顿电报局所及线路,拍电各方号召响应与支持,向清政府拍发“伪电”,扰乱对方人心等。与此同时,清政府也会加强所属区域内电报机关管理,严防涉及革命信息的电报传递。电报通信在辛亥革命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是革命参与者用以及时交流信息,推动革命迅速发展的重要工具。

一、武昌起义爆发后革命军接管电报局

 武昌起义爆发前,武汉与外界有数条电报线路连接。武昌起义爆发后,时人主要是利用由汉口向东经九江通往上海的线路及向北经河南直达北京的电报线传递信息。1911年10月10日晚,武昌新军发动起义,攻打城内各据点,揭开辛亥武昌首义序幕。起义军攻打湖广总督署时,湖广总督瑞澂组织力量进行短暂抵抗后,便弃城逃往停泊在武昌附近江面的“楚豫”兵舰上。由于起事仓促,起义新军事先并未切断武昌城内与外界的电报线。在占据武昌电报局后,起义军在阻断该局与外界通信的过程中也出现了疏忽。起义军在11日凌晨1点到3点间到武昌电报局破坏通讯设备,但未发现该局还存有备用机器。当起义军离开后,电局人员利用局内留存的电报机,接上电线,继续拍发电报。这样,瑞澂向北京汇报武昌起义情况和向邻省求援的电报在10日晚有足够时间发送出去。由此也反映出当时起义发动确实很仓促。

11日,革命军将领及武昌部分政界要人在湖北谘议局举行联席会议。当晚,革命军各将领在湖北谘议局拟定各类通电,以号召他省响应起事。12日,革命军占领汉口,清军退守刘家庙车站一带。当日夜间,汉口电报局周围起火,电报生逃散,汉口电报局与外界电报通信暂时中断。14日,刚成立的湖北军政府接管汉口电报局,允许外国人拍发电报。为防范电报局重新落入清政府手中,维持电报通信畅通,军政府积极采取措施。因此,汉口电报局及所辖线路虽有损坏,也能很快得到修复。

军政府接管汉口电报局后,严格限制该局收发电报。16日,黎元洪召见汉口电报局洋总管蓝佩克,向他申明了军政府对汉口电报局收发电报的规定。军政府采取这些措施,主要是为了防止时在汉口仍忠心清廷的人员利用电报向清政府通报消息,同时也可限制外界信息传入,尤其是遏制有关陆军大臣荫昌带兵南下消息的传播,以安人心。

10月下旬,湖北军政府对所属机构进行改组,将原隶属政事部的交通局升为交通部,任命革命党人熊继贞为部长。熊继贞执掌交通部后,大力整顿武昌、汉口电报局。熊继贞的整顿保证了武汉电报通信机构的正常运作。由此也可以看到,湖北新军中的电信兵在维持武汉电报通信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11月1日,清军攻陷汉口,革命军退守汉阳、武昌,汉口电报局又为清军夺去。不过此时武汉革命军与外界的电报通讯已不再受到制约,因为在此之前,邻省湖南、江西等已宣布独立,省内其他地方如黄州、宜昌等地也已反正。11月以后,南方各省相继宣布独立。独立省份电报线路连成一片,全为革命军所掌控和使用。各地革命军起义后,首要任务之一就是占领和接管所在地电报局,以切断敌方通信,并设置相应机构管辖各电局。

上海独立后,上海电报通信机构即为军政府接管。11月11日,沪军都督陈其美致电各省电报局、各省都督及民政长,称上海电政总局向为全国电政统一的总机关。现由其收复,派王震为交通部长、唐元湛为总局局长。因电报事务中有与外国水线公司交涉事情,颇为重要,事权须统一,仍令该总局管辖全国电局,主管各省电报局用人、报费及一切行政事务,并请各省保护电局及线路。各电局遇有事务,直接与上海电政总局接洽。陈其美此举是希望让原邮传部驻沪电政总局继续保持独立省份中电政总机关的地位。

12月2日,中华民国驻沪电政总局在《申报》发布告白,称其向为全国电政总机关,要求各电报局将经收报费和未解款项,即日送沪清缴。因兵事有将款项簿册携往他处者,限于1912年1月8日前到总局缴纳。如有隐匿侵蚀,查出后将请各军政府缉拿追缴并严惩。其时,一些南方独立省份承认了上海电政总局继续作为全国电政总机关的地位。不过,有的省虽表面承认,但实际仍把持着省内电政事业。于是,陈其美又联合黄兴、伍廷芳等人致电各省都督和各地军政分府,指出上海电政总局有对外交涉之责,应仍如从前办法办理,由其统辖各处电局,各都督也多已赞成。12月27日,云南都督蔡锷复电陈其美,认可上海电政总局地位。浙江的做法是部分承认了上海电政总局的总机关地位,仍保留着浙江电政总局人事权及管理权。安徽都督孙毓筠致电上海电政总局,称皖北军情紧急,消息必须灵通。这时,安徽省内电报线路的修复还需要依赖上海电政总局的帮助。

二、清政府管制电报通信

 清政府也十分重视电报通信。四川保路运动发生后,邮传部就严令北京至四川沿途各电报局迅速修复损坏的电报线,以保证两地电报通信的畅通。1911年9月15日,邮传部致电上海电政总局,指出电报通信重要,芜湖、大通电报线阻断已久,尚未修通,各方电报均由京汉直达线传递,若此线阻滞,影响更大。让电政总局局长周万鹏速饬芜湖、大通电局赶修损坏的电报线路,并饬汉郑京保沿途各电局加派工丁人员,昼夜梭巡京汉直达线路。

10月12日,革命军占领汉口,汉口电报局处于朝不保夕的境地。该日,周万鹏密电邮传大臣盛宣怀,请示应对办法。为保证北京与汉口电报通信畅通,盛宣怀让汉口电报局总办王庭珠速到租界内的萍乡矿务局安置电报机器,或另租屋赶设机器,以通要电。同时,为保证国内其他地方电报线的畅通,盛宣怀还致电各省督抚,请他们设法保护省内的电报线。

10月14日,革命军接管位于租界内的汉口电报局。为不使革命军利用电报传递消息,该局人员想出一办法,即让九江、信阳局暂时断开直达线路,以阻革命军通报。16日,盛宣怀致电周万鹏,在阳逻设局转报。阳逻是位于汉口下游不远处长江边上的一码头,在此设报房可就近接收从汉口由水路送来的电报,再向东转递至各处。暂时无法恢复电报通信地方的电报只有靠邮局寄送。随着局势迅速变化,阳逻设局转报办法随即因位于其下游的黄州为革命军占领,黄州电报局被革命军接收而化为泡影。之后,汉口向东发送的电报只能用船送到九江电报局转发。

为阻止革命消息扩散开来,清政府采取限制措施,其中一项就是管制各地电报局收发有关武昌起义消息的电报。不仅如此,清政府还曾试图限制在京外国人拍发电报。为此,法国驻华公使代办斐格立即向外务部提出抗议。其后,驻京各国公使又应外国商人请求,特向清政府交涉,反对邮传部取缔电报新章。清政府只得允许通融办理。

武昌起义消息迅速传遍全国后,其他一些省也开始管制涉及防务、治安内容电报的发递。

虽然邮传部对各地电报局收发电报作出种种限制和规定,但武汉地区消息仍通过电报传递及时出现在上海等地各大报刊上。清政府自己与汉口电报通信联系却日益陷入困境。

10月16日,上海电报局致电各电局,告知长江电报线路通阻情况。在战争环境下,长江中下游一带的电报线路通信状况很不稳定。10月23日夜,九江新军响应起义,随即占领九江电报局。九江政权转移还比较平稳,城内秩序没有出现大的混乱。然该地仍有一些人因惊惶而迁徙他处,九江电报局的拍电生也都逃匿。26日,江汉关税务司苏古敦向海关总税务司安格联抱怨清政府不能维持汉口与北京间电报通信,以致给其工作带来不便。面对不断出现的通信问题,清政府也在积极设法应对。随着长江中下游各省革命形势的迅速发展,加上邮传部人事变动,清政府对南方电报通信的管控愈加无力。

11月初,邮传部各堂官因军务正在吃紧之际,诚恐各省革命党联合,别图起事,特密电各省电报局,务必认真稽查往来电报,见有递发暗码而形迹可疑者,即派人跟踪密访。倘系匪徒,速即知照地方官拿办,以免勾串。11月7日,上海电报局办公楼外挂出了白旗,正式脱离清政府。同时,未及迁往北京的电政总局也由军政府接管。这样,清政府基本丧失了对南方省份电报通信机构的管辖。在北方,电报局也成为各方争夺的对象。

三、“伪电”与安电

武昌起义爆发后,起义军很快占领武昌、汉口的电报局,并利用电报技术向外界拍发各类通电。然在当时社会环境下,这些电报很难被全部送到收电者手中,并在全国扩散开来。在武昌起义刚发生、整个革命形势尚不明了的情况下,各电局应不会冒然转递那些内容“悖逆”的电报。即便有些电报送到收件者手中,也多会被搁置,甚或销毁。军政府所发通电一时难以传播开来,并不影响革命消息的迅速扩散。此时,国内各大报纸利用电报通信和其他通信方式,及时报道了武昌起义消息。从10月12日开始,沪上各大报纸都以大量篇幅报道了武昌起义。这样,武昌起义消息才广泛传播开来。

除直接拍发通电号召各地响应外,武汉革命党人还利用发送假电报的办法,迷惑清政府,鼓动人心。当然,此办法很快就为清政府一些官员识破。武昌起义消息传开后,北京城内也是谣诼繁兴,政界中人更是一日三惊。作为一种斗争手段,此后革命党人仍多有利用拍假电报的方式,散布各种消息,以扰乱清政府方面的人心。

面对革命党人大肆散布的假消息,清政府为辟谣及稳定人心,也采取了相应的反制措施。清廷要求各省每日拍发安电,并将安电逐日刊载于《内阁官报》,以示消息灵通,绥抚人心。由于外间对京师局势也多有误传,为让外省及时了解京城情形,以安人心,内阁每日也向各省督抚拍发安电一次或两次,宣布京师并无警耗,免致各省误信谣传,有碍大局。之后,载沣又面谕内阁阁臣,将京师安电责成承宣厅按日寄发各省,不准遗漏。

随着南方各省局势急剧变化,各处发往北京的急电也接连不断,以10月24、25日为最甚,除陕西、湖南外,江西、广东等省都岌岌可危,虽尚无失陷确耗,然情势颇摇动。清廷内部都极为惶恐。一些省份相继宣布独立后,清廷高层也更加重视外省发来的安电。一旦某日未见某省来电,就可能引起不安的猜测。随着独立省份的增加,清廷收到的安电越来越少。清政府让各省官员拍发报告地方情况的安电,并将这些电文向社会宣布,目的在于遏制谣言、安抚人心、稳定局面。然而南方省份的革命形势依旧进展迅速。清政府的政治宣传不及形势迅速变化,最后那些安电都被迅猛的革命潮流所淹没。

四、电报通信与辛亥革命的推进

1911年11月以后,独立省份不断增加,南方各省都连成一片。这些地方的官民使用电报通信也更加便利。电报通信对革命者推动革命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辛亥革命期间,很多地方的军政当局宣布独立消息,都会利用电报通信,以最快的速度向所属地区及外界社会通告传达。若电文再经报纸刊载,影响范围就会进一步扩大。正是依靠电报通信,很多地方发布的独立消息才得以快速扩散开来。武昌起义发生后,在一个较短时间内,其他一些省份地方出现独立的连锁反应,与这种信息的迅速传播有着重要关系。

武昌起义爆发后,革命军就已利用缴获的官电密码本,向清政府拍发威胁、恐吓等电报,加大宣传,以推动革命事业的进行。此后,这种方法一直得到利用。受战事影响,诸多地方通信渠道并不畅通。因而,革命者制造的舆论,外界一时间也难以查实,故能起到一些宣传上的效果。

对于支持清政府的人员,各种匿名形式的电报也纷纷出场,予以警告,甚至威胁恫吓。远隔重洋的华侨利用电报技术,也能及时将他们的意见迅速传回国内。在实际中,革命党人及其支持者会利用电报通信,进行一切有利于推动革命形势发展的宣传。1911年11月以后,各独立省份军政府也主要是利用电报通信,互通信息,交流意见,共谋推进革命事业。这些军政府各要人往来的电报,当时多刊布于报纸上。这些电文经报纸转载,进一步扩大了它们在社会上的影响力。

军政府拍发的电报,清政府也有收到一些。当时,被报纸刊登出来的军政府电文应只是一部分,各方往来电报实际数量当更为庞大。独立省份军政府当局借助电报,能及时交流和发表他们对于革命形势的意见,推动着革命向前发展。

武昌起义爆发后,在短短4个多月时间里,革命者就实现了创建民国、推翻清政府的目标,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从技术角度考察,电报通信在其中发挥的作用也显而易见。武昌起义爆发不久,就有外人指出电报对于推动革命进行的重要价值。在此后的革命进程中,革命军也积极利用电报通信,联络及号召各方响应,推动革命向各地迅速蔓延。在与清军斗争、南北议和、商建民国政府等事情中,各方电报往来更是络绎不绝。总之,在辛亥革命中,电报通信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是推动革命迅速发展的要素之一。

 

摘自《民国档案》2021年第4期,原文约22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