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摘

历史文摘

淞沪会战前后一位江南乡绅的日常生活与见闻——以《徐兆玮日记》为中心

信息来源: 《历史与社会》(文摘)2023年第3期 发布日期: 2023-10-01 浏览次数:

【作者】胡勇军,常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摘要】日本侵华战争导致无数中国家庭妻离子散、颠沛流离,生命遭受无情摧残。淞沪会战爆发前后,常熟乡绅徐兆玮每天关注战况,日常生活深受战事的影响。常熟沦陷后,他携家人辗转多处寻求避难,途中遭遇各种惊险,家中也被日军抢劫达七次之多。在此期间,常熟民众除了遭受日军的奸淫掳掠之外,还饱受土豪劣绅、土匪流氓以及地方武装的摧残。徐兆玮的遭遇从一个侧面反映常熟沦陷前后民众日常生活、情感世界的变化以及战时地方社会秩序混乱的情景。

淞沪会战爆发后,江南民众开始真正近距离体验到了战争的残酷。对此,常熟乡绅徐兆玮在日记中均有详细记录,本文以《徐兆玮日记》为研究中心,从微观史的角度研究他在淞沪会战爆发及常熟沦陷前后的日常生活、情感变化,以此丰富抗战社会史的研究。

一、沦陷前的日常生活

1937年,居住于常熟何市镇的徐兆玮已是70岁,他每日的生活就是陪伴家人、接待访客、与友人通信以及阅读书籍。卢沟桥事变发生后,这种平静的生活逐渐被打破。77日徐兆玮的日记中并没有特别的记载,四天后他在给叔叔徐凤标的信函中写道:芦沟起衅,恐将扩大。从中可知,当时卢沟桥事变的消息已在常熟传开,徐兆玮还取消了去上海观看展览的行程。同样,宁波人张泰荣也在当日得知事变消息:芦沟桥事件扩大……恐战事将从此开始。徐、张两人的忧虑一样,都非常担心中日战争将不断扩大。

716日,常熟乡间开始谣传苏州城内的保长训练处遭到日本飞机的轰炸,卢沟桥事变之后江南不再是安乐窝,民间开始产生恐慌。实际上,这种恐慌并非是空穴来风,卢沟桥事变发生之前日军就在长江下游地区频繁活动。自193610月至19371月,日本军舰多次在常熟白茆口、浒浦口、野猫口等处测量水位,并登岸侦察,为入侵做准备。

随着华北战事的不断扩大,徐兆玮的内心极为焦虑,每天均会关注最新消息。726日,他写信给上海的瞿凤起询问道:“芦沟起衅,沪上亦有谣言,未知来日何如?”27日,他感于报纸新闻滞后,遂改用收音机收听新闻。当日得知日军进入北平城,并在彰仪门大街、牛街一带与宋哲元的部队进行交战,他顿时失望至极,声称“和平殆绝望矣”。

报纸是徐兆玮获取外面信息的主要渠道,能否获得报纸也影响到了他的情绪。如930日,当得知有停售几天的《琴报》《新生报》送到时,他心中顿时大喜。1016日,听闻《琴报》停刊,他心中极为失落。111日,当《常熟报》迟迟不能送到时,他心情则是“沉闷极矣”。

1937721日至1111日徐兆玮举家避难之前,他先后通过收音机以及《时报》《晶报》《琴报》《新闻报》《大公报》《新生报》《电朝报联合日刊》《每日新闻》《申报周刊》九种新闻报纸了解战事。1938411日,他携儿孙前往上海法租界避难,大多数时间都在看报。据笔者统计,自1938420日至1941716日的三年两个多月中,他几乎每天都会阅读《大美晚报》《申报》《新闻晚报》等报纸,了解国内外战争的情况。

作为江南文人的他一直保持着读书的习惯,即便是在得知上海战事甚烈的情况下,依然坚持抄阅各类诗文。然而820日至1126日,在将近三个月的时间里,日记中再没有出现抄阅诗文的记载,通信内容大部分涉及战事,生活节奏被彻底打乱。由此可见,这场近在咫尺的战争已经深深影响徐兆玮的心态。

二、沦陷后的逃难生活

淞沪会战爆发之后,日军飞机频繁袭扰四乡。徐兆玮所住的何市镇幸无驻军,且距江稍远,故暂无袭扰之虑。但随着战争的不断扩大,他深知家乡很难幸免于战火。918日,徐兆玮给避难于苏州宝岩寺的张鸿去函说:桃源难觅,锡山离江岸较远,或足避兵。在此期间,张鸿以及他的女儿张森数次写信催促徐兆玮及其家人离家逃难。短短的几个月中,两家之间的信函来往就有15次之多。在张鸿的再三催促下,徐兆玮决定偕家人外出避难。

1112日,上海沦陷。徐兆玮得知国民党军队已经放弃长江防线,日军即将登陆。他随即让儿子连夜通知徐凤标、徐凤书、徐凤藻三位叔叔,并约好次日早晨众人一起商量逃难之地。1114日晨,徐兆玮一行到达李市镇,遇到友人张实甫。据张氏所言:“途中见逃难者络绎,皆近白茆、新市人,镇炸毁大半矣。”1116日,船驶过张泾桥。徐兆玮想登岸打电话联系无锡友人杨翰西寻求避难,但电线早已被炸断。无奈之下,众人只能继续前行。1120日,日机飞至太湖一带,众人躲到广丰面粉厂防空壕中。在无锡避难的几日,他就三次遭遇日军搜查,大半行李被抢走,最后连夜逃至惠山姑里。1128日,徐兆玮一家人逃回常熟家中。然而此时家中已被日兵抢劫7次,一片狼藉。

由于常熟战事未平息,家中无法居住,徐兆玮又携家人逃至太仓沙溪镇。在那里避难的日子里,日常生活恢复了平静。210日,他从来太仓贩卖芹菜的常熟船主处打听到,前往荡口避难的乡人已陆续回家,13日下午四时半,一家人冒雨行船到家。然而此时常熟地方社会不靖,谣言四起,几乎天天发生盗匪抢劫事件。无奈之下,他又于411日赴上海法租界避难。

三、沦陷前后的常熟民众生活

淞沪会战爆发当日,常熟地方的形势就开始紧张起来。晚上,民众服务指导所和抗敌后援会彻夜办公。各乡镇壮丁除了负责维持地方秩序之外,还得为过境的军队提供后勤服务。淞沪会战期间,日军曾对常熟城区进行多次轰炸,主要以热闹街市为目标。此外,日机还经常对常熟、太仓沿江的市镇进行轰炸。1012日,徐兆玮在日记中记载道:今日敌机往来甚多,遥闻投弹声

沦陷之后的常熟,谣言没有停止,主要是关于日军的行踪。1938219日,有谣言称中国军队已到了常州,而徐凤标来信说上海的报纸报道扬中、泰县均已陷落。当日下午又有谣传,说日军已至梅园,还有人说至朱店桥马翠珊家,后有人说自河槽来。谣言大肆传播的背后,显示出民众对日军劫掠的忧虑和惶恐。

随着社会秩序的逐渐稳定,逃亡他乡的居民因各种原因,只能陆续迁回城内。此时,城市表面上恢复常态,但大家都仍旧怀着恐惧的心理,最显著的就是城市变成了“男子城”,年轻的女子都藏匿于乡村,以逃避日军的强暴。

日军的封锁导致交通断绝和消息阻隔,各种日用品得不到补充,物价暴涨。民众也无法了解外界的情形,地方报纸必须经过日军的严厉检查才能够发行。一份中国报纸在上海只售四分,在常熟却要售一角。即便如此,也是很少人可以看到。

常熟沦陷后,沈炯、蒋志范、徐凤藻等人在中国银行的新址里组织成立了伪自治会。伪自治会成立之后,原来那些作恶多端、鱼肉乡民的土豪劣绅、地痞流氓更是为虎作伥,明目张胆地做起汉奸来。伪自治会成立之后,其中最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办理田租。他们趁机征粮收租,敲诈勒索,其中以梅李镇的伪组织最凶。除了土豪劣绅敲诈勒索之外,地方上的地痞流氓也乘机活动,每天都会发生打杀、拆屋、罚款、绑票这样的事。徐兆玮感叹道:“盗风不戢,良民无安枕之夕矣。”鉴于地方不靖,他的家人遂劝其赴上海法租界避难。离家之后,时常有亲朋好友来沪探望,徐兆玮从他们那里得知家乡的匪患日甚一日。

敌伪盘踞何市后,实施抢掠绑架,各乡民众不堪敌伪蹂躏,积极组织游击小队。他们在时势推动下,利用老百姓的同仇敌忾,纷纷树立起抗日的旗帜,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六梯团。不可否认,这些地方武装在成立初期确实起到了保境安民的作用。然而这些“游击队”在各自的势力范围内制订条例,并相互联盟,称王称霸。这些地方武装在乡下不择手段大肆敛钱,找到对象,直接勒索,叫作“请财神”。富农、佃户的油水榨干了,就转到市集上的暴发户身上。

日记主人徐兆玮偏居于常熟乡何市镇,战争彻底改变了他晚年的平静生活。通过日记,我们从微观的视角对当时的时局动态、日军暴行、地方社会秩序以及民众生活有所了解。淞沪会战爆发之后,常熟地方风声鹤唳,日机空袭、国民党军队过境、壮丁抓人等事情时有发生,以致民间谣言四起,人心惶惶,民众陆续逃难他乡。常熟沦陷后,虽然组织成立了伪自治会,但却无法维持地方治安。民众除了遭受日军的奸淫掳掠之外,还要饱受土豪劣绅、土匪流氓以及地方武装的摧残之苦,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文章摘自《日本侵华南京大屠杀研究》2023年第2期,原文约15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