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摘

历史文摘

清代私家辽史学研究

信息来源: 《历史与社会》(文摘)2024年第4期 发布日期: 2024-12-27 浏览次数:

作者武文君,吉林大学文学院。

摘要】清代私家辽史学研究指对《辽史》和辽朝历史进行的书写与研究,包括对《辽史》本身或增补表、志,或搜辑史料、遗文,或考证史籍、纠谬订误;对于辽朝历史进行的专门研究。清代私家辽史学发展是学术思潮和社会政治互动的结果,具有明显的考据学特征。其史学经世思想贯穿有清一代,即使在朴学鼎盛时期,仍表现出史学的经世思想,反映出儒生对社会与国家命运的现实关怀。清代私家对辽史学研究的反思、改进和创新,将北方民族史学研究推上一个新高度。清代私家辽史学者站在大一统王朝立场进行的史学研究,展现出各民族共同书写中国的历史,以及中华文明发展具有的统一性与连续性。

清代私家民族史学在当时特殊的学术和社会政治氛围之下,不仅具有私家史学的特征,也有其独特的发展路径,清代私家辽史学即是如此。对清代私家辽史学进行整体研究,包括清人对《辽史》和辽朝历史进行的书写与研究,涉及史书编纂、史事考订与评价,及其所体现的史学思想与历史认同等,可厘清清代私家辽史学的发展脉络与时代特征。

一、清代私家辽史学著述

清代私家辽史著述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针对《辽史》本身或增补表、志,或搜辑史料、遗文,或考证史籍、纠谬订误;另一类是对辽朝历史进行的专门研究。

由万斯同编撰的《历代史表》补有《辽诸帝统系图》和《辽大臣年表》。《辽诸帝统系图》标明辽朝九帝及让国皇帝耶律倍之间的亲属关系,基本反映了辽朝帝位的传承脉络。史料上,万《表》的选择来源较为单一,仅为《辽史》,且主要依据《辽史》“本纪”内容。后有汪远孙作《辽史纪年表》《西辽纪年表》。汪远孙注重将辽朝与五代十国、北宋、金朝的重要事件与时间节点一一对应,以保证《纪年表》的准确性。清人增补志者,则因辽、金、元三《史》皆无《艺文志》,故辑三史《艺文志》颇多。

金门诏《补三史艺文志》按照经、史、子、集分类,大类之下以小类编排。与倪灿《补辽金元艺文志》相同,辽朝部分史源皆以《辽史》为主,对《辽史·艺文志》的整理有奠基之功。表、志之外,补辑《辽史》者,有厉鹗《辽史拾遗》24卷,征引书籍三百余种,或注或补。清代私家专门针对辽朝历史的研究,大致可以分为综合研究、礼制研究、历史地理研究、其他研究四类。

清代对辽朝历史地理的研究与外部形势有关。咸丰皇帝时期,何秋涛敏锐地觉察到中俄边界犬牙交错,却未有专著论述弄清两国边界的历史和现状,于是他采官私史籍撰成《北徼汇编》80卷,咸丰皇帝赐名《朔方备乘》。《辽金元三史同姓名录》开整理辽代人名之先河,对辽代人名研究具有奠基之功,今人如曾贻芬、崔文印等编著《辽史人名索引》便在其基础上继续深入研究。

清代私家新编修辽史最为重要者,无疑为《辽史纪事本末》两种。李有棠《辽史纪事本末》以四库本《辽史》为底本,以事件为中心,叙述辽代的重大事件和兴亡过程。谭宗浚《辽史纪事本末诸论》,原本分16卷,每卷各为论一篇,稿未成刊而亡佚,仅存各卷之论,汇为《辽史纪事本末诸论》。清代私家辽史学研究涵盖诸多方面,以传统史学为主,即使在新史学已出现萌芽之时,私家辽史学依然更多地表现为传统史学发展的余绪。

二、反思与创新:清代私家辽史学之编纂思想

就清代私家辽史学的研究内容来看,其关注《辽史》编纂本身存在的问题,也重视辽史书写体例的改进与创新。这些皆可称得上是清代史学发展进步的表现。

关于《辽史》编纂的反思,钱大昕秉持修史应精简,治史应实事求是。继钱大昕之后,赵翼提出《辽史》纂修简略的主要原因在于“契丹之俗记载本少”,另有一层赵翼未明说的原因,即统治者的授意。赵翼主张作史不必隐讳、曲笔,其对待民族政权的态度也较为客观平和。清代私家辽史研究的改进与创新,如万斯同编成《辽大臣年表》,汪远孙作成《西辽纪年表》,并指出万斯同《纪元汇考》以宋朝纪年,载西辽七十七年史事,与《辽史·天祚纪》言西辽“几九十年”不合。

奉康熙帝之命编撰《御定历代纪事年表》时已经将西辽在内的民族政权视为中国,只是处于非正统地位。嘉庆时清朝的大一统思想已经深入人心,该时期的著作以西辽政权系年自然也不例外。表之外,志书体例也有所发展。清朝辽史学研究的一大创新,即出现独立的纪事本末体史书。《辽史纪事本末》能够博采众家,征引广泛,一方面是与清代考据学的结合,另一方面是纪事本末体的发展。

清代私家的辽史学研究既有对史书编纂的反思,也有内容和体例上的创新和改进。私家辽史研究注重著述内容的考订,具有明显的考据学特征,在编修体例上表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可以说,清代私家辽史学的研究是清代学术发展思潮与社会政治互动的结果。

三、儒生的现实关怀:清代私家辽史研究之经世思想

清朝初期和晚期的史学具有明显的经世致用思想,中期的史学更注重考据之学。在大一统思想的影响下,赵翼将中国历代王朝的兴衰变化置于历史哲学之中进行探讨,其作为一名史学家之所以有这样的思想高度,除却个人修养,与其曾在史馆就职有密切关系。

大一统思想之下史学的经世,还表现在普通史家身上。《辽史纪事本末》所体现的史家经世最为鲜明者即对西辽的态度。西辽之所以受到关注,除去作为“契丹之余族”,承辽祚,还与清朝统治者的重视,及西北边疆史地研究的兴起与发展有关。

因战争与治理的需要,清代西北边疆史地学迅速崛起。清政府先后编纂了《西域图志》《西域同文志》《大清一统志》之“西域新疆统部”等一系列西北史地著作。私家西北边疆史地学崛起并成为显学,对辽代历史地理研究也纳入其中。

综上所述,清代私家辽史学发展是学术思潮和社会政治互动的结果。私家辽史学的经世思想贯穿有清一代,体现出儒生对社会与国家命运的现实关怀,推进了清代北方民族史学的发展。“大一统”思想使清代私家辽史学者站在大一统王朝的立场进行史学研究,展现出各民族共同书写的中国历史。


文章摘自《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学刊》2024年第1辑,原文约17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