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摘

历史文摘

因物随感有益得者——保育学视域下两宋婴戏图研究

信息来源: 《历史与社会》(文摘)2024年第4期 发布日期: 2024-12-27 浏览次数:

作者赵瑶丹胡庚申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摘要】两宋时期是我国婴戏图创作鼎盛时期,数量之众、质量之高为其他朝代所未有。从创作时间上看,两宋时期婴戏图多出于徽宗政和以后。宋代皇室的子嗣生育一直是一个棘手的问题,而徽宗恰恰是两宋皇帝中子嗣最多的一位帝王。婴戏图可能不仅仅是官府针对宋代民间“不举子”现象进行宣传教化的图像,在很大程度上还像徽宗筑艮岳、兴医学一样是为了祈祷宋室后妃多产子嗣并健康成长,进行祈福、胎教和传播保育知识的图像。婴戏图的创作和传播对宋代社会保障儿童健康和人口增长产生了积极作用。

两宋时期是我国婴戏图创作鼎盛时期,数量之众、质量之高为其他朝代所未有。婴戏图可能不仅仅是官府针对宋代民间“不举子”现象进行宣传教化的图像,在很大程度上还像徽宗筑艮岳、兴医学一样是为了祈祷宋室后妃多产子嗣并健康成长,进行祈福、胎教和传播保育知识的图像。婴戏图的创作和传播对宋代社会保障儿童健康和人口增长产生了积极作用。

一、两宋婴戏图创作的历史背景

有研究统计表明,宋代有记载的婴戏图共有51幅,创作这些画作的画家共有14位,其中11位是宋代宫廷画家。可见,两宋时期推动婴戏图发展的,是宋代宫廷及其画院画家。特别是两宋之交和南宋的宫廷画家,对婴戏图的创作有着极高的热情。婴戏图与宋代宫廷有着密切的关联。宋代的宫廷画家,无论是在专门设有画院的北宋,还是在没有专门机构的南宋,他们的创作都是要经过朝廷专门审核并通过后,才能进一步创作。

宋徽宗政和年间,正是宋代婴戏图创作的高峰期,创作出的婴戏图数量最多。宋徽宗为了“多男”,还采用了各种方法,比如修筑艮岳和编撰《圣济经》。在一般的典籍中,艮岳被解释为汇集天下珍禽异兽与名贵花木的“自然动植物园”,但艮岳的修筑是和道教以及生育子嗣有着紧密关联的。

宋代也是我国传统医学发展的关键时期,而且取得了很多成就。其中妇(产)科学与儿科学更是光鲜夺目。画院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也绘出了宋代内科、儿科、骨科等分科的现象。宋徽宗对宋代医学,特别是对保育学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二、《婴戏图》图像诠释

(一)祈求多产子嗣。宋代婴戏图绘制最为重要的意图是为了观者能够多产子嗣,所以画作中有大量具有多产子嗣含义的图像。从人物、器物到植物,具有此类含义的图像有很多。现存宋代婴戏图还有一类童子扑枣的绘画,也是含有乞子、多生男孩的寓意。汉代以后,新妇馈赠舅姑枣栗的习俗仍在流传。但其原始含义逐渐被新的意义所替代。汉代兴起了一种“撒帐”的习俗。在这个习俗中,枣、栗被赋予了不同于《礼记》中的象征意义,暗喻早生多生贵子。婴戏图中除枣子这类嘉果之外,还绘有各种花草。戏图中出现的荷叶、枣子、萱草、菖蒲等草木果实以及有孔洞的石块,在宋人眼中都有明确的象征意义,都指向了早生男孩,多生男孩,并期望子嗣能平安健康成长。

(二)婴戏图中的保育知识。宋代的《小儿卫生总微论方》中记载:“须先洗浴。在宋代城市中,洗儿已成为最重要的生育习俗。洗浴对初生婴儿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故从唐代始,名画家周昉就专画《麟趾图》,细致入微地描绘了宫中一盆洗三儿的景象。宋代也有类似的洗儿图。以浴盆为中心的“浴婴图”也可以被视为一种吉祥图画,是用来祝贺产妇顺利生产的。因为在我国古代,女子生产又被称为“临盆”。

(三)武器与军旗——对皇子勇武健康的期望。在宋代的部分婴戏图中出现了红缨枪、军旗等战争物资,儿童表演和嬉戏活动中,很多都与武器乃至军事有关。宋朝,虽以文官知州事,扬文抑武,但对皇室子嗣勇武之风的培养,并没有轻慢。宋代皇子都受过良好的骑射训练,水平还高于常人。宋代皇室对皇子的射艺教育还是很重视的。

三、宋代《婴戏图》的使用与传播场域

团扇在宋代的皇室以及士大夫的文化生活中承担着很重要的作用。唐代把端午节向大臣们赐扇纳入了宫廷礼仪中,而到了宋代,这项活动也被制度化,具有一定品级的官员,每年端午节时都会得到来自朝廷包括团扇在内的赏赐。

宋代婴戏图小则为扇面,大则为立轴。根据宋代绘画按照大小和画家知名度来定价的惯例,婴戏图必然价格不菲。让婴戏图在普通民众中广为传播,以鼓励多养育后代,减少“不举子”的举措,仅在经济上就很难实现。无论是宋朝人口数量高峰时,还是其人口低谷时,“不举子”的现象并没有发生改变,而徽宗、高宗时期,正是两宋婴戏图的创作高峰期,可见两宋朝廷试图通过婴戏图提升宋代社会人口的效果并不明显。

保持人口的正向增长,一直是各个时期国家治理者十分重视的问题。尤其在中国古代,嫡长子继承制的皇位继承制度,更是决定了一个王朝统治者的首要任务就是要拥有足够多的子嗣,以确保其血统统治的江山永固。而两宋时期的帝王,恰恰面临子嗣不足的问题。于是,两宋成为我国婴戏图创作鼎盛时期,数量之众、质量之高为其他朝代所未有。两宋时期,婴戏图创作基本上是由画院(宫廷)画家创作完成。婴戏图创作不仅迎合宋代帝王祈求子嗣的强烈需要,还肩负着重要的政治宣传任务。但受价格限制,婴戏图不具备在底层民众中广泛传播的条件。由此可见,两宋宫廷婴戏图应当和宫廷其他维系子嗣数量和质量的手段一样,其目的是祈祷皇室后妃多产子嗣,并健康长大。宋代官府为保证儿童健康,制定了各项政策法令,并建立儿科疾病防治体系,在社会层面也建立了一系列针对失去家庭庇佑的儿童的救济制度。综上可见,婴戏图是宋代文化,特别是生育文化的重要物质载体,承载了宋代儿童保育知识和维持人口增长的吉祥意愿,是宋韵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章摘自《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5期,原文约12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