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摘

历史文摘

访问赣鄱:辛亥革命后孙中山江西之行考论

信息来源: 《历史与社会》(文摘)2024年第4期 发布日期: 2024-12-27 浏览次数:

作者刘杰,南昌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冯田甜,苏州大学社会学院。

摘要】应江西都督李烈钧及江西军政各界的邀请,孙中山于1912年10月18日自上海启程,乘坐军舰溯江而上,展开长江沿线省份考察之行。经江苏南京、安徽安庆等地停留后,24日至江西九江、南昌等地进行访问。10月24—29日,孙中山与江西军政等界广泛互动,应邀出席了江西省内军、政、商、学界等组织的集会活动,并多次公开演讲、谈话,内容围绕江西地方城市现代化建设、区域铁路建设、民国政府迁都、民主共和政治建设等主题。孙中山以此向江西省内各界进一步宣传了其革命与建设思想,也加强了与江西地方军政的联系。从国内政局演化看,访赣之行一定程度上为“二次革命”中李烈钧率先在江西湖口起义反袁奠定了地方政治力量的基础。

19124月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后,为进一步了解和规划全国建设事业,鼓舞各地革命党人,他先后至湖北、山西、山东、安徽、江西、浙江等省进行实地考察。应江西都督李烈钧邀请,孙中山19121018日自沪上乘坐海军司令部“联鲸号”舰溯江而上,赴江西访问。爬梳《孙中山全集》等文献,前辈学人对孙中山访赣期间的演说、谈话已有较为详细的文本记录。各方所陈说法,新闻报道、回忆录等所述也略存在分歧之处。本文充分利用报刊、文集、回忆录等史料,对孙中山访赣的背景、过程以及后续政治影响进行追踪与重构,尝试站在辛亥鼎革前后中央与地方政局演化视角之下,着重分析孙中山在赣演说之内涵,并通过访赣活动进一步透视民初国内政局之演化。

一、1912年孙中山访赣前江西政局情势的演变

辛亥革命前孙中山、黄兴等革命领导与江西革命党人的联系一直较为密切。辛亥革命在江西虽进展顺利,但光复后因各方政治博弈使得省内政局变动频繁。李烈钧凭借在地方军政中的威望,通过对江西地方行政、军事及财政等改革,江西政局逐渐稳定。

李烈钧为表示拥护孙中山,邀请孙中山来赣视察以壮革命党人声势。孙中山访赣也契合其这一时段内主要活动安排。他酝酿通过大规模铁路建设、港口建设等实业建设实现国家现代化,建设全国性的铁路网络与交通建设被视作振兴实业重要的战略措施。访赣也是其未来铁路建设计划重要组成部分。经李烈钧的联络及筹备,孙中山于19121018日由上海乘海军“联鲸号”启程前往江西访问。通过此次在赣的多场活动加深了他与江西地方各界的联系。

二、孙中山来赣访问时间及主要行程疏证

19121024日上午8时,孙中山一行人抵达江西九江;午后2时,在江边换乘轮船,于1025日晚抵达南昌,在此访问活动4天。对于孙中山何时到赣、主要行程及活动,学界相关研究及后人口述等史料存在一定差异。李烈钧自传中虽重点描述了孙中山在赣期间活动,但是未清晰记载其来赣的具体时间。据笔者梳理主要有如下说法:一是24日抵赣说;二是25日抵赣说。

通过前人研究与资料比对,关于孙中山来赣行程仍有几个历史细节值得关注和考证。经考证,孙中山来赣时间为24日,该日先到江西九江,25日下午抵达省会南昌。孙中山29日在完成九江考察后,当日傍晚乘“联鲸号”船顺江而下,30日抵达安徽芜湖。在安徽都督府演讲应是溯江而上来赣路途中的事。另一个存疑细节是孙中山从九江至南昌中途换乘轮船。笔者查遍各方资料,目前依然无法确认这一问题。但倾向采信李烈钧回忆,毕竟他是孙中山来赣行程主要安排者和最直接的参与者。

三、孙中山在赣访问演说主题、内容及政经意涵

孙中山于1025日下午抵达南昌。2528日孙中山先后与江西军政界、学界、工商界等代表进行密集交流会谈,围绕地方民生建设、国内政局等主题展开演说,进一步向江西省各界宣传其革命与建设思想。总体归纳,主要集中在以下四个方面:

其一,向地方宣传铁路建设宏大规划。孙中山江西视察的行程与计划中包括具体了解江西省内外铁路建设,积极向各方宣传其铁路交通建设思想。孙中山此行考察江西地理情势是为规划江西港口、铁路建设作准备。此后他还就兴办南萍铁路一事同赣路公司进行商讨。他极力赞成修筑南萍铁路。但是对于借外债一事,孙中山直言不讳,需经政府批准并由政府公布权责。孙中山还不辞辛劳,愿代为赣路公司筹划,希冀将其铁路计划付诸实施,从而振兴实业,为民谋利。

其二,宏观指导赣省民生建设。辛亥革命后,民生建设成为孙中山关注的重点。他赴赣重要目的在于考察江西地方社会经济建设情况。在南昌百花洲行辕举办的欢迎宴会中,孙中山根据对九江、南昌城市建设的观察再次谈到江西城围扩建发展的问题。孙中山在江西视察期间还通过演说提倡妇女解放,改变妇女缠足的封建思想。

其三,盛赞赣省辛亥之功,宣传民主共和思想。推进地方民主政治建设也是孙中山考察和演说的重点。在李烈钧等主持的欢迎晚宴上,孙中山再次表达了对江西军民在辛亥革命中的贡献的敬意。他着重畅谈了集权分权问题。在面向江西各界演讲中,孙中山特别指出了专制政权的危害以及提倡革命的合理性。

其四,继续向革命党宣传定都南京政治主张。为了实现民主共和理想,也为进一步约束袁世凯,革命党人不断提出迁都南京设想。在南昌国民党赣支部谈话会上,他再次发表了迁都主张。孙中山分别从全国政局形势、城市地位、经济发展三方面辨析提出南京定为都城最合适。

四、孙中山访赣之行与国内政局的演变

从国内政治演化看,辛亥鼎革后,国内政局走向变化莫测。从政治上考量,孙中山借访问赣省一路上查看了沿江的军事要塞,也进一步巩固了革命党人与沿江各省倾向支持临时政府军队的关系。孙中山此行来赣与地方军政界要员多次面谈军政之事。孙中山来赣视察对革命党人继续维护民主共和政治起到了思想上的引导和组织上正向激励作用。在孙中山访问江西后不久,国内革命党人与袁世凯矛盾走向激化。李烈钧等在赣的革命党人成为辛亥鼎革后孙中山发起“二次革命”维护民主共和政治最重要的支持力量之一。

191210月孙中山访赣行程安排上十分紧凑。孙中山在赣期间与江西军政界、工商界密集交流会谈以及密谈,进一步向江西宣传了其一直坚持的民主共和思想与国家实业建设主张。孙中山访赣后不久,袁世凯即暗中策划扣留江西所购军火事件、赣省民政长事件,不断加强对江西地方实权派的政治与军事打压。民初中央与地方势力因所属政治阵营的迥异与分野,台前与幕后政治军事缠斗时隐时现。辛亥鼎革后国内政局走向变幻莫测,从李烈钧的个人回忆录中亦能管窥访赣之行对于民初政局走向所引发的潜在政治影响。


文章摘自《史林》2024年第4期,原文约15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