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式钊,孙昌盛,北方民族大学中华民族共同体学院。
【摘要】金代民族文化深度交融的特点在壁画中有集中的呈现。通过分析金代壁画墓,从生产劳动、休闲娱乐与家庭空间三个维度揭示了不同阶层女性日常生活的阶层差异及特点。上层社会女性受儒家伦理约束,生活空间多限于内闱,呈现保守与调适特点;平民阶层女性因生存压力,在商品经济、战乱及文化交融影响下,广泛参与生产活动及公共事务,展现实用主义特征。金墓壁画中女性生活场景建构更是社会地位、儒家思想与文化交融等多因素影响的结果。
【关键词】宋辽金;壁画;女性;日常生活;文化交融;
宋辽金时期政权更迭频繁,多民族文化交融不断深化,墓葬壁画作为历史的一种载体,可以再现当时社会的生活与文化,对探究女性日常生活提供了独特的视角。当前学界对金代女性的研究主要围绕墓志和文献史料研究上层社会女性的贞节观、社会权力与地位,对下层社会女性与壁画所见女性的日常生活鲜有研究。金墓壁画中的女性日常生活大体可划分为生产劳动、休闲娱乐与家庭空间三大类,围绕这些壁画,可分析金代女性社会生活的阶层差异与特点,结合壁画与女性社会生活的阶层差异探讨金墓壁画中女性生活场景建构的原因。
金墓壁画所见女性的日常生活
金墓壁画所见女性日常活动可归纳为生产劳动、休闲娱乐与家庭生活三大维度,其活动因社会地位的不同而呈现显著差异。生产活动主要是平民阶层女性日常生活的内容,金墓壁画所见女性生产活动大体可分为织造缝制和推磨筛面两大类。织造缝制活动主要是女性缝织衣布,无其他男性出现。推磨筛面活动主要是女性推磨或筛面,且多有男性出现,并结合有舂米场景。多数娱乐活动都仅限于地主等上层社会的女性,且在娱乐活动中多扮演观赏者、享受者的角色,而平民阶层的女性则更多地扮演卖艺者、侍奉者的角色。金墓壁画所见女性娱乐活动大体可划分为庭院内部的赏伎乐舞、弹琴赏乐、赏画、下棋对弈、散步闲谈以及庭院以外的户外出行活动。家庭空间内的女性活动既包含上层社会女性的家庭生活活动,又有平民阶层女性的侍奉活动。金墓壁画所见家庭空间内的女性活动主要有宴饮备餐、内庭生活两大类。此外,行孝服丧亦是金代女性日常生活中参与其中的活动之一。
金墓壁画所见金代女性日常生活的阶层差异及原因
金代女性日常生活呈现明显的阶层分化的特点。上层社会的女性受儒家伦理约束,生活空间多局限于“内闱”,被要求遵守“妇容”“孝道”等礼制规范,体现了其对传统性别伦理的保守继承。同时,金代上层社会又将孝道需求、性别伦理做出调适,表现出有限自由的调适性特点。儒家伦理体系通过“男女之别”的性别伦理塑造了古代女性生活的保守特点,后世更是将抽象的性别伦理发展为具体的生活规范,这些规范的核心即为女性的活动划定明确性别区分和空间限制。金代统治阶层在吸收中原礼制过程中,继承了这一性别伦理思想。以体现“妇容”的壁画为例,梳妆作为内庭专属活动,严格限定于内庭空间;妆饰仪容直接对应“妇容”的礼制要求;场景中全女性的人物构成,强化了性别伦理的要求。而金墓壁画所见妇人教子亦呈保守主义的特点,即传统思想要求女性“相夫教子”。体现“忠孝”的壁画,运用构图包含两重意义,一为空间位置、坐立不同差异强化了尊卑等级;二为代际同框场景隐喻孝道传承。此外,金代社会上层女性在接受儒家传统思想的过程中呈现出显著的调适性特征,这种调适现象在性别伦理与孝道观念的互动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平民阶层女性受商品经济的发展、战乱冲击与传统思想的转变,广泛参与生产与公共活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性别空间限制,表现出实用主义的特点。金代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战乱与传统思想的转变,为提升平民阶层女性经济地位,减少性别伦理思想的压迫提供了条件。首先,女性织造的丝织品等除上缴部分外多余产品有市可售。山西屯留宋村金墓可见平民女性参与织造活动,以便日后售卖。此外,战乱导致男性劳动力锐减。如山西长子南沟金墓西壁“推磨图”便描绘了一幅女性从事农业相关体力劳动的场景。平民阶层女性为了维持家庭生计,打破了原属于男性的农业劳作活动空间。同时,金代平民阶层倾向于培养女性掌握杂剧、厨技等一技之长,通过娱乐或侍奉上层社会糊口。平民阶层女性在娱乐或侍奉时一般不受“内外有别”“男女之别”等性别伦理思想的限制,常与其他男性同处一室,进而促使平民阶层女性从内庭走向户外。
金墓壁画中女性生活场景建构的原因
金墓壁画中女性生活场景的建构,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一方面,社会地位的象征是其重要动因。金墓壁画常以墓主夫妇为中心,四面或八面墙壁则绘制除墓主夫妇外的其他女性杂剧歌舞、端茶进酒等场景。女性侍奉场景的构建,彰显了墓主的社会地位,通过女性对墓主生活的服务与娱乐,将墓主塑造为被服侍者,凸显其较高的社会地位。同时,金墓壁画中女性日常生活场景通过织造、侍奉、宴饮、教子等场景的刻意编排,将上层社会女性与平民阶层女性的日常生活进行视觉化区分,通过墓葬空间的艺术建构,将女性墓主的社会地位具象化。另一方面,传统儒家思想对女性生活场景的建构有着深刻影响,儒家所倡导的“女主内”“相夫教子”“孝道”等观念,都影响着壁画中女性的内庭生活、教子场景以及家庭和谐等场景的建构。最后,文化交融影响着如女性服饰和生产活动场景等的建构。自女真入主中原后,采取了大规模的民族迁移政策,构建了多民族互嵌式的杂居模式。从女性服饰方面看,金墓壁画中女性生活场景的建构明显受文化交融的影响。从女性生产活动场景的建构来看,在金代西南边疆地区墓葬壁画中,常见女性从事推磨活动,而非织造活动,这种现象可能受到了西夏文化的影响。以上三重因素的共同作用,塑造了金墓壁画中丰富多样的女性生活场景。
综上,金代壁画墓体现处上层社会女性受儒家伦理约束,生活空间多限于内闱,在保守主义的基础上呈现出调适性的特点;平民阶层女性因生存压力,在商品经济的发展、战乱冲击与文化交融的影响下,广泛参与织造、推磨等生产活动及侍奉、演艺等事务,突破了传统性别分工的桎梏,展现出灵活的实用主义特征。金墓壁画中女性生活场景的建构既是社会地位的象征,也受到儒家思想与文化交融的深刻影响。
文章摘自《殷都学刊》2025年第2期,原文约12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