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文华,武汉大学历史学院、湖北省社会科学院楚文化研究所。
【摘要】茶叶是中俄贸易的重要商品,也是中国参与全球化的重要商品。17—20 世纪, 随茶叶贸易兴起的中俄茶叶之路 (万里茶道),在不同的地域拓展、更替、变动,多种联运方式和多支线的开辟,最终形成了主线、支线的网络茶叶运输结构。中俄茶叶贸易路线变动影响着沿线区域社会经济面貌:主要表现为茶叶生产区的转移、多个集散中心的形成、外销路线的拓展等。茶叶贸易逐渐替代丝棉贸易,改变了中国对外贸易结构,中外交流的重要路线由丝绸之路转为茶叶之路。
茶叶是中俄贸易的重要商品。17—20世纪,随茶叶贸易兴起的中俄茶叶之路,在不同的地域拓展、更替、变动,多种联运方式和多支线的开辟,最终形成了主线、支线的网络茶叶运输结构。中俄茶叶贸易路线变动影响着沿线区域社会经济面貌。茶叶贸易逐渐替代丝棉贸易,改变了中国对外贸易结构,中外交流的重要路线由丝绸之路转为茶叶之路。
一、中俄贸易源起与早期茶叶交流
16世纪下半叶,俄开始扩张,越过乌拉尔山,控制了西伯利亚地区和远东地区。17世纪初,俄国接触到蒙古草原,中俄开始直接联系。
清初,中俄开始寻求陆路贸易。早期经济活动由民间自发,后固定为官方形式交往。中俄两国档案材料提到俄罗斯多次遣使来华求开通贸易。沙皇要求使团成员打听中国的情况,包括路途距离与花费时间、出行路线和交通方式、中国的物产和对外贸易以及中国皇城的风土人情等。17世纪中叶,俄国组建的商队随同官方使团从托博尔斯克或托木斯克出发,穿越西伯利亚地区,奠定了对华贸易的最早基础。《尼布楚界约》和《恰克图界约》确立了中俄由间接交流转为直接贸易。
俄国是中俄茶叶陆上贸易的主要国家。茶叶最早在中俄间以入贡和赐赠的方式交流。档案材料所见清廷赐赠俄国主要有绸缎、布、茶叶等。所赐茶叶种类有砖茶、白毫茶、绿茶等。赐茶行为已是中俄间各级使者会见的常规礼仪。欧洲上层对茶叶功效的认可,促使俄国社会迅速接受了茶叶。俄商从中国输入各类品质不同的茶叶。价高质优的茶叶主要供应莫斯科和上层社会,价低质次的茶叶则供应普通民众。茶叶在俄国完成了高端消费品向日常必需品的转变。茶叶贸易的兴起、繁盛是俄国企图扩张的结果。茶叶的长途运输交易促使俄国不断寻找更为便捷的路线。
二、中俄茶叶运输路线考略
中俄茶叶贸易可分为间接贸易和直接贸易。海路以间接贸易或转口贸易为主,陆路以直接贸易为主。陆路又可分黑龙江边境一线,恰克图边境一线和中国塔城和伊宁一线。茶商从福建武夷山贩茶,经江西、湖北、湖南、河南、山西、河北、蒙古,抵恰克图,再进入俄国。该运输路线是中俄茶叶贸易路线最重要的一条。
运往俄国的茶叶主要来自武夷山区和两湖地区。武夷山附近的茶农和茶商汇集于下梅、星村、赤石进行茶叶交易。茶商将茶叶装船入崇安县城。上岸后,翻越闽赣驿道,抵达信江边的江西铅山河口镇。再沿鄱阳湖入长江,在汉口转汉江,至襄阳。清中期,晋商转向湖南采办茶叶。湖南安化的茶叶从常德、经沙市至襄阳;另一路穿洞庭湖,由岳阳入长江、抵汉口至襄阳。清后期,鄂南和湖南茶叶在羊楼洞和羊楼司集散,沿陆水河入长江、再抵汉口至襄阳。茶商出襄阳,由河南进入山西,主要有白河线和唐河线。茶队从山西至张家口,途经泽州(今晋城)、平遥、祁县、太谷、大同,出雁门关或杀虎口,分别抵张家口和归化(今呼和浩特)。一路由张家口至蒙古抵恰克图,被称为“北商”;一路赴归化至新疆,被称为“西商”。
清代北边贸易的重要枢纽有张家口和归化。张家口是中俄、汉蒙贸易陆路的枢纽。贩茶商人以山西籍为主。草原区域连接中俄贸易。从张家口至库伦(今蒙古乌兰巴托)抵恰克图路途遥远,行程迂回。连接西北的商货转运枢纽是归化城。
16世纪末,俄人找到取道西伯利亚的三条道路:额尔齐斯河线(易受袭击)、满洲线(路线太长)和蒙古路线。多份出使报告档案记载了俄国人对西伯利亚地区开发的行进路线。俄国赴华使团和商队出发地点有莫斯科、托博尔斯克和托木斯克。俄商茶叶运输沿线建立了秋明、托博尔斯克等据点,设立海关,有些据点形成城镇,后成为该地区的集散中心。
俄国赴华路线可分为三段,主要节点城市有莫斯科、托博尔斯克、叶尼塞斯克、伊尔库茨克和恰克图。俄国还开发了叶卡捷琳堡大道和克拉斯诺亚尔斯克大道等多条道路。俄国海上贸易路线的拓展主要是往南,借道广东开展海上茶叶贸易。五口通商后,广州海路衰落,上海海路兴起。19世纪末,俄国深入长江流域,俄国茶商由汉口出发,抵上海或天津,再经海路过敖德萨港口抵俄国。
中俄茶叶贸易路线与沿线市镇发展
武夷山是中俄茶叶贸易的主产区,是中俄茶叶贸易陆路和海路的运输起点。无论是朝贡,还是市场贸易,武夷茶都是华茶输俄的重要品类。清中叶以后,两湖地区的红茶和砖茶由原来输入西北的边销茶转变为对内、对外贸易的茶类,成为对俄茶叶贸易的重要商品。20世纪初,印度茶的崛起又致使两湖茶区衰落。
汉口茶叶贸易对该地区的社会与经济生活有重要影响。19世纪中叶,中俄茶叶贸易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俄国茶商深入中国腹地,由单纯采购茶叶商品,转为直接赴茶源地,控制各个环节。俄商在汉口实现了茶叶采购、制造、销售和贩运的系列操作,推进了汉口茶叶制造由手工作坊向现代化机器转变,促进了汉口地区的近现代工业。茶叶成为汉口对外贸易的大宗,汉口成为对俄输出砖茶最主要的港口。
汉口作为周边地区的重要贸易地,承担着重要的集散、中转、运输功能。清初,福建茶叶由汉口往北至恰克图交易。清中晚期,湖北、湖南、江西、安徽四省茶叶汇聚于汉口。开埠后,汉口成为上海港商品输往内陆的重要中介。1906年前后,京汉京绥铁路通车、西伯利亚大铁路贯通后,汉口又拓展了水铁联运的运输方式。
恰克图是连接中俄茶叶直接贸易的边疆重镇。中俄恰克图茶叶贸易经历了兴起、发展和繁荣。恰克图茶叶贸易经济辐射面广,对西伯利亚地区乃至欧俄都有较大影响。恰克图茶叶贸易提高了西伯利亚商人的社会地位,恰克图是俄罗斯茶叶运输的起点,也成为中俄边境上的商业都会。
中俄茶叶之路陆路(中国段)途经闽赣湘鄂豫晋冀蒙八省,再穿越蒙古草原。茶叶产区周边主要以茶叶小型集市为主,如下梅、赤石、星村是武夷茶区茶叶外输的区域性集市。铅山河口镇是闽浙赣皖四省的重要转运点,随后发展成为区域的繁荣市镇。汉口兼具流通和交通枢纽的功能。长江中游商品货物在此集散,比较而言,茶叶路线变迁对汉口的影响没有其他市镇大。张家口是塞北地区重要的商业城市,具有区域贸易市镇功能。因为茶叶贸易又成为清代中国北部的金融中心。陆路(俄罗斯段)始于恰克图,经伊尔库茨克、托木斯克、托博尔斯克、秋明、下诺夫哥罗德、莫斯科至圣彼得堡。茶叶慢慢分散到沿途的伊尔比特集市、托博尔斯克集市、下诺夫哥罗德集市和莫斯科集市等地。
鸦片战争后,长江沿岸港口被迫开放,沿江沿海港口逐渐成为区域性的茶叶对外贸易中心。正如李伯重讨论中国水运系统时,提到“是否有水运比距离的远近更为重要”。商人们会首选经过河流的水路。在铁路和公路尚未发展的阶段,水运是最重要的运输选择。当铁路发展后,其便捷的运输方式和低廉的成本成为商人的首选。所以也能看到中俄商人以接力方式行进,途中反复辗转,使用多种交通工具,经历了水陆联运、江海陆联运、水铁联运等运输方式的变化。
摘自《江汉论坛》2022年第2期,原文约18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