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摘

历史文摘

17世纪初荷兰人的东亚认识与入据台湾

信息来源: 《历史与社会》(文摘)2022年第1期 发布日期: 2022-03-23 浏览次数:

【作者】徐鑫,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

【摘要】荷兰崛起于对抗西班牙的八十年战争(1568—1648)。在这场战争中,荷兰在全球范围内展开了对西班牙、葡萄牙的直接战斗和商业竞争。16世纪末17世纪初,荷兰人进入亚洲后,其对东亚的基本认识仍然基于欧洲经验,将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视为自己最重要的对手。因此,荷兰人意图占领澳门、澎湖,在商业上击败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获得与中国贸易的垄断权。遇到挫折后,荷兰人选择了台湾大员作为贸易基地,这是退而求其次的无奈选择。这一时期,荷兰人并不了解中国,对东亚的认识也仅仅依赖自身经验,并将之纳入到欧洲各国之间的竞争视野中。

一、八十年战争与荷兰东印度公司

荷兰与西班牙之间的八十年战争(1568—1648)对于早期荷兰的国家塑造有着重要的意义。在此过程中,荷兰不但成为独立国家,而且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海上霸主,被誉为“海上马车夫”。荷兰人大举进入东亚,也正是在这一历史背景下。

在荷兰获得独立的八十年战争中,有两个原因起到了重要作用: 其一,在这一战争中,荷兰事实上得到了英、法等数个欧洲主要国家的支持。西班牙几乎没有盟友。因此,有学者将这场战争视为“一场连续百余年的国际反哈布斯堡王朝战争的重要阶段和组成部分”。其二,荷兰人卓越的海洋能力发挥了重要作用。西班牙人在陆地战争中尚可以获胜,但在海上则处于劣势。从16世纪末到17世纪,荷兰的船只和航海业极为发达,但控制在私人公司手中,甚至海军的组建也依赖私人船只。公司和军队二者的界限不明显。对亚洲的早期贸易也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进行的。

荷兰人在东亚的行动反映出这样一个特点,即贸易和军事只是荷兰东印度公司在东亚行动的不同形式,二者无法截然分开。在实践中,荷兰议会对其几乎没有控制能力,董事会事实上成为荷兰东印度公司的“最高权力机关”。除了董事会之外,荷兰东印度公司内部各层级的决策方式是总督与评议会结合的制度。《热兰遮城日志》中有一则记录,从中我们可以看到,荷兰东印度公司在东亚的行动并非某一长官或巴达维亚总督的个人意志产物,而是一方面须遵循董事会的总体战略规划,另一方面须按照东印度评议会的决定行动。无论是对于葡萄牙人、西班牙人还是荷兰人而言,虽然他们在亚洲的主要目标是进入市场内部的经济贸易体系、赚取丰厚的利润,但相比而言战争可能更为重要。因此,荷兰东印度公司不仅是一个与东方贸易的私人公司,而且是一个全面与葡萄牙人、西班牙人进行贸易竞争和军事战斗的实体,具体表现在战争、贸易、航路、补给点等各个方面。

无论是荷兰共和国,还是荷兰东印度公司,都建立于荷兰人与西班牙人的战争中。16世纪末17世纪初,荷兰人一方面在欧洲与西班牙人直接作战,另一方面又在全球范围内在商业或者海上力量比拼中与西班牙人、葡萄牙人全面竞争,无论面对的国家、地区、民族有何不同,这始终是荷兰人的重要任务。这成为荷兰人对东亚认识的前提。

二、荷兰与西班牙人、葡萄牙人在东亚的竞争关系

荷兰东印度公司成立后的活动,与葡萄牙人、西班牙人建立航路和贸易体系的过程较为相似。其建立的贸易路线、商馆往往与葡萄人和西班牙人相类似,甚至直接夺取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的贸易点。开拓航路和贸易通道后,荷兰与葡萄牙的竞争无处不在,荷兰的商业行为往往基于对葡萄牙人领有权的抢夺。

在东亚地区,荷兰人与葡萄牙、西班牙的作战行为甚至远超欧洲本土。在诸多的冲突中,对于澳门的争夺以及澳门和大员之间的竞争更能体现荷兰与葡萄牙、西班牙人的全面竞争关系。进入亚洲之初,澳门的葡萄牙人所经营的与中国的贸易便因利润丰厚引起了荷兰人的觊觎。其后,为了获得与中国的贸易,东印度评议会决定派船去攻占澳门或占据中国沿海的另一处地方。此时,澳门的防御基础与措施较差,荷兰人认为,澳门是一座很容易夺取的城市。但澳门防御较差的原因在于葡萄牙人在澳门修筑工事的行为会被明朝政府阻止。荷兰人对此有着清醒的认识。

荷兰人曾多次试图攻打澳门,澳门在葡萄牙人与西班牙人的共同防御下才未被夺取。荷兰人受到挫折后开始尝试通过大员与澳门进行商业竞争。即使后来大员兴盛时,荷兰人仍在考虑彻底攻占澳门,将葡萄牙人驱赶出与中国的贸易圈。对于荷兰人而言,能够直接占领澳门是最佳选择,可以一举实现攫取对中国贸易和打击葡萄牙人两个目标。在中国沿海寻找到另一个贸易地点和葡萄人竞争是第二选择。

荷兰人为了能够获得贸易垄断权进行竞争,而竞争对象是荷兰人的敌人。这使得荷兰东印度公司将贸易与战争、国家事务与公司事务混合为一。这也导致了荷兰人与葡萄牙人、西班牙人在东亚的竞争和对抗相当激烈。在荷兰人的认识中,在亚洲的事务是在欧洲对抗的延续,因此,在处理与中国的关系时,中国人的说法和做法很可能并非是最重要的考量因素。

三、大员——荷兰人妥协的选择

荷兰人在刚进入亚洲时,并没有马上认定需要在中国周围获得贸易点,但是,随着与中国商人和海盗的交流增多,荷兰人很快改变了这一想法。对荷兰人而言,无法阻挡中国人与西班牙人的贸易是难以接受的。因此,荷兰人很快就试图攻占澳门,尝试在中国沿海地区找到贸易点。考虑到未必能顺利攻占澳门,荷兰人也试图考虑新的贸易点。

对于荷兰人而言,澎湖和台湾岛各有利弊。荷兰人尽管此时对台湾岛已有所了解,但对攫取台湾岛作为其贸易点并不感兴趣。澎湖和台湾岛之间,荷兰人倾向于有着优良港湾的澎湖。但是,西班牙人试图在台湾岛上建立城堡的想法让荷兰人产生了一定的紧迫感。这一时期,西班牙人不仅产生了在福建沿海地区建立贸易点的想法,而且认为台湾岛是适合的地点。西班牙人认为,台湾的地理位置极为有利,在台湾建立贸易点有很多好处。但此时的西班牙人也没有决心入据台湾。荷兰人和西班牙人都有在大员建立贸易点的意图,但相对而言,西班牙人似乎显得更为迫切。而且,荷兰人对西班牙人的意图是有所了解的,对于西班牙会优先占据大员的恐惧很有可能是荷兰人最终决定占据大员的一大因素。

在荷兰人的认识中,中国附近的贸易点澳门最好,澎湖稍嫌“鸡肋”,大员只是无法占领澳门、澎湖之后的备选项而已。因此,在和福建巡抚商周祚商谈时,荷兰人尽管已经派人赴大员尝试贸易,但对于入据大员仍尚存犹豫。南居益于明天启三年(1623年)就任福建巡抚后,对荷兰人的态度愈加强硬,这导致荷兰人的态度为之一变。此时,尽管澎湖评议会对于中国人的强硬态度很愤怒,但仍然决定先占领大员,并以此争取冒险商。只是,此时大员是否能够满足荷兰人垄断中国贸易的要求,仍然让荷兰人惴惴不安。

明天启三年的厦门之役中,荷兰人被明朝打败。荷兰人也发现,自己是难以与明王朝相抗衡的,决定撤出澎湖,前往大员。但这一行动对于荷兰人而言,并非是深思熟虑的结果,而是在被打败后的暂时措施。这一事件中的两任福建巡抚就荷兰人撤往台湾的表述中,也都认为这是一种暂时状态。

经验决定认识,认识指引行动。荷兰在与西班牙的战争中建立,并依靠航海业的优势取得了全球海上霸主的地位。在这场塑造了荷兰的八十年战争中,荷兰与西班牙、葡萄牙的军事战斗与商业竞争在全球范围内展开,荷兰人对于东亚的认识根植于此。在亚洲,无论贸易竞争还是军事战斗,荷兰人都紧盯着其在欧洲的对手——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这一时期,荷兰人未能理解中国人,也从未试图真正理解中国如何看待其行为,更未认识到其所提要求不可能被满足。因此,荷兰人入据台湾只是在与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争夺贸易垄断权,并在进攻澳门、澎湖无果情况下的暂时选择。

 

摘自《河北学刊》2021年第6期,原文约13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