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石嘉,江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
【摘要】1931年夏季,中国发生罕见的特大水灾,长江中下游地区灾情尤为严重,而湖北武汉更是此次大水灾之“中心地”。此次水灾引起日本各方高度“关注”,其不仅详细调查长江流域灾情,“关注”国民政府救灾措施及效果,而且通过民间团体“支援”中国灾民救灾。日本救援中国灾民的根本意图在于谋求缓和中国民众的排日情绪,迅速恢复中日通商、维护其在长江流域的商业利益,策应日军在中国东北的“军事行动”。日本一面打着“人道主义”“善邻交谊”的幌子救助中国灾民,一面趁中国爆发水灾国贫民弱之时发动九一八事变而强占中国东北,其最终目的不是“援华”,而是加紧“侵华”。日本此种极端矛盾又虚伪的“两面派”做法激起中国民众极大愤慨,纷纷发起大规模反日爱国运动,迫使国民政府拒绝其一切援助,以示坚决抵抗之决心。
1931年夏季,中国多数地区尤其是长江流域爆发近百年来罕见的特大水灾。此次水灾期间,日本对长江流域各地灾情及国民政府救灾措施进行了详细调查,留下大批第一手调查报告和资料,利用日本相关调查资料,辅以国内相关档案,可以梳理长江流域各地水灾灾情及国民政府灾后救济情况及日本民间团体应对措施、中国官民对其救援的态度,并深入剖析日本救援中国灾民背后的意图和动机。
一、日本调查机构、团体对长江流域灾情的调查
九一八事变以前,日本已在中国成立“公使馆——总领事馆——领事馆——领事分馆”层次有序的情报机构体系。长江水灾发生后,日本驻华使领馆重点调查了长江中下游地区灾情,还比较、统计了长江中下游五省灾情。
日本民间调查团体,主要以同仁会为代表。专门搜集中国医疗卫生、社会救济等方面情报。此次水灾,重点调查了长江流域灾情。第一是分析大水灾爆发的重要原因。第二是调查统计了中国各地水灾情况,主要包括长江流域灾情调查,其他地区灾情调查,分析水灾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其他机构团体调查包括汉口银行调查、日本联合通信社调查。此外,日本报刊亦全程报道此次水灾情况。因调查主体、调查时间、调查范围不同,长江水灾灾情调查结果也不尽一致,相较日方调查,国内大多是个别省份灾情调查,缺少对长江流域灾情总体调查。
二、日本调查视野下国民政府的救灾
日方调查机构团体不仅详细调查长江流域水灾灾情,而且高度“关注”国民政府及各地方政府救灾措施,并向日本政府报告国民政府“灾后施策”情况和各地“社会动静”,为其加紧谋划侵华做准备。
首先是“关注”南京国民政府救灾及成效,观察到其成立统一的救灾机构。根据同仁会调查,8月22日,南京国民政府成立救济水灾委员会,负责办理救济灾民及灾区善后事宜。其次,筹措救灾物资。日本联合通信社主要报道了三点措施:一是发行赈灾公债;二是贷购美国小麦;三是募集捐款;再次,开展卫生防疫工作;最后,实施以工代赈。南京国民政府救灾措施收到一定成效,也存在很多问题。
其次是“关注”重灾区武汉地方政府之救灾。武汉是此次水灾的“中心地”,日本驻汉口总领事分析当地救灾形势。还详细调查了湖北水灾急赈会和国民政府救济水灾委员会湖北分会的救灾情况。此外,武汉重灾区还引起南京国民政府“重视”。
日方曾评价国民政府及各地政府救灾措施,认为中华民国水灾频发原因不能完全归结于“河川泛滥的自然现象”,还因国民政府“工作重心”仍在于“剿共”,而荒于水利建设和灾后救济,这是水灾频发的“最主要原因”。日本高度“关注”国民政府救灾措施,主要是为了全面掌握国民政府“政情”和民众“动静”,进而为其谋划侵略中国东北提供情报。
三、长江水灾发生后日本民间团体的应对措施
长江流域发生特大水灾后,日本民间团体采取了相应措施,即由同仁会组建诊疗班前往重灾区武汉开展“援救”工作,并成立中华民国同情会(以下简称“同情会”),负责募集捐款和物资以“支援”中国灾民。
长江流域爆发水灾后不久,日本委托同仁会开展救援活动。8月下旬开始,同仁会按照计划逐步在武汉开展救援活动。一是设立诊疗班开展医疗救护;二是捐赠药品材料;三是派遣慰问使。
日本赤十字社、同仁会、东亚同文会、爱国妇人会等民间团体联合三井、三菱、大仓、住友及其他有力实业会社和各杂志社代表聚集总理大臣官邸,协议救援中国水灾相关事宜,最终决定成立民间团体同情会,主要为中国灾民募集捐款。同情会成立后,在日本国内开展捐款活动,其方式分为直接募集和各团体援助。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国民政府救济水灾委员会最终退还了捐款。
长江水灾发生后,日本赤十字社、宗教团体、新闻杂志社及其他社团亦发起募捐活动。其他基督教等宗教团体、新闻杂志社、各种会社等亦举行慈善演艺会、演讲等活动,为中国灾民和受灾日侨募集捐款或慰问品,日本救援的重点是受灾日侨。
四、日本救援中国灾民之动因及中国官民态度
关于日本救援中国灾民的原因,日本更多宣传“人道主义”和“救灾恤邻”。其深层次原因在于:一是谋求缓和中国民众的排日情绪;二是谋求迅速恢复中日通商。
中国官民起初对日本救援持不同态度,不少民众怀疑日本救援之诚意,纷纷在报刊发文揭露日本真实意图。国民政府起初接受并感谢日本救援,然不久,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将中日关系推向“谷底”,激起中国人民极大愤怒,纷纷发起更大规模的反日排日运动,要求国民政府和地方当局拒绝日本救援。国民政府迫于全国民众风起云涌的反日运动而一改此前态度,决定退还日本所有捐款和物资,停止其一切救援行动。
五、是“援华”?还是“侵华”?
日本高度“关注”长江流域水灾灾情,并极力开展相应的救援活动,绝不是为了所谓的“人道主义”,而是带有明确的政治、军事意图:一是声东击西,“缓解”中国民众的排日情绪,从而减少日本“武力进攻中国东北”的阻力;二是麻痹国民政府和东北军;三是赢得国际社会认同,以便强占中国东北。
文章摘自《史学月刊》2024年第9期,原文约26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