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摘

历史文摘

加洛林时代的镜鉴书与基督教王侯饮食生活规范的确立

信息来源: 《历史与社会》(文摘)2023年第4期 发布日期: 2024-01-10 浏览次数:

作者朱君杙,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世界文明史研究中心。

摘要加洛林时代镜鉴文献中存在不可暴食、提倡禁食、不可醉饮等劝诫之言。而镜鉴家们着力于饮食劝诫的缘由在于其涉及基督教节制的美德、涉及个人健康问题以及受修道院禁欲文化的影响。饮食劝诫之言多见于俗人镜鉴书,而王者镜鉴书较少提及这一主题。加洛林时代镜鉴书中的饮食劝诫之言并非完善的饮食生活的规范指南,社会现实中也很难真正落实。

一、加洛林时代镜鉴书中的饮食劝诫之言

镜鉴书是一种以基督教道德为内容经纬,以劝诫话语为形式,以求使基督教君主和世俗贵族的思想动机、行为举止、社会作为等诸多方面符合教会智识人士心目中理想人物设定的一类文献。在一众镜鉴书中,论及饮食劝诫的有:艾因哈德的《查理大帝传》、提甘的《皇帝路易事迹》、“天文学家”的《皇帝路易传》、阿尔昆的《论美德与恶习》、奥尔良的约纳斯的《论俗人之规》以及阿奎莱亚的保利努斯的《训诫书》。在这些文献中存在不可暴食、提倡禁食、不可醉饮、宴会节制的劝诫之言。

(一)不可暴食。暴食又称为贪食,指超越自身生理需求,无节制食用食品的一种状态。依照天主教的定义,浪费食物也属于暴食的范畴。暴食将会导致身体肥胖、病弱等不健康的生理疾患,也可能导致挥霍无度、耽于享乐的不良生活作风以及助长不恤劳作之人疾苦的自私心理。(二)提倡禁食。禁食又称为断食,指人们有意识地在特定时间内停止进食全部食品或部分食品。禁食是基督徒灵魂操练的一种重要方式,早在耶稣时代,禁食作为灵魂操练的形式即已存在。(三)不可醉饮。因为基督教圣餐礼仪中有喝葡萄酒的仪式,所以早期基督教对于饮酒的态度较为温和,一方面有条件地允许教徒饮酒的行为,另一方面又把无节制醉饮的酗酒行为视为一种宗教罪孽加以禁止。(四)宴会节制。宴会是社会仪式化的集体性饮食行为,虽然享用食物和饮品依然是宴会的主要目的,但因为与社交目的相结合,宴会增进参加者之间的人际关系并促成一些事项解决的功能非常突出。

二、加洛林时代镜鉴家们着力于饮食劝诫的原因

(一)饮食涉及基督教节制的美德。加洛林时代的镜鉴家们对于加洛林王侯的饮食予以劝诫,主要出于向后者灌输基督教节制美德的考虑,节制是基督教四枢德之一。节制指对于某种事物的使用以及把某种事情的发展变化控制在合理有利的范围之内,防止因为超越合理范围的过度行为而对自身和他人造成不好的影响。若纵容人类的基本生理欲求肆意而为,不为之设置不可逾越的边界的话,人类必将重蹈其始祖亚当、夏娃一样的覆辙。

(二)饮食涉及个人健康的问题。加洛林时代的镜鉴家们对王侯的饮食予以劝诫还有为后者个人健康考虑的目的。加洛林时代的镜鉴家们与镜鉴文献的接受者之间关系莫逆,他们之间或者有君臣之义,或者存在朋友、同僚或神学师生之间的复杂关系,更有多达与威廉那样的母子人伦关系,因而镜鉴家们对于劝诫对象的个人健康是极为关切的。

(三)受修道院禁欲文化的影响。加洛林时代的镜鉴家们对加洛林王侯饮食的劝诫还受到了当时修道院禁欲文化风行的影响。汉斯·马丁·克林肯伯格认为“只有一种基督教的生活方式自古代进入了中世纪”,并通过《本笃会规》、大格里高利的诠释和深化而“牢固地建立起来,即本笃会修道院的生活方式”。由于修士是践行修道禁欲生活方式的典型人物,加洛林时代镜鉴家们在撰写有关基督教王侯的饮食劝诫时汲取了很多修道院会规中有关修士饮食规范的条款内容。

三、饮食劝诫的特点和效果

关于饮食问题,则是君主个人基本的生理需求,对于“他者”及社会的影响不大。同时,国王高高在上的政治地位和宫廷生活的隔绝隐秘性,使得王者镜鉴家们与国王之间的关系存在君臣之义超越友情之笃的特点,也阻碍了前者对后者个人生活问题的关注。所以王者镜鉴家们没有把饮食问题作为劝诫的主要内容。而俗人镜鉴家们则不同,他们与镜鉴书的接受者之间存在着密友、母子一类更为亲密的关系,对于饮食加以劝诫体现了前者对后者的关爱,而且有的俗人镜鉴家之所以撰写镜鉴书,乃是应接受者所请,为了解决如何克服其苦恼灵魂无法得救的焦虑而做,关切的焦点主要在接受者个人。因此俗人镜鉴家们从方方面面对后者加以关爱性的劝诫,自然也把包含饮食问题在内的个人生活修为方面纳入其中。

(二)加洛林时代镜鉴书中的饮食劝诫并非完善的饮食生活的规范指南。倘若对加洛林时代镜鉴书中的饮食劝诫稍加审视的话,便会发现这些劝诫并非完善的饮食生活的规范指南。首先它们并不是结构单独的饮食劝诫文本,有关饮食劝诫的内容与其他劝诫的内容连缀在一起。其次,镜鉴家们撰写饮食劝诫的用意在于灵魂救赎,因为饮食行为对于保持一个人灵魂的健康有着重要意义。镜鉴家们所关切的核心并没有放置在科学、理性意义上的饮食本身上面,所以他们虽然为读者创设了某些饮食方面的生活规范,或许也会对读者们今后的饮食生活起到某种指导性的作用,但其完善性的不足则是毋庸置疑的,集中表现为缺乏有关营养学、保健学方面的详细论述。如饮食应注重营养且应具备多样性;谷物与肉蛋奶、蔬果相互搭配平衡;吃动平衡,控制体重;限制糖油盐的现代营养学、保健学的基本原则在这些饮食劝诫中完全缺失。

加洛林时代镜鉴书中的饮食劝诫之言是否对接受镜鉴书的读者起到了理想的劝诫作用?他们在之后的生活中是否如镜鉴家们所期望的那样,践行了不可暴食、时常禁食等劝诫之言?文献记载的缺失对我们依据史实推断饮食劝诫的效果造成了不利影响,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对此完全束手无策。由于加洛林时代镜鉴书中的饮食劝诫是以基督教价值观,尤其是以修士的隐修生活及其价值观作为劝诫的理论之基和规则之范的,我们似乎可以据此得出结论:它们的读者如果真心认同基督教价值观,喜爱修士的隐修生活及其价值观,就会如此种偏好的代表性人物虔诚者路易那样在饮食生活中始终不渝地遵循这些劝诫之言。相反,倘若缺少了这样的认同和喜爱则很难具备相应的自觉意识和强大的自控力,很难管控好肉体的欲望。再结合9世纪中期以后加洛林帝国由鼎盛走向衰落,由统一走向分裂的历史轨迹,大多数加洛林君主、贵族们对于权力、职位、领地和财富等物质利益的重视程度,远远超越了对于仁慈、谦逊和节制等基督教美德的追求,所以导致加洛林世界战乱和纷扰不断。镜鉴家们的劝诫之言早已被大多数君主和贵族抛之脑后,那些良好的道德伦理和行为规范仅仅是镜鉴家们个人美好的愿景。

针对加洛林时代王室、教俗贵族饮食奢靡之风盛行的状况,镜鉴书中的饮食劝诫之言强调饮食习惯应遵循基督教节制的美德,有以俭戒奢的积极意义。但它们的饮食劝诫之言,没有注意到俗人与神职人员的差异,“教俗不分”,妄想以修士规约作为俗人效仿的典范,缺乏对于生理科学奥秘与规律的理性思考和尊重,故而虽对基督教王侯饮食生活垂范立则,却无法真正起到帮助他们正确饮食以有助于健康的作用。而且在基督教王侯追求物质利益超越基督教美德的社会现实中也很难得到落实。

 

文章摘自《世界历史评论》2023年第3期,原文约17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