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摘

历史文摘

天津八善堂冬赈救济研究(1926—1927)

信息来源: 《历史与社会》(文摘)2022年第4期 发布日期: 2023-01-09 浏览次数:

【作者】高玥玥,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杨坤睿,河南财经政法大学社会治理创新研究中心

【摘要】1926年冬,天津八善堂冬赈救济会开始承担起大规模施放冬赈的责任。该会在选举会长、会董等职时,吸纳了众多官员和商人。在筹集善款的过程中,该会得到以褚玉璞为首的官员及各商人会董的强大助力,除一般劝捐、劝募外,还采取义务戏这一新型筹款方式筹款。在办理冬赈过程中,八善堂冬赈救济会将城厢、四乡、战线各灾区贫民分五等进行查放。此外,八善堂冬赈救济会还充分利用和调动会长、会董的力量,与政府层面积极合作,政、警、绅、商各界的良好互动,使八善堂主办的冬赈救济顺利结束,为以后民间联合慈善组织的救济活动提供了借鉴。

成立冬赈救济会  192610月底,八善堂召开由董事杜宝贤主持的冬赈筹办大会。117日,八善堂冬赈筹备大会在南善堂举行,政、警、绅、商各界代表70余人到会,宣布成立天津八善堂筹办冬赈会,选举了冬赈救济会办赈员及各个善堂善社的办赈员。

购粮是赈济过程中极为重要的一环,经会董张荫棠提议,决议添设购粮股,并推举邢荫山、杨晓林为购粮股股长。各股董事及股员确定以后,会董决议每星期三开各股董事会,星期日开全体董事会。办理慈善事业,公众的信任至关重要。会董决议“每逢出入款项,先由董事长盖章后,再由副董事长暨总务股长、会计股长会章,以昭慎重”。12月上旬,八善堂冬赈救济会经批准开始办公,并启用“天津八善堂冬赈救济会图章”等。

八善堂冬赈救济会成员主要来自天津官、绅、工、商、学、报各界,以施放冬赈、救济贫民为宗旨。会董主要以商人为主,尤其是各股董事长。此外,冬赈救济会多位会董都有在天津商会担任各股股员的经历。商会人员参与八善堂冬赈救济会的救助事业,既增强了冬赈救济会的救济能力,又提升了商会商人的影响力。

冬赈救济需要确定施救范围。八善堂冬赈救济会决议分为城厢、四乡、战线各灾区三部分,并且遵循先城厢后四乡的原则,主要施放对象是贫苦之人。八善堂冬赈救济会借助各警察区署的贫户清册,再选派职员进行核实;对于县区的贫户问题,则函请各县商会、教育会代为调查。并按人口多寡及男为生利者、女为分利者的原则,将赈户分为甲、乙、丙、丁、特五等进行救济。

筹集善款和物资  1926年战事结束后,据八善堂冬赈救济会调查员报告,该年贫户较从前增加数倍,“约计款须二十余万元”。如何筹集如此庞大的资金考验着各会董的能力。

社会组织或团体筹办冬赈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政府的压力,因此在资金方面一般都会得到政界要人的支持。该会特备有缘簿多份,由会董携带,亲自向政界要人、各大慈善家请捐。如192612月,北洋政府前国务总理兼陆军总长靳云鹏特向八善堂冬赈救济会助洋1000元。除政府的协助外,八善堂冬赈救济会多次在报刊上发布捐启,向各方善士劝捐,各会董、善士也会利用自身社会资源在亲友或各业商人中进行劝捐。就筹得善款数量而言,通过会董或善士进行代募所得较自由捐助为多。

为了动员更多的力量,筹得更多的资金,冬赈救济会决议筹备举办义务戏。19271月冬赈救济会通过三天的义务戏,所筹集的款项与代募所得不相上下,足以看出义务戏这一筹款方式的力量。除八善堂主办的义务戏外,亦有其他团体为其演戏筹款。

与筹集善款同样重要的是救济物资的购买。截至1927127日,该会共在宣化购妥赈粮59000余石,远超出城厢所需赈粮。冬赈救济会购买的玉米需要再加工,主要是通过分发给各个米面铺进行分磨,然后再将玉米面发给贫民。对于贫民救济,不仅需要食物充饥,还需要棉衣等物御寒。八善堂冬赈救济会则考虑不同类型贫民的需求不同,分发不同的御寒的衣物。此外,救济所需的物资亦有各位善士的捐助。八善堂冬赈救济会通过向政府和社会各界劝募,尽可能多地筹集款项和物资,以便于救济贫苦民众。

对贫民的救济  八善堂冬赈救济会自成立以来,各处求赈者络绎不绝。在向该会求赈的各县,武清受兵灾最苦,会董高聚五提议直接从本会存款项下拨洋3000元,交由该县施放。同时又在武清县成立天津八善堂冬赈救济会武清县分会,给武清受灾贫民提供帮助。

对于冬赈物资的发放,八善堂冬赈救济会自城厢起,由近及远,分区对贫民发放物资。在具体施放过程中,如果遇到有惯例的情况,八善堂冬赈救济会一般选择按照惯例办理。1927127日,城厢冬赈基本施放完毕,八善堂冬赈救济会开始查放四乡各村。该会请警察厅通令四乡警察调查造册。对于各县最苦之处,亦函请各县商会、教育会代为调查。38日,冬赈救济会召开星期例会时,收到了四乡第三、第四两区署来函,请求为遗漏贫户补发赈粮。此时邻县向八善堂冬赈救济会请赈者甚多,该会首先分函求赈各县村,要求他们调查选择极贫者造册送会,冬赈救济会以此为凭进行分配。虽然该会决议各地自行施放,但八善堂冬赈救济会仍会派职员前往监督。

192710月,八善堂冬赈救济会开始筹办新一轮的冬赈事项。12月,董事长杜笑山因屠兽场款项事被枪决。随着崇善东社和公善社的相继退会,八善堂实际上已解散。随后八善堂将所有衣粮、存欠资金移归天津赈灾救恤会,1927年冬的救济也随之夭折。

八善堂冬赈救济会在办理冬赈的过程中,充分利用和调动会长、会董的力量,并谋求与政府层面合作,以获取更多的资源与便利,承担起救济贫民的责任。商人中热心善举者加入冬赈救济会,成为会董,以积极推动冬赈的施行。总之,政、警、绅、商各界的联动,使八善堂主办的1926年的冬赈救济顺利结束,为以后民间联合慈善组织的救济活动提供了借鉴。


摘自《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22年第11期,原文约16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