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潘洵,西南大学中共党史党建研究院;吴修虎,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摘要】治理烟毒不仅在于禁种、禁制、禁售,更与“人”的改造密不可分。新中国成立前夕,社会上吸食鸦片者有近千万之众,这些“烟民”来源成分复杂,如何在烟毒治理中完成对“烟民”的彻底改造,是中国共产党开启为民执政新征程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为维护人民健康、改善社会风尚、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党和政府本着“教育改造,治病救人”的方针有序推进“烟民”改造运动。通过落实一系列制度设计、法律执行、宣传动员、教育引导等政策,党和政府顺利帮助“烟民”戒除了毒瘾,迎来了新生。同时对于一些顽固分子以及犯罪情形严重的“烟民”,也按相关法律进行了处置。通过对“烟民”的改造,社会风气和秩序得到有效好转,党和政府威望大幅提升,人民的生命健康与财产安全得到有力保障。党和政府对“烟民”的改造,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建立的新生的人民政权在成立初期时的治理效能。
中国共产党在建党初期就表达禁毒主张,而后在苏区、各抗日根据地、各大解放区更开展了大规模的禁毒运动,这些禁毒运动彼时就赢得了民众的热烈拥护。治理烟毒不仅在于禁种、禁制、禁售,更与“人”的改造密不可分。新中国成立前夕,社会上吸食鸦片者有近千万之众,这些“烟民”来源成分复杂,对“烟民”的彻底改造,是中国共产党开启为民执政新征程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为维护人民健康、改善社会风尚、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党和政府本着“教育改造,治病救人”的方针有序推进“烟民”改造运动。通过落实一系列政策,党和政府顺利帮助“烟民”戒除了毒瘾,迎来了新生。同时对于一些顽固分子以及犯罪情形严重的“烟民”,也按相关法律进行了处置。通过对“烟民”的改造,社会风气和秩序得到有效好转,党和政府威望大幅提升,人民的生命健康与财产安全得到有力保障。党和政府对“烟民”的改造,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建立的新生的人民政权在成立初期时的治理效能。
一、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和政府对“烟民”改造的缘由
新中国成立前夕,全国吸食烟毒的人数近千万。面对如此严峻的禁毒形势,为了履行好政府的职责,1950年2月24日中央人民政府便颁发了《政务院关于严禁鸦片烟毒的通令》,禁毒运动在新中国正式打响。党和政府对“烟民”改造的缘由,则是站在多领域、全局性的角度上进行的通盘考虑。
一是社会治理之需。新中国成立前夕,“烟民”庞大的数量向社会治理提出严重挑战。一方面,“烟民”严重扰乱社会秩序与安定。另一方面,“烟民”数量的庞大不利于社会生产的进行。二是改变民众认知,树立党和政府形象的关键。一方面,长期以来历届政府禁毒不彻底,使人们对政府发动的禁毒运动产生的刻板印象难以改观,在新政权成立后,民众对政府亦持一种观望态度。另一方面,因多数人不了解政府的有关政策而产生错误性认识,认为“烟民”会被统一拘禁强迫改造等,故拒绝戒毒。三是维护人民群众生命健康与财产安全的必由之路。一方面能够有效帮助群众戒除毒瘾,恢复身心健康。另一方面能够降低烟毒相关犯罪率,减少因烟毒案件造成的人民群众财产损失。最后还能够有效压缩毒品交易份额,防止人民群众财产流入毒品交易市场,促进禁毒运动纵深发展。
二、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和政府对“烟民”改造的总体部署
新中国成立前夕吸食毒品的人员数量众多、吸食毒品的“烟民”来源复杂,决定了“烟民”改造必须在总体规划部署下有序进行。
一是加强顶层设计,建立“烟民”改造的组织架构。首先政府组建的“烟民”改造机构。其次民间力量是“烟民”改造组织结构的重要补充,呈现出政府力量与民间力量相互配合的局面。二是制定相关法令,助力“烟民”改造顺利进行。三是有序筛查“烟民”,推进“烟民”改造工作落实。在具体操作中主要采取三种方式对“烟民”进行筛查。第一种方式是依靠发动群众,对“烟民”进行劝说与举报。第二种方式是营造禁毒氛围,促使个人主动要求登记戒毒。第三种方式是通过逮捕筛查“烟民”。
三、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和政府对“烟民”改造的主要举措
在党和政府的总体部署下,“烟民”改造在组织上有了统筹安排。一是限期戒绝“烟民”生理毒瘾。在“烟民”改造中,依靠戒毒小组、戒毒所、医院等组织力量,“烟民”通过社区戒毒、强制戒毒、自愿戒毒三种方式进行戒毒。二是依法惩办“烟民”。对吸毒者、制毒者、贩毒售毒者依法惩办。三是进行思想教育,重塑“烟民”行为认知。不仅仅是让其戒除生理上的毒瘾,更主要的目的在于使“烟民”能够将思想认识上的毒瘤割除干净。四是开展劳动教育,帮助“烟民”再就业。通过劳动改造与劳动教养两种“烟民”劳动教育方式,在此过程中许多“烟民”不仅身体素质得到恢复,而且掌握了一定劳动技能,同时改造后在政府帮助下获得了工作。
四、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和政府对“烟民”改造的成效
党和政府对“烟民”的改造取得了显著成效,具体来看,其成果有以下三点。第一,促进了社会秩序的有效好转。首先,大大减少了社会上吸毒贩毒行为,促进了社会安定有序。其次,通过对“烟民”的改造,客观上促进了社会生产发展。第二,充分树立了中国共产党在民众心中的威望。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禁毒运动改变了民众的看法,许多“烟民”将共产党的禁毒运动与国民党的禁毒运动进行对比,并在此过程中自觉树立了党在他们心中的威望。第三,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与财产安全。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多数“烟民”的毒瘾得以断绝,身体素质显著增强。许多家庭因烟毒戒除,实现了家庭和睦、收入增加。
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和政府审时度势,厉行推进“烟民”改造运动。在党和政府的有序推动下,新中国的禁毒运动得到人民群众热烈拥护,我国也成为世界上的“无毒国”。党和政府对“烟民”改造的微观举措,体现了社会治理需要群众参与、标本兼治、刚柔并济等特征。同时,“烟毒”问题的治理又有着跨时空与跨地域的特点,它不仅是一个历史问题,更是一个现实问题,不仅是一个区域性问题,更是一个全球性问题,因此汲取新中国成立初期对“烟民”改造的相关经验,亦能够对当下的烟毒问题治理提供相关启示。
文章摘自《社会史研究》2024年第1期,原文约17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