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摘

历史文摘

庚子赔款中的镑亏问题

信息来源: 《历史与社会》(文摘)2024年第1期 发布日期: 2024-03-22 浏览次数:

作者兰日旭,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吴轩,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韩晓璇,贵州大学经济学院

摘要】镑亏是近代中国以外币为计价单位的债务在偿付过程中,由于制度性因素和人为操纵造成的亏损数额,庚子赔款镑亏是其中最多的一项。1902年—1935年,庚子赔款镑亏总额估算达7300余万海关两,1935年法币改革后庚子赔款镑亏渐趋消失。如此巨额且难以预期的庚子赔款镑亏,对近代中国产生了双重影响,直接影响主要是清末银钱比价的升高和上海金融市场中银拆每月末的“周期性”波动,后受赔款偿付方式及货币体系的变化,此影响渐趋消除;间接影响主要是引起货币改革争论,传播货币理论和推动近代中国货币制度变革,同时,在解决庚子赔款镑亏问题时,意外触发的庚子赔款“退”款推进了中国近代教育事业的发展。

近代中国以外币为计价单位的债务,在偿付过程中,由于制度性因素和人为操纵,每年实际偿还白银数额高于按照合同签订当年汇率换算的应付数额,高出的部分为镑亏。近代中国镑亏现象时有发生,尤以庚款镑亏引人注目。庚款在签订和约时,未明确还款时的货币单位和汇率,恰逢世界金银比价大变动,为保证自身利益,受偿国家要求赔款偿付以金款为基数。经过各方博弈,最终清政府与列强签订《庚子赔款协定》,被迫偿还金款,也因此造成庚款长期受镑亏困扰。以1901年不变价格估算,镑亏总额达4500余万海关两。经估算,19021935年镑亏总额高达7300余万海关两。

镑亏数额如此巨大,一方面是由于中外货币制度的差异,汇率波动造成庚款长期镑亏损失;另一方面,赔款银行委员会在经收赔款时,人为指定汇率,导致清政府赔付白银增加。此外,该赔款银行委员会利用镑亏记账汇率,在还金还银争执期间上下其手,按照最有利的还款时期汇率计算,加重庚款镑亏损失。赔款银行委员会的人为操纵是庚款镑亏所独有的现象。虽然在《庚子赔款协定》达成后,大多数国家选择电汇方式,解决了赔款银行委员会的人为指定汇率,但在之后的赔款中,汇率由汇丰挂牌价格确定,庚款赔款日挂牌价常常小于实际汇率,由汇丰银行操纵造成的庚款镑亏直到1935年南京国民政府取得外汇挂牌价权才逐渐消除。汇丰银行人为操纵是加重近代中国以外币为计价单位的债务发生镑亏的普遍原因,非庚款镑亏所独有。

庚款镑亏虽然是近代中国历史上特定货币制度的偶然产物,但其影响深远。从直接影响看,庚款和镑亏造成大规模的白银外流,在叠加多种影响因素下,引起清末银钱比价迅速走高;同时,镑亏引起清末上海金融市场头寸紧张。各省汇解至上海的庚款和镑亏,都会在每月月末被集中提现,钱庄之间的拆息会突然升高,而后变得平缓,形成“周期性”波动趋势。1912年海关总税务司取得近代中国的海关管理权,庚款以常关和海关收入赔付,由外资银行经手,因此月末江海关道不再从钱庄大量提取白银,银拆月末“周期性”波动现象逐渐消失。

从间接影响看,庚款镑亏成为助推晚清货币改革的重要因素之一。庚款镑亏前讨论主要集中铸造何种货币,庚款镑亏发生后,无论中外都认识到改革货币本位才是根本。但囿于金矿资源、制度约束等,最终清政府在1911年出台《币制则例》,确定以银元为本位,但未及实施政权即灭亡。北洋政府延续晚清的货币改革,出台《国币条例》和《国币条例施行细则》,明确施行银元本位。南京国民政府时期,银价大跌,再次促使中国改革货币制度,然而美国在19331934年出台的《银购入法》和《白银法案》等,打破了南京国民政府的改革步伐。1935年,南京国民政府颁布《财政部币制改革令》,施行法币改革,最终建立了纸币本位制。

在解决庚款镑亏时,清政府意外触发美国庚款“退”款,美国“退”款投入到中国教育领域,兴建了清华学堂,选派留学生入美学习等。美国的“义举”,最终带来了英、荷、法等国“退”款。庚款兴学培养了大批高素质人才,推动了中国近代教育事业的发展。

 

摘自《清华大学学报》2023年第6期,原文约35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