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齐小林,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党史教研部。
【摘要】通信联络在现代战争中具有极端重要的作用。全民族抗战爆发后,华北各根据地创建的同时,有线电话网也逐渐建立,为八路军作战和各重要机构提供通信保障,但安全和效率方面存在较为严重的问题。随着根据地的发展,一方面,各根据地的有线电话网需要不断扩张;另一方面,需要强化通信的安全和效率。为此,各根据地不断总结战争经验,充分利用地形地貌,以及既有物质条件,建立有线电话行政管理体系,制定建设和使用有线电话的各项制度。到抗日战争中后期,华北各根据地有线电话网实现了量和质的同步提升,不仅在作战指挥和情报传递方面发挥了更加重要的作用,也逐渐成为根据地内部整合的技术基础。只有发挥高度的组织性、纪律性和创造性,中国共产党才能在弱势的情况下有效运用相对先进的技术。在此后相当长的时间里,中国共产党秉持了这样的原则。
【关键词】抗日根据地;八路军;有线电话;党内交通;
全面抗战爆发后,八路军大力建设有线电话网络,以支撑军事指挥和根据地整合。华北各根据地有线电话网发展初期,在安全和效率方面存在较为严重的问题。各根据地采取一系列措施,到抗日战争中后期,已形成覆盖根据地内部及边缘的普遍长途电话网,成为情报通信网的主要联络工具。学界对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有线电话的研究尚未展开。
安全效率问题的凸显与线路规划设计的调适
红军创立之后,有线电话逐步成为红军通信体系重要的组成部分。抗日战争爆发后,八路军通过整理华北既有电话线路,迅速建立根据地的有线通信网,在陈庄战斗、雁宿崖战斗、1939年秋季反扫荡作战中极大地便利了战场指挥。但是,其安全和效率方面的问题也随之而来。华北各根据地通过线路规划设计、建设维护,以及电话的管理、使用等方式提升有线电话网安全和效率。
线路的规划设计是决定华北根据地有线电话网安全和效率的根本因素。为避免日军的破坏和窃听,起初各根据地强调线路的隐蔽,将沿途大小道路及河沟架设的线路改架至山梁,百团大战后又将线路改架至山腹侧背,或横穿过山麓,并且架成不规则的曲折形状。
在荫蔽线路的基础上,各根据地提出备份线路的理念。1941年7月,晋察冀军区要求各部重要干线均架成二至三条平行线路。1943年2月,又对电话线路管理与修补。晋察冀军区第一军分区强调潜藏多条预备电话线。
随着敌后作战模式的相对固化,各根据地突出有线电话的军事效用,强调依据地形地貌,围绕作战要线建设有线电话。1942年,晋察冀军区司令部进一步改造电话线路与电话站的位置,力求适合军事的要求。1943年初,晋察冀军区第一军分区强调了制高点的控制和建设。
根据战争发展态势,撤收或增设不同方向的有线电话,则成为各根据地确保安全和有效利用通信资源的重要措施。百团大战之前,参战各部都努力向重要作战方向紧急添设有线电话。1940年8月17日,第一二九师命令:急架设马安桥等多条线路。1943年,晋察冀军区撤收边缘地区或不必要线路。
线路的架设和维护
实现有线电话安全和效率必须落实到架设、保护和维护等更为具体的层面,线路的质量直接关系电话的安全和畅通。
有线电话线路的架设主要包括线杆、线条和瓷头三个方面。1942年1月,太行军区对线杆埋设、电线联结与瓷头使用做出相关规定:无论干线支线架设时,必须一律用电杆架设。干线应以六号、八号、十一号、十二号四种线条配合使用,不得以细线混合架设;支线最好以十一号、十二号、十三号线条架设。两线接头之处,务须以原线两头用钢钳缠紧。线路所经之处,必须装用瓷头。干线应用大号瓷头,支线应用二、三号瓷头。
为避免日军窃听电话,各根据地强调保护电话线路的重要性。晋察冀军区指出各分区应与武委会协商,派出部分民兵与协同地方机关设法保护电线的安全,严惩破坏电线者。在“扫荡”和反“扫荡”的战斗中,敌我双方犬牙交错,截断线路是防止日军窃听电话的重要方法。
及时发现电话线路的故障,并予以修复,是战时和平时电话系统的重要工作。试线,是发现线路是否中断的基本方法。巡线,既可以排除发现的故障,也可以整理和加固线路。1942年1月,太行区公布了《长途有线电话线路巡护办法》。
在战斗中,及时修复被日军破坏的线路,对于战时通信畅通是极端重要的。1939年秋季,晋察冀军区的电话人员及时修复被日军破坏的线路,为雁宿崖、黄土岭战斗的进行提供了通信保障。战后修复受损线路,继续发展有线电话网络,是应对日军再次进攻的重要准备工作。1941年3月,太行军区逐渐恢复通各分区之线路。
有线电话的管理和使用
随着各根据地有线电话网的建设,不断完善管理有线电话网与管理通话等制度,才能保障有线电话的安全和效率。
建立完备的管理机构和系统,确立各个机构的责权,是推动根据地有线电话网持续发展的行政基础。1939年1月,晋察冀军区所有电话全由部队掌管。1940年5月,太行军区公布“军用电话建设计划”,明确有线电话的管理权:军用电话总局、分局隶属于军区、军分区系统,在“同级参谋长直接指挥下执行任务”,并建立“总局—分局—通信所—分卡—单机”的纵向管理机制。晋察冀军区没有新设管理机构,电话站是其管理有线电话网的基本单位。
在战争情况下,加强通话内容和方式的管理,是保障电话安全的重要措施,首先,通话中应尽量使用代号。其次,使用密码传递信息。1944年10月,山东军区规定“话密”分通用与独用两种,禁止滥用“话密”。
在通信资源有限的情况下,通话秩序直接影响有线电话网的运作效率。根据地内的军事机关、党部、政府、民众团体、学校、报馆等,均可使用电话,其批准和取消则由军区掌握,均严禁电话人员偷听电话。保证军事信息的有效传输,是建立通话秩序的根本目的。1940年3月,八路军制订工作条例,规定了通讯值班员的职责,其中即有“调节电话交谈的次序,不许其过分占用电话”。1942年1月,太行军区《长途电话使用规则》规定的通话次序为紧急军务电话、军务电话、政务电话、普通电话。为了保证通信资源的有效利用,很多根据地甚至规定了通话时长限制。
结语
有线电网的建设,对于华北游击战争的坚持和根据地的整合具有重要意义。在发展初期,华北各抗日根据地有线电话表现出便捷的特性,但也存在泄密的可能性和效率低下的问题。为提升有线电话的安全和效率,一方面,各根据地将线路隐蔽、备份、贴近战场,强调线路架设的质量、维护,强调战前线路的撤收和增设、战时线路的修复、战后线路的扩建等;另一方面,明确有线电话的管理权、使用权,以及使用规则。到抗日战争中后期,华北根据地的有线电话网实现了量和质的同步提升。中国共产党强有力的组织体系及其运作,在其中起到关键作用。华北根据地有线电话网发展历程,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吸纳现代技术的决心以及对其进行创造性运用的能力。
文章摘自《近代史研究》2025年第4期,原文约26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