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何荷,四川外国语大学日语学院。
【摘要】近代日本第一本有关江南的旅行指南《江南的名胜史迹》,通过与名胜史迹相链接的典故和诗歌铺陈江南深厚的文化底蕴,建构江南形象的同时规训读者的江南认识;由苏州精养轩旅馆出版的《苏州指南》则将精养轩旅馆包装成一家联通中日致力于所谓的“日中亲善”的旅馆,同时借助“日中快速联络船”的开通带来的便利条件打造江南游览“专线”,推动江南成为了近代日本人中国旅行的热门目的地。相较于日本情报机构公然阐明的对中国的征服、占领和侵略,近代日本有关江南的旅行指南则用一种天真无辜的浪漫想象构建与江南的“一体感”和“亲近感”,以此触发国民视江南为日本国土之延长线的殖民欲望,无形中参与并融入到了近代日本开展江南经营与殖民的历史话语中。
一、《江南的名胜史迹》的江南形象建构
1921年3月,日本近代第一本江南观光指南——《江南的名胜史迹》出版面市。该书以城市划分章节,每章开头均为与该城市相关的中国诗歌,如《吴城览古》《泊秦淮》。池田桃川在各章的起始部分对各城市的交通、旅馆、饭店、物产进行简要说明之后,倾注大量心血在名胜史迹的历史沿革、故事传说以及与古迹相关的名人佳作、古典诗歌的考察上,并且不乏主观评价。例如,在《西湖》一节,作者花费48页篇幅考察了西湖的历史、传说、典故,并在该书的附录部分,以《西湖诗》为题收集了唐、宋、元、明、清历代诗人的西湖故事及西湖诗歌,涉及诗人50余人,诗歌30余首。大量江南古典诗歌以及神话典故的引入,让池田桃川的“江南旅行攻略”相较于同时期的旅行指南显得更为主观、感性,且富于文学性。《江南的名胜史迹》由传说、典故、诗歌所写就,富于强烈的“文学性”,其意义已远远超出一般意义上的观光指南,为江南赋予了诗意、浪漫的美学属性。值得关注的是,位于苏州的精养轩旅馆,正因为敏感地把握到了近代日本人对江南的亲近与钟情,甚至为近代日本人量身打造了一条江南游览“专线”。
二、江南游览“专线”与《苏州指南》
1925年,由苏州精养轩旅馆出版的《苏州指南》,刊载了一则专门将江南作为目的地的旅游便览。该便览以《神户某外语报社组织的苏州南京杭州观光团旅行便览》为题,指定了如下的游览线路:东京-下关-门司-长崎-上海-苏州-南京-上海-杭州-上海-门司,而苏州精养轩旅馆则被遴选为旅行团驻扎苏州时的指定旅馆。该观光团的主要目的地为“苏州”“南京”“杭州”等传统江南城市,“上海”仅是作为进入江南的入口发挥作用,并非吸引游客主要观光地。
巧合的是,与《苏州指南》同年出版的《中国乡村巡游》一书,刊载了一条与《苏州指南》上的江南游览“专线”大致相同的游览线路,而且,以“中国乡村巡游”为名的该书,同样未将上海作为关注的焦点,而重点推荐了上海周围的“乡村”——苏州、杭州等江南城市。不难瞥见,20世纪20年代的“江南游”在近代日本人中的人气和热度以及这一时期旅行者自身的游览趣味和游览需求。
另一方面,刊载于《苏州指南》的江南游览“专线”虽没有直接指明前往上海乘坐的是“日中快速联络船”,然而通过“旅行便览”中“早上九点从长崎出发”,翌日早上“十一点左右到达上海邮船公司汇山码头”等叙述中提及的出发地、目的地以及历时26小时的航程信息等不难推定,这条江南“专属”游览线路正是利用“日中快速联络船”前往上海并展开江南游览的。或许正是《江南的名胜史迹》对江南进行的诗意、浪漫、古典的形象塑造将江南成功地建构成了近代日本人发散中国趣味的理想目的地,从而吸引众多近代日本人乘坐“日中快速联络船”沿着江南游览“专线”前往江南驻足游览。苏州精养轩则抓住了“日中快速联络船”的开通所造就的便利交通条件,打造了上述江南“专属”游览线路,从而进一步推动江南成为近代日本人体味“中国趣味”的热门观光地。
三、苏州精养轩与东京精养轩
据《苏州指南》介绍,苏州精养轩得到日本领事馆及中国官府的共同许可,由出身东京士族的木田月子创办于1921年。值得关注的是,日本东京同样有一家名为“精养轩”的酒店。东京精养轩创立于1872年,并且作为近代日本文明开化的中心地,汇集了各界名流,拥有极高的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更与近代日本文坛有着紧密联系。除《苏州指南》外,苏州精养轩还发行了名为《苏州名景》的系列明信片。明信片下方的空白处则用日语印着“中国苏州精养轩发行”(支那蘇州精養軒ホテル発行)的出版标识。“日本苏州”的文字组合方式,将“精养轩”将苏州与日本互相连接成为一体,从而触发游客对苏州的亲近感,吸引游客入住。另一方面,明信片锁定的目标读者则更多的是经手明信片以及收取明信片的在日日本人。
另一方面,“一体感”和“亲近感”的心理诱导,以及关于江南旅行的浪漫想象,也使得日本政府的江南经营对于日本国民具有积极的意义且值得期待。多次入住苏州精养轩的大正画家桥本关雪视江南为其“画室的延伸地带”,《中国乡村巡游》的作者后藤朝太郎感叹“江南的天地,实际上可以说是东洋独一无二的学堂”,声称要“将江南的天地作为自己书房的延长”。然而,对江南的钟情也同时激发了近代日本人意欲占有江南,以便随时到访江南的心理诉求,唤起了近代日本人对于日本政府江南经营的道德热情。视江南为画室的桥本关雪写下“江左春风吹未到。神兵先入古金陵”“江南万户春。皇风边土遍”等讴歌日军侵占江南的战争赞美诗;后藤朝太郎也妄言“尽管在今天的地图上,日本面积狭小细长,但在我心里整个中国都是日本的”。显然,内含于“一体感”“延长线”等表述方式之内的除了近代日本人对江南的亲近与喜爱,也同样有着视江南为自家书房(日本国土)之延长线的殖民欲望。
在20世纪20年代,中国江南成为了日本近代旅行热潮中的重要旅行地。以“旅行”为目的而写就的《江南的名胜史迹》,因其“弱政治性”,而得以将建构出的江南形象不知不觉地输入到近代日本人的大脑中。看似无意的风景叙述,实际上是建构江南形象的过程和塑造近代日本人之江南认识的一种“装置”:通过与名胜史迹相关的典故、诗歌、美文,排列出与中国古典文学相链接的江南风景,铺陈江南深厚的文化底蕴,为近代日本人建构了一个古典、诗意、浪漫的传统江南形象。这一形象建构准确地迎合了近代日本人的“中国趣味”,增进了近代日本人对江南的亲近感,散发出吸引游客前往江南的强大魅力,使得日本政府的江南经营对于向往江南的日本国民来说也具有了积极的意义。
另一方面,日本邮船公司通过“日中快速联络船”打通连接日本与江南的水上通道,并反复用“延长线”的表述方式,向近代日本人进行上海、江南乃至整个中国皆为近代日本之延长线的心理诱导,进而合理化江南经营、中国经营。精养轩旅馆则利用“日中快速联络船”的开通带来的便利条件,打造江南游览“专线”,进一步推动了“江南”成为近代日本人体味传统中国、感受“中国趣味”的理想目的地,吸引了大批日本人前往江南驻足游览。
文章摘自《北京大学学报》2023年第4期,原文约10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