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代雅洁,河北大学历史学院。
【摘要】动员是中共政权话语体系与政治文化中的一个核心性概念,强大的动员能力和高效的动员机制是中共革命取得全面胜利的重要保障。在华北解放区南下干部的动员实践中,政治动员扮演着关键性角色,大会集中动员、小组深度讨论及个别情感谈话等方式,构成了政治动员的整体性链条,而积极分子和模范干部的示范效能与微观机制和技术的灵活运用,则进一步强化了政治动员的实际效用。华北解放区南下干部的政治动员实践成为推动“南下”战略顺利实施的组织保障,亦为中共政权的动员工作积累了丰富的区域实践经验。
南下干部是解放战争后期产生的一个具有特定历史意涵的革命群体,其所主导的革命实践不仅彻底重塑了南方新区的政治构造、经济模式与社会样态,集中呈现了北方老区与南方新区的地域整合和经验流动,而且极大改变着不同个体抑或群体的生命历程与人生轨迹,深度影响着未来中国社会的演进态势和治理架构。
一、华北解放区南下干部政治动员实践之启动
从1948年下半年开始,解放战争胜利的进程不断加快,解放南方新区的战略任务遂提上日程。对于南方新区的解放不仅意味着军事接管,亦包含着中共政权领导下的社会改造与社会治理战略任务的整体实现。为顺应这一战略形势的转变,毛泽东于1948年10月10日起草了《关于九月会议的通知》。10月28日,中共中央根据九月会议的相关精神,制定了《关于准备五万三千个干部的决议》,该决议明确指出接管和建设南方新区的工作主要由北方老区干部负责,干部南下的工作随之拉开了帷幕。华北解放区是此次干部南下工作的重点区域,亦是南下干部选派人数最多的一个战略区,这不仅缘于华北解放区是老解放区,内外环境相对稳定,而且与各级干部综合素质较高、革命经验甚为丰富密切相关。10月29日,华北局根据中共中央有关南下工作的各项指示,制定了《华北局关于外调17000干部及补足干部缺额的决定》。12月20日,华北局参照下辖各区的实际情况,尤其是考虑到各区的干部数量、抽调历史、当前任务以及解放区的巩固程度等因素,系统拟定了《对南下干部各区分配数目之决定》。兹后,各级政权纷纷将这一文件精神逐级下达,华北解放区的干部南下工作正式全面启动。
然而,对于根植于生产力发展水平低下的乡村社会、发展于血与火的战争洗礼之中的中共政权而言,其内部的差异性和复杂性显然是长期客观存在的,这一点不独呈现于组织中的个体与个体中间,亦表现在各级组织、各地组织及各类组织之中。面对如火如荼的南下工作,华北解放区各地干部的反应与选择即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和复杂性。由此可见,必要的动员实践对于提升各级干部的南下觉悟、增强其南下信心、培育其南下精神进而完成中共中央的“南调”之任可谓意义甚大。只是与以往的民众动员工作有所不同的是,此次南下动员的对象是各级干部,具有显著的特殊性。组织的严密性与高效性向来是中共政权的主要特质,因而对于这些长期处在严密的科层化组织体系中的各级干部而言,政治动员构成其动员实践的基本路径。
二、集体氛围渲染下的大会集中动员
大会集中动员是华北解放区南下干部政治动员实践的第一阶段,这种政治动员方式一方面可以对各级干部进行更为全面的革命前途和形势宣传、政治和思想教育等,进而让各级干部深度领会南下工作的重要意义;另一方面,在大会氛围的烘托之下,集体主义的精神和共产主义的组织原则也更易浸润至与会者的内心,并对各级干部尤其是落后干部产生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大会集中动员期间,华北解放区各级政权一般会从全国胜利形势以及当前任务等方面来重点突出革命形势的发展,进而鼓励各级干部的积极主动南下。此时有关革命形势和前途的教育,除可以有效增强各级干部的革命胜利责任感外,还兼具明显的鼓舞性作用。经过革命形势和前途教育之后,华北解放区各级干部的南下信心大为增强,他们纷纷响应中共中央的南下号召,积极主动报名南下。政治和思想教育也是华北解放区下辖各区进行大会集中动员时的一项重要任务,各级政权率多从阶级觉悟、纪律意识及组织观念等方面对干部进行教育和动员。对于部分干部所忧虑的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在自然环境、语言风俗及生活习惯等方面存在的巨大差异等问题,华北解放区各级政权在大会集中动员时也进行了耐心地解释和说明,以求打破这些思想顾虑。
三、深度酝酿中的小组讨论
大会集中动员告一段落之后,华北解放区南下干部的政治动员实践即进入小组深度讨论的程序,以求进一步激发各级干部的南下意识,树立南下的责任感和荣誉感。小组讨论,参加人数较少,可以进行较为深度的交流,且因相互熟知而便于参加者表达真实想法和说明实际困难,也便于华北解放区各级政权开展有针对性、有侧重点的政治动员选择。小组讨论的这些优点是大会集中动员方式所不具备的,两者优势叠加,均为华北解放区南下干部政治动员整体链条中的重要环节。在华北解放区南下干部的政治动员实践中,小组深度讨论的方式十分普遍,政治动员的效果也非常明显。
四、个人谈话:针对性的情感启发
经过大会集中动员与小组深度讨论之后,有针对性的个人情感谈话旋即成为华北解放区南下干部政治动员实践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个人谈话式的政治动员既可以从情感上激发干部的南下热情,亦可以向各级干部施压,并解决他们的具体顾虑和实际困难,从而增强政治动员的效能。为有效实现南下干部政治动员的目标,华北解放区下辖各区普遍对南下对象进行了个人谈话。个人谈话的方式强化了各级干部的南下信心,坚定了各级干部的南下信念,尤其是对于落后干部而言,往往能够起到立竿见影的作用。
五、积极分子和模范干部的示范效能
作为一个马克思主义革命政党,模范带头与奉献精神已经内化为了中共政权的一种政党气质和政治文化。在历次的政治运动中,积极分子和模范干部的带头均是其动员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华北解放区南下干部的政治动员实践当然也不例外,因而树立积极分子与强调干部示范即成为各级政权的主要任务之一。在华北解放区南下干部的政治动员实践中,积极分子和模范干部的选择一般采取个人自报与组织认定相结合的方式,秉持核心干部与领导干部优先的原则。对于积极分子和模范干部而言,不仅仅是因为他们处于核心位置和领导岗位,而是他们有着更高的思想觉悟。华北解放区各级干部长期浸润于革命化的政治文化之中,成长于科层化的组织体系之内,因而积极分子和模范干部的示范效能往往甚为显著,这一显著的效能则直接促进着华北解放区南下干部政治动员工作的顺利开展。
六、政治动员实践中的微观机制和技术
伴随着现代国家政权建设的发轫,各新兴政权愈发注重微观机制和技术在政治动员过程中的独特作用。作为一个政治娴熟、组织严密的革命政权,中共政权亦将微观机制和技术的运用视为其实现政治动员的重要路径。对于传统社会意识和社会网络的借用在华北解放区南下干部的政治动员实践中并不鲜见,例如:基于传统血缘、地缘及业缘等的微观机制和技术的运用成功打破了干部南下的顾虑,增强了干部南下的信心。在华北解放区南下干部的政治动员期间,历次政治运动中习见的竞赛机制和技术也被广泛运用,以营造南下气氛、培育南下精神。通过比较革命前后个人生活状况与社会地位的差异,来进行南下觉悟的启发与感恩意识的强化,同样是华北解放区各级政权在南下干部政治动员时所采取的一种重要微观机制和技术手段。
干部南下是中共中央为了顺应全国战略形势的发展而制定的重大战略部署,华北解放区的干部南下工作则构成全国“南下”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接管和建设广大南方新区的历史性重任,也发挥着建构和整合革命化央地关系的时代性功用。作为动员体系中的关键性环节,政治动员在华北解放区南下干部的动员实践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组织”的力量成为中共政权“南下”战略得以顺利实施的一项重要保障。大会集中动员、小组深度讨论与个别情感谈话三种方式交错递进,同时强化积极分子和模范干部的示范效能,辅以微观机制和技术的灵活运用,共同构成了华北解放区南下干部政治动员实践的整体性链条。这一整体链条的有效生成和良性运行是中共政权的政治动员经验在实践层面与地方场景中的又一次积累和升华,集中彰显了中共政权强大的组织能力和高超的政治智慧。
摘自《民国档案》2022年第1期,原文约16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