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摘

历史文摘

故事讲述与历史建构:洪门传奇背后的政治与生存艺术

信息来源: 《历史与社会》(文摘)2024年第4期 发布日期: 2024-12-27 浏览次数:

作者王笛,澳门大学历史系。

摘要】《洪门小引》手抄本于1932年在伦敦不列颠博物院被发现,提供了早期洪门历史的重要文献。它概述了洪门起源,包括少林寺被烧、反清复明等等活动,并规定了识别用的旗子颜色,订立了36条章程。早期洪门的传奇故事详见施列格著《天地会研究》、萧一山辑《近代秘密社会史料》、广西贵县修志局发现的《反清复明根苗第一》、日本人平山周1912年出版的《中国秘密社会史》和刘联珂1941年出版的《中国帮会三百年革命史》等,记录了大量口头故事。洪门利用历史与神话结合构建英雄传说,通过讲故事累积的集体记忆,为洪门塑造奋斗精神和信念,并加强组织凝聚力和合法性。虽然其故事夹杂许多虚构成分,但对洪门组织的壮大和发展贡献卓著,展示了故事叙述在群体团结和文化积累中的长期重要性。

洪门利用历史与神话结合构建英雄传说,通过讲故事累积的集体记忆,为洪门塑造奋斗精神和信念,并加强组织凝聚力和合法性。虽然其故事夹杂许多虚构成分,但对洪门组织的壮大和发展贡献卓著,展示了故事叙述在群体团结和文化积累中的长期重要性。

一、传说故事中的洪门建立

关于洪门前五祖有着不同的传说。以萧一山为代表的学者多认为故事具有传说性质,考证真伪意义不大。但任何传说后面都有着潜在的含义,就是创造英雄祖先,用来感召成员,鼓动士气,和寻求正义。除了传说之外,诸如《西鲁叙事》《反清复明根苗第一》《天地会研究》等文本记载也为传说增添了不少细节,或有着不同描述。不同描述虽时间、地点主人公经历存在差异,但是叙事的主线还是一致的。这种时间等细节的错位,一点都不奇怪,其实在“发明传统”、制造神话或者传说散布过程中,这样的问题是经常出现的。

二、陈近南和万云龙的传奇

成都市档案馆所保存的一份凌桐阶增编的手抄本《汉留海底》与王蕴兹《海底诠真》中都提到陈近南的故事。关于陈近南,更多的记录是洪门的文献。而在《海底诠真》、平山周《中国秘密社会史》以及《西鲁叙事》中,都有着陈近南和万云龙故事的记载,但不同版本的故事介绍存在差异,而且不同的演变也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目的导向。在中国历史上的反叛运动和通俗小说里,这种叙事可以说是屡见不鲜,对下层社会还是有相当的影响力和号召力。

三、“神圣之战”

刘联珂《中国帮会三百年革命史》中,把万云龙战死的故事称为“神圣之战”。据罗威廉(WilliamRowe)《红雨》中记载,于成龙平息了叛乱,逮住了首领黄金龙,为平乱划上圆满句号。这个历史记载中的黄金龙,可能就是万云龙。这个黄金龙,多年来往返于各地山区,宣扬反清复明思想,试图发动叛乱,无论从时间还是地域来说,乃至口号宗旨,都与洪门非常接近。对于万云龙死后洪门的去向,施列格、平山周、刘联珂、王蕴兹等的文献都有描述,不过细节多少有所不同。如果我们认为康熙甲寅起义就是在暗喻这一次黄金龙的叛乱的话,那么洪门刚一出山,便遇上了于成龙这样一个狠角色,因此失败似乎也是在情理之中。

四、从苏洪光到天佑洪

据平山周《中国秘密社会史》,惠州高溪庙起义失败后,重新集合,第一代的领袖人物在世者,仅苏洪光一人,然而没有多久,也离世而去。但据传说,苏洪光死去后,又“复生”了,还成为了新一代的领导人。尽管有些看起来荒诞不经,但是后面也是有历史根源的。复活的苏洪光改称“天佑洪”。关于从苏洪光到天佑洪,几乎就是神话。“天佑洪”这个名字无疑在洪门的发展过程中,扮演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因此,我们不能简单地把这样的故事看作是无稽之谈,从另外一个角度来审视,也可能我们可以发现,洪门在发展过程中的一些故事看起来荒唐,但实际上却是理性的策略。也就是说通过有目的地神化其“祖先英雄”,借用“天”“神”这样的超自然现象,来确立这个组织在民众中的影响。

五、三合会与三点会

平山周《中国秘密社会史》讲了“三合会”的故事。“三合会或称天地会,世人以此名之,会中人亦即以自名,遂成为通称。或曰即三点会,凡清水会、匕首会、双刀会等皆其支会。”在平山周的眼里,三合会就是一个暴力集团。这与我们所看到的哥老会的行径,其实是大同小异的。袍哥文献对三合会、三点会则有比较积极的描述。王蕴兹《海底诠真》说,在天佑洪的领导下,洪门同党被派到各地组织会社,以“达摩为祖,收徒结义,以仁、义、礼、智、信五旗相号召”,天佑洪自任为三合军大元帅。在洪门叙事中,又加入了关玉英等女英雄的叙事,历史变得更加多元和有趣。天佑洪自从这次失败之后,忧伤成疾,竟一病不起。临终前,将三合军的军务交给副帅苏洪宇、林烈二人统管,于雍正四年(1726)五月初二日病死在白虎山。

六、洪门传统与袍哥

在洪门的文献中,洪门、天地会、三合会等,都有错综复杂的关系。名称虽异,实则“皆为天地会的别名”。袍哥历史的讲述者卫大法师,对中国秘密会社名称有一个简略的梳理,基本上是厘清了这些各种名称之间的关系。陶成章《教会源流考》称,用洪门隐其天地会的名称,是为了避满人之忌,取洪字边旁三点水,“曰三点”。但是可能“又嫌其偏而不全,非吉祥之瑞,乃又取其义而连称之”,改称“三合”。帮会成员感到“三点”“三合”之称仍然不安全,“因会党者首领有老大哥之别号,故遂易其名曰哥老会。”在陶成章看来,洪门、天地会、三合会再到哥老会,是一脉相承的。洪门和袍哥讲述自己历史方式、内容、组织规章、行为规范、政治追求、终极目标等等的一致性,可以说是一目了然。不少研究者却非要在清廷的档案中去寻找蛛丝马迹,费极大的气力来证明哥老会来自于啯噜。这样就把本来很清楚的源流,变得了扑朔迷离,模糊不清。

洪门的文献中,其实许多故事被口头流传,并记录下来。洪门在组织的起源和发展过程中,与许许多多、真真假假的故事有关。那些故事,有关它的起源,有关它的历史;既涉及到历史,又有生动的传说,甚至和神话也联系在了一起。这些故事使我们了解这个组织的追求,内部的关系,以及政治的抱负。这种故事的讲述,在清王朝对汉族的残酷统治下,下层社会中保留了汉族民族主义。

总而言之,洪门和袍哥利用“传统的发明”(霍布斯鲍姆名句),去铸造作为行动工具的汉族民族主义;又用历史与神话的结合,去建构英雄祖先的传奇;洪门过去的故事,便给人们提供了真实和虚无的梦幻。他们似乎自如地穿梭在历史长河之中,但又在严酷的政治和社会环境中挣扎。他们大多生活在社会的底层,行走在江湖之上,远离权力和庙堂,然而,他们所塑造的外部形象和精神境界,又似乎心怀强烈的崇高和自尊。在那种真假难辨的境界中,他们的故事建构了一个既有历史感又虚无缥缈的组织起源。


文章摘自《安徽史学》2024年第5期,原文约20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