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摘

历史文摘

中央苏区妇女解放运动对女性地位的长期影响

信息来源: 《历史与社会》(文摘)2025年第3期 发布日期: 2025-10-15 浏览次数:

【作者】何二龙,中国工商银行;李元哲,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姚洋,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

【摘要】本文首次利用中央党史研究室认定的97个中央苏区县数据和1990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运用断点回归方法量化估计了中央苏区妇女解放运动对当代女性劳动参与率和女性性别比的长期影响。研究发现,中央苏区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了妇女解放运动,动员妇女参与生产活动。这一运动产生了长期影响,显著提高了当今的女性劳动参与率和家庭女性人口占比,也在计划生育政策实施后显著提高了女性出生性别比和一胎是女孩的家庭二胎及以上胎次生育女孩的概率。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央苏区妇女解放运动形成男女平等、女性独立、鼓励女性参与劳动的文化观念,对当今女性地位产生了重要的长期影响。

【关键词】中央苏区;女性地位;妇女解放运动;

中国共产党在中央苏区根据地内开展了广泛且深刻的妇女解放运动,通过一系列措施促进女性参加劳动、保障男女权利平等,并对当今的女性地位产生了广泛且深远的长期影响。对此问题进行研究,可以更加深入地认识革命根据地对妇女解放所起到的重要作用,把握促进女性独立、解放事业的发展规律,进一步为中国当代妇女、人口工作提供政策借鉴。但整体来讲,现有研究以案例、描述式的定性分析为主,以经济学理论与方法进行较为严谨的定量研究成果较少。采用断点回归的定量方法,并结合翔实的历史数据进行研究,有助于从量化角度分析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妇女解放运动的长期影响及其存在的影响机制。

中央苏区妇女解放运动的历史背景及措施

中央苏区时期,随着青壮年支援前线,加入红军,劳动力短缺成为迫切解决的问题,动员妇女参与劳动生产成为战略任务。在此情况下,中共开展妇女解放运动来保障妇女权利、促进妇女劳动、提高妇女地位。政策措施主要分为四个方面:赋予女性与男性相同的政治与法律权利;大力废除妇女裹脚陋习;规定男女平均分配土地、同工同酬,在经济上保障男女平等;积极传授妇女生产技术,大力组织动员妇女从事工农业生产劳动。这些措施促进了女性从封建枷锁中解放出来,参与一线生产劳动,提高了女性地位,进而所形成的性别观念是中央苏区对当今女性劳动参与率和女性性别比仍然能够产生长期积极影响的一个可能影响机制。

研究数据、方法与结果

本研究具体研究样本的地理范围以中央苏区边界线为界,带宽150千米内的区域即以中央苏区边界线为界以内150千米的中央苏区范围和以外150千米的非中央苏区范围。研究中使用女性劳动参与率和女性性别比变量来度量女性地位,其中女性劳动参与率的数据来源于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根据数据中人口群组的年龄推算出该群组的出生年份,构造出1949年以来以每5年为一期的县级人口出生序列面板数据,得到以每5年为一期的县级女性出生性别比变量。另外,本研究特别关注1990年时中央苏区与非中央苏区县域在女性劳动参与率和家庭女性人口占比上的差异。本研究将1990年家庭内女性人口数除以家庭总人口数,计算出1990年家庭女性人口占比变量,反映在1990年这一时间截面上家庭的女性性别比情况。

本研究以中央苏区的边界线作为地理断点,采用断点回归方法定量分析中央苏区妇女解放运动对女性地位的长期影响。该方法利用20世纪二三十年代红军建立中央苏区时主要基于军事考量(如敌军力量薄弱、适合游击战等因素)而非女性地位因素划定边界这一历史事实,保证了边界选择的随机性,满足断点回归的独立性假设。研究中的关键变量中结果变量为女性劳动参与率及家庭女性人口占比。处理变量为是否属于中央苏区。控制变量为人均耕地面积、汉族人口比例、人均GDP、男性英烈密度等县域特征,以及女性受教育年限、年龄、户口类型、婚姻状况等个体特征。

研究结果发现,中央苏区妇女解放运动能使当今女性参加工作的概率提高24.4%,使当今家庭女性人口占比提高0.9%。中央苏区县参加红军外出征战的男性英烈密度越高,当今的女性劳动参与率和家庭女性人口占比越高。计划生育政策实施后,中央苏区县的女性出生性别比,比同一时期非中央苏区县高2.7%,而且在家庭生育的第一胎是女孩的情况下,二胎及以上生育女孩的概率显著地高出14.5%。这表明,中央苏区对当今的女性地位仍然具有显著而积极的长期影响。

同时,本研究发现中央苏区妇女解放运动是中央苏区提高当今女性地位的一个可能的影响机制。中央苏区时期,男性参战造成劳动力短缺,为了革命的开展,迫切需要后方劳动力补充,客观上也产生了动员妇女参与生产的需要。中国共产党由此开展了妇女解放运动,动员妇女参加生产。中央苏区妇女解放运动赋予了女性和男性平等的政治与法律权利,废除了女性裹脚等封建陋习,实现了男女平均分配土地,促进了女性平等学习工农业劳动技能,组织女性参与工农业生产劳动,且同工同酬改变了当地的性别观念。观念具有代际传承性,从而对后面的女性地位产生了长期影响。实证结果还发现,相对于同时期原属于国民党统治区的县,当今中央苏区县女性的性别观念更加平等,认为人生中“有成就感”更重要,“传宗接代”相对不重要,更同意“夫妻应该均等分摊家务”,更不同意“男人以事业为重,女人以家庭为重”“男性能力天生比女性强”“干得好不如嫁得好”等相对传统的文化观念。这表明中央苏区妇女解放运动对人们的文化观念产生了长期影响,在当地形成了一种男女平等、女性独立、鼓励女性参加劳动的文化。这种文化价值观长期延续,使当今中央苏区县的女性更愿意参加生产劳动,更少地对生育进行偏向男孩的性别选择。

综上,中央苏区妇女解放运动对人们的文化观念产生了长期影响,在当地形成了一种男女平等、女性独立、鼓励女性参加劳动的文化。这种文化价值观长期延续,使当今中央苏区县的女性更愿意参加生产劳动,更少地对生育进行偏向男孩的性别选择。研究中通过严谨的断点回归设计,提供了历史妇女解放运动对女性地位长期影响的因果证据。加深了对革命根据地相关内容的理解,增进了对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认识。并通过探讨影响女性地位与性别观念形成的历史根源,进一步佐证了只有参与生产劳动、创造更多的经济价值才能切实提高女性地位的历史规律。


文章摘自《中国经济史研究》2025年第4期,原文约32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