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查看详情
哈佛大学“战时中国”学术研讨会之我见
作者:魏宏运
纪念全面抗战 65周年之际 ,哈佛大学举行了一次题为“战时中国”的学术研讨会 ,这是很有历史意义的。抗战时期的中国是永远研究不完的课题 ,那时日本为了灭亡中国和奴役世界 ,其手段是最野蛮、最残酷的 ,而中国人民为了民族和国家的生存所进行的正义斗争 ,也是最坚定并勇往直前的 ,最终取得了胜利 ,在世界上获得了应有的荣誉。用进步的历史观来研究这一段历史 ,对我们推动人类文明向前发展是有深刻的启迪的。一2 0 0 1年 5月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 (ArizonastateUniversity)麦金农 (StephenMackinnon)教授来南开大学讲学 ,说 2 0 0 2年将在哈佛大学(HarvardUniversity)举行关于抗日战争问题的国际学术研讨会 ,想邀我参加。我欣然接受 ,并确定提交的论文题目为《抗日战争时期晋冀鲁豫的商业贸易》。麦金农教授离津到北京后 ,立即发来邀请函。邀请函由哈佛大学傅高义 (EzraVOGEL)、加拿大哥伦比亚大学 (BritishColumbia)戴安娜(DianaLARY)和麦金农 3位教授署名。会议的主题是战时中国的.....
美国早期史研究中的自我探索与历史叙事——评《透过一块晦暗的玻璃》
作者:苏麓垒
《透过一块晦暗的玻璃 :对早期美国个人认同的反思》一书是 1 997年在美国早期史研究重镇———威廉—玛丽学院的历史学教授罗纳多·霍夫曼 (RonaldHoffman)的主持下结集出版的 ,他同时也担任了该校奥玛洪多美国早期历史与文化研究所 (OmohundroInstitutionofEarlyAmericanHistoryandCulture)主任一职。在他的主持下 ,该研究所已经资助并出版了一系列北美早期史领域的相关著作 ,在相当程度上体现并且推动了该领域的学术建设。而《透过一块晦暗的玻璃 :对早期美国个人认同的反思》这部论文集就是其中视角独特、立意比较新颖的一部专业著作 ①。编纂这部论文集的初衷其实发端于 1 993年在弗吉尼亚州威廉斯堡举行的庆祝早期美国历史文化研究所成立 5 0周年的学术盛会 ,在会议上提交的论文当中不乏名家名作。现在付梓得以结集成书的这 1 3篇美国早期史的专业论文的作者大多都是该领域内颇有建树的领袖人物 ,如康奈尔大学的玛丽·贝丝·诺顿 (MaryBethNorton)、西北大学的T .H .布林 (T .H .Breen)......
汉代庙制问题探讨
作者:王柏中
汉代是中国古代庙制演变的一个关键时期。从西汉到东汉庙制的变乱程度是历代所罕见的 ,庙制的很多内容也招致后人的讥议 ,如清人万斯同斥西汉庙制有“十失”①,南宋徐天麟说东汉庙制“其渎乱不经 ,未有如此之甚者”[1 ] (p3) 。我们认为 ,对汉代庙制不能仅以周制为准绳 ,单从礼学角度来评判其是非 ;而是应该结合汉代社会背景和宗庙制度演变历程来加以客观考评 ,在这方面 ,杨宽、黄留珠和周振鹤等先生的相关研究是非常富有启发性的。② 本文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 ,略申自己对汉代庙制的一孔之见 ,不当之处 ,祈请方家指正。一 西汉的庙制特点东汉末的著名学者蔡邕说 :“汉承亡秦灭学之后 ,宗庙之制 ,不用周礼。每帝即世 ,辄立一庙 ,不止于七 ,不列昭穆 ,不定迭毁。”[2 ] (《祭祀志下》) 这番话概括出了元帝以前西汉庙制的基本特点。从汉初太上皇庙的设立开始 ,每个皇帝都各有其庙。起初太上皇、高祖和惠帝庙还都沿袭传统的习惯设于都城长安之内 ;从文帝开始 ,宗庙都移出城外而散处于各自的陵旁。有的皇帝宗庙还不止一所 ,如除了京师宗庙之外 ,高祖在渭北和沛有两所“原庙” .....
试论刘宋东宫武官制度
作者:庞骏
南朝刘宋的皇权争夺向来深为史家关注 ,学界中人已有从军权角度对其进行分析、论证的。如陈勇先生对刘宋皇权与禁卫军权的关系的分析 ,谈到东宫卫队的盛衰及原因[1 ] (p1 2 0 1 2 8) ,张金龙先生从禁卫军权的消涨剖析南朝政治等。[2 ] (p49 58) 而作为皇位继承人的皇太子在皇权争夺中的地位和作用自然也不可轻视 ,他的地位与作用既取决于他在现实政治中的权力和活动表现 ,也能通过一系列相关的政治制度加以体现。本文拟探讨的东宫武官制度则是保证皇太子权力的重要制度之一 ,也是构成国家职官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试图从这一视角能对此期的皇权政治有所揭示。宋一朝一共 8帝 ,有 4个皇帝预立了太子 ,他们分别是武帝的太子刘义符 ,文帝的太子刘劭 ,孝武帝的太子刘子业 ,及明帝的太子刘昱等。本文即以这 4任太子居东宫时的主要武官制度的设置和变化为聚焦加以考察。一 宋武帝恢复太子二卫率 ,增设太子三校尉、二将等职官 南朝制度的渊源在魏晋 ,这已成为史家共识 ,那么 ,作为开创南朝历史的第一个政权宋的东宫武官制度又如何呢 ?在开始对四任东宫武职进行依次.....
五代巡检研究
作者:刘琴丽
当今学界对五代使职研究的论著已经不少 ,但对五代巡检使的研究尚不多见。国内有关这方面的专论很少 ,一般散见于相关的学术论著中 ,如龚延明的《宋代官制辞典》①、吕宗力主编的《中国历代官制大辞典》② 中皆有“巡检”、“巡检使”条目。王云海主编的《宋代司法制度》③、吴建的《宋代的巡尉两司制》④、苗书梅的《宋代巡检初探》⑤ 等论著对五代巡检都有所涉及。归纳起来 ,他们的观点主要是 :( 1 )五代巡检是一种差遣而非职官 ;( 2 )巡检出现于五代 ,但具体时间不明确 ;( 3)巡检设置的地点一般在重要的州郡、京师、留都、边防重镇 ;( 4 )巡检的职责是缉捕盗贼、维持治安、镇压动乱、监视地方军阀势力。有些论著对五代巡检只是泛泛而谈 ,缺乏有力的史料作为证据 ;一些观点则有待于进一步的补充、订正。笔者力求根据史料对五代巡检作较为全面、系统的梳理 ,希望能将相关制度的研究引向深入。一 渊 源“巡检”一词最初是作为动词使用 ,表巡视、巡查之意 ;作为官名究竟何时出现 ,目前尚无准确的答案。唐代主要史料如《唐六典》、《通典》、两《唐书》、《资治通鉴》等文献都没有出现“.....
论近代中国北方外向型经济的兴起
作者:樊如森
一 引 言唐宋以来 ,随着我国经济重心的南移 ,南方经济超越于北方经济之上。明清时期 ,尽管北方经济有了较快的发展 ,然而 ,南强北弱的整体经济差异并没有扭转。就北方内部的经济结构而言 ,游牧区依然是传统的畜牧业经济 ,农耕区传统的经济结构也没有明显的改变 ,商品经济不够发达 ,经济的外向化程度较低。直到近代以来 ,这种状况才开始发生较大的改变。北方经济在近代前后的明显变化 ,已为学术界近年来的研究所证明。例如 ,从翰香先生在研究近代冀、鲁、豫乡村时 ,认为北方市镇的发展 ,大致发生在近代。她说 :“如果说 ,明代中期至清代前期是江南市镇勃兴的黄金时代 ;那么 ,华北平原的市镇勃兴 ,则大致是发生在 1 9世纪末叶到2 0世纪 30年代的近半个世纪里。”[1 ] (p1 1 8) 关于北方的农村手工业 ,史建云的考察表明 :“明清时代 ,这一地区的经济地位固然再度上升 ,但直到近代以前始终未能达到较高的水平。近代以来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中外经济关系的日益扩大 ,冀、鲁、豫三省的农村手工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在生产力、生产关系与农业的结合方式以及在.....
略论民国时期的地方政治行为
作者:王续添
关于民国时期的地方主义问题 ,窃以为 ,可从思想观念和政治行为两大方面考察 ,思想观念又可分为地方心理观念和地方政治意识。而从政治行为方面看 ,民国时期的地方主义可称之为地方政治行为 ①。有关民国地方主义的学理分析、地方心理观念、地方政治意识以及地方主义的成因、历史定位等问题 ,笔者都已有专文讨论。本文拟在此基础上 ,对民国时期的地方政治行为作专门研讨。为了避免与其他有关专题的研究重复 ,本文在某些方面亦只能是粗线条的。同时 ,尽管学术界对民国时期的地方主义问题作过这样那样的研究 ,但并未对这种政治行为从总体上加以梳理和概括 ,尤其是民国时期地方政治行为在不同阶段不同地方所显现出的极端的复杂性、多样性和差异性 ,以及资料搜罗的极其困难 ,笔者也无力做出尽善尽美的全面概括和条分缕析。不妥和疏漏之处 ,尚祈指正。一 民国时期的地方政治行为及两个阶段的异同所谓民国时期的地方政治行为 ,是指在地方政治意识支配下 ,地方军事政治集团 (以下简称地方集团 )及代表人物进行的旨在维护和扩张本地方或本集团权益的实践活动的总称。这里 ,地方政治行为的内涵是非常确定的。其一 ......
论五四思想家对自杀现象的研究
作者:刘长林,钱锦晶
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发生、展开和深入有多方面的原因。有些即是由于某些事件的出现而激起的。自杀就是这些事件中的一类。由于这些自杀事件是社会矛盾和弊端的集中暴露 ,社会影响大 ,故引起不少思想家的关注 ,并对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讨论。可以说 ,对自杀现象的研究是推动五四新文化运动展开的重要环节 ,是当时为什么要倡导新的人生观、倡导社会改革和革命、倡导妇女解放的很好解释和补充。学界从社会转型以及个案的角度对这一时期的自杀现象有所研究 ①,但对于自杀现象与五四新文化运动之间的关系研究似不太够 ,本文试作初步探讨。一 五四思想家对于自杀现象的广泛关注古今中外 ,自杀现象时有发生。在混乱、反常的社会中 ,自杀往往激增。自杀往往是一个反社会的重要现象。 1 9世纪到 2 0世纪初 ,日尔曼、奥地利、日本等国的自杀率猛增[1 ] (p1 54— 1 55) ;美国也有所增加[2 ] (p63— 65) 俄国自十月革命后 ,青年自杀也日益增加[3] (p1 0 4 ) 。辛亥革命前后 ,中国社会处于转型期 ,自杀增多。根据民国元年内务部的《内务统计》京师人口之部和京师警察厅的《......
论杰斐逊在种族奴隶制问题上的困境
作者:高春常
一一提起美国著名思想家托马斯·杰斐逊 ,《独立宣言》中那不朽的辞藻就会回响在人们的耳旁 :“我们认为下述真理是不言自明的 :一切人生来平等 ;造物主赋予他们以某些不可剥夺的权利 ,其中包括生命、自由和追求幸福。”[1] (p48) 然而 ,同一个杰斐逊 ,1774年时却拥有 185名黑奴 ,此后的 5 0年里 ,他也没有为废奴做多少实际的工作 ,释放的黑奴仅仅是其混血子女。人们难免会发出这样的疑问 :杰斐逊的天赋权利信条具有普遍性吗 ?其天赋权利观与财产权观能够融合吗 ?甚而言之 ,杰斐逊是个言行不一的伪君子吗 ?针对上述疑问 ,美国史学界已争论很久 ,对立的双方都投入了巨大的情感 ,甚至对不同意见进行口诛笔伐。在人权观与种族观问题上 ,捍卫杰斐逊积极形象的学者把杰斐逊视为在美国历史上占有首要地位的废奴主义者 ,认为杰斐逊出于对普遍性人权的坚定信念 ,利用一切力量去终止压迫黑人种族的奴隶制 ,不愧为一个伟大的自由捍卫者、“美国主义的圣徒”。约翰·米勒的概括能典型反映这一立场 :“在这些理想中 ,杰斐逊总是将不妥协的反奴隶制启蒙思想纳入进去。即使是在强调白人......
法国大革命时期关于非婚生子女生父搜索的争论
作者:龙宏甫
生父搜索 ( paternitysearches)是指非婚生子女的生父不愿认领时 ,有关当事人得诉请法院予以强制认领。[1 ] (p2 31 ) 非婚生子女或其生母是否可以向法院提起确认生父之诉 ?法院是否必须受理呢 ?这不仅是法国近代立法与司法实践问题 ,而且也是一个广为关注的社会问题。非婚生子女生父搜索源于大革命时期有关父权的争议。 1 80 4年《法国民法典》( 1 80 7年改名为《拿破仑法典》)因对父权的片面强调而取消了生父搜索 ,1 91 2年《法国民法典》修正了《拿破仑法典》有关父权的界定 ,允许生父搜索。本文将从大革命时期剧烈变动的社会、阶级与思想层面来分析非婚生子女生父搜索的争议 ,希望引起国内法学界对变革中的中国日益凸显出的类似问题的关注。一法国传统习俗与法律鼓励生父搜索 ,特别是因男性的欺骗、引诱而失身怀孕的妇女 ,可以诉诸法律来讨回公道。当时法国的习俗普遍认为 :“订婚或允诺结婚如同契约 ,如果某位男子没有足够理由而随意毁约的话 ,就应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2 ] (p53 55) 1 8世纪法国还流行一种怀孕陈述制度 ,即妇女可.....
略论唐代学术史的时代特征
作者:张国刚
中国学术史上历来有汉学与宋学之争 ,虽然主要是从经学史上立论 ,实际却成了某种学术风格的代名词 ,远远超出了它本来的意义。如汉学被指为讲究名物训诂的朴学 ,宋学被指为崇尚义理的义学。对于汉、宋之间的唐代学术如何评估 ?思想史家历来评价不高 ,任何一部中国古代思想史 ,隋唐那一章都是最单薄的 ,世人大多以盛世平庸视之。治学术史的竟有以隋唐佛学代替隋唐学术者。① 其实 ,隋唐学术就像处于两个分裂时期(魏晋南北朝和宋辽金都是分裂时期 )的统一王朝本身一样 ,它的学术也经历着统一中有变异、正统外有异端、融合中有创新的复杂的发展道路。本文将选取唐代学术的几个主要侧面 ,对这个时期的学术成就及其时代特征做一基本的揭示 ,以期使我们对于汉、宋之间的唐代学术的品格和学术的传承有更为深切的认识。一 唐代学术发展的时代环境在中国传统学术发展史上 ,政治的统一与分裂往往决定着士人的前途和命运 ,因而也就决定着学术流派和学术风格的变化。隋唐王朝的统一结束了汉魏以来南北学风分途发展的局面 ,国家对于学术事业的干预也出现了新的特点。中国古代很少有国家设立的纯粹学术机构 ,与学术事业有......
从南浔的变化看近代教育在江南市镇的发展
作者:郎友兴
一 引 言费孝通在他的《乡土中国》中曾经说过 ,“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可以说中国传统文化是乡土文化。传统文化的发展与变动 ,总是先发韧于乡村 ,聚集于市镇 ,进而影响于都市。这种乡土性的文化重视的是耕读传家 ,在传统的经济发达的商业性市镇则更为注重私塾教育。到了近代 ,文化格局出现了结构性的变化。在西方工业主义的影响之下 ,传统的乡土文化开始衰落了 ,而代表中国社会文化发展之方向的都市文化 (文明 )成为中心 ,并逐渐地影响其周边的乡镇。教育是文化传播过程中一种重要的手段与场所。在这种文化结构转型中 ,位于乡村的市镇处于什么样的一种地位 ?传统的教育又是如何变化的 ?其动力是什么 ?这里就以南浔镇的情况为例说明这些问题。 从社区背景来看 ,南浔是江南市镇中的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市镇。南浔是浙江省湖州市的一个著名的市镇 ,位于太湖之滨 ,与江苏相邻。明清以来 ,南浔一直是生丝贸易的中心 ,可以作为江南商业性市镇的代表。长江三角洲或太湖地区近代以来一直受到上海等都市文化的辐射 ,受工商业发展的影响。尤其在 1895年以后 ,随着西方经济与文化的冲击 ,上海成为一.....
司马迁、班固游侠思想比较
作者:张光全
司马迁和班固对中国史学的影响极大 ,后人常以马、班并列 ,或将《史》、《汉》并举 ,并对他们进行了细致的比较研究 ,以至形成了一门传统的比较学。然而过去史家在对马、班进行比较 ,考其同异时 ,常注重比较两人著作的文字异同、体例异同、风格异同等 ①,而对两人著史的思想旨趣的比较却较少涉及 ,对造成他们史学思想差异的社会根源更是鲜有分析。笔者以为 ,东汉、西汉虽一脉相承 ,但其时的统治政策和社会群体的价值取向已发生较大变化 ,这些变化对马、班史学思想差异的形成作用巨大。本文仅从两人不同的游侠思想的角度对此问题略作探讨。一班固在反思史学史时 ,尖锐地批评了司马迁的史学思想 ,其中指责司马迁“序游侠则退处士而进奸雄”[1 ] (司马迁传赞 ) 一语 ,反映了两人对游侠这一社会特殊阶层根本态度的不同。在《汉书》中 ,班固虽然也传游侠 ,但在立传的目的上却与司马迁迥异。在《史记·太史公自序》中 ,司马迁指出游侠能“救人于厄 ,振人不赡 ,仁者有采 ;不既信 ,不倍言 ,义者有取焉。作《游侠列传》第六十四。”这道明了他作游侠传的目的。他所看重的是游侠扶危救难、信守诺言的......
由先商王亥史事论顾颉刚先生的古史建设
作者:张京华
~~ 最大限度只在肯定《周易》卦爻辞及《盘庚》《大诰》等作于西周 ,而对西周以前古史研究涉及较少 ,学者的讨论也尚不多见。一 《〈周易卦爻辞〉中的故事》的撰写和发表1 92 0年顾颉刚先生毕业后任北京大学国学门助教 ,在图书馆从事编目 ,参加胡适提倡的“整理国故”工作。在整理和考辨古书过程中 ,与胡适、钱玄同互相切磋 ,形成了自己的古史观。他的著名的《与钱玄同先生论古史书》写于 1 92 3年 2月 2 5日 ,原刊于《努力》增刊《读书杂志》第 9期 ,提出了著名的“层累地造成的古史说”。可以说 ,顾颉刚先生的疑古思想在 1 92 0年前后已经很明显。 1 92 6年 ,《与钱玄同先生论古史书》收入《古史辨》第一册 ,由朴社出版。此书在学术界及社会上引起轰动 ,标志着古史辨派 (又称疑古派 )的建立。就在这轰动的一年 ,顾颉刚先生写了《〈周易卦爻辞〉中的故事》(顾颉刚自注 :该文写于 1 92 6年 1 2月— 1 92 9年 1 1月 3日 )。其中部分内容吸收在 1 92 8年的中山大学《中国上古史讲义》和1 92 9年的燕京大学《中......
19世纪英国城市政府改革与民主化进程
作者:陆伟芳,余大庆
伴随着社会经济领域中的深刻变化 ,政治民主化逐渐成为 1 9世纪英国历史的主旋律。其中 ,学术界普遍关注的是三次议会改革运动。然而 ,由于英国社会强烈的自治传统 ,各地的地方事务一直带有浓厚的地方和区域色彩 ,所以仅从中央政权的角度考察其社会民主化进程是远远不够的。英国的民主化进程不仅体现在议会改革中 ,而且也体现在城市 ① 政府的改革中。我国学者对于议会改革做过深入的研究 ,但对地方政府改革则涉及不多。本文旨在探索英国 1 9世纪城市政府改革与社会民主化进程间的关系 ,以加深对近代英国历史的理解。一1 9世纪英国城市政府的民主化改革 ,首先源于解决城市问题的现实需要。城市的急剧扩大 ,人口的迅速增加 ,城市功能的发展变化 ,使新兴城镇面临日益严重的社会、经济、治安等管理问题。1 9世纪上半叶 ,从卡图街密谋到滑铁卢事件 ,社会动荡不宁 ,城市发展和建设毫无规划可言 ,城市街道曲折狭窄 ,住房拥挤不堪 ,联排式、大杂院式和“背靠背”式房屋充斥新兴的大城市 ,利物浦与曼彻斯特的地窟、瓷器区以及伦敦的贫民窟令人触目惊心 ,公共设施则几乎等于零 ,且不用说公园、.....
美国大都市区政治的巴尔干化与政府体制改革
作者:孙群郎
19世纪后期以来 ,美国的大都市区迅速膨胀 ,尤其是郊区如潮水般蔓延开来。郊区在结构和功能上是中心城的有机组成部分 ,是中心城在空间上的扩大和延伸 ,因此 ,大都市区在生态、经济和社会上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 ,许多社会问题的解决都需要中心城及郊区各地方政府密切配合 ,紧密合作。但是 ,由于大都市区政治的“巴尔干化”(balkanization)或“碎化”(fragmentation) ,使得这些问题的解决十分棘手。因此 ,美国学术界曾提出五花八门的改革理论和解决方案 ,地方政府也采取了许多改革措施。近年来 ,我国学术界对于美国大都市区的政府体制问题也有所关注 ①。本文在中外学者研究的基础之上 ,拟从历史的角度对该问题进行动态的考察。一 美国大都市区政治的巴尔干化(一 ) 美国地方政府的类型与职能联邦制是美国政府体系的基石 ,在联邦和各州之间实行分权制 ,所以联邦政府没有制定统一的地方政府体制。而在州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 ,起初 ,州政府几乎拥有一切大权 ,是典型的单一制政府体制。 1 868年艾奥瓦州最高法院的法官约翰·F .狄龙在一次判决中宣布 :“自治市法......
“数校法”:《校法四例》外一例
作者:郑慧生
~~“数校法”:《校法四例》外一例@郑慧生$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丘”非“乡”而为“里”辨
作者:吴海燕
~~ 名称 ?笔者认为 ,此处“丘亭”与“乡亭”的说法有类似之处。“乡亭”之名屡见于《汉书》 ,“乡”为地方行政组织的名称 ,则“丘亭”之“丘”是不是也可以作同类解释 ?故顾炎武《日知录》在此条下云 :“又必有人民 ,如今之镇集。”即顾氏以“镇集”释“丘”。再以息夫躬的情况而言 ,他为食邑千户之宜陵侯 ,虽被哀帝遣就国 ,怎能住到一个“空亭”、“野亭”之中 ?因此此“丘亭”之“丘”应为当时一级地方行政组织之名称。另外 ,还有一条史料也可以为此提供佐证 ,《史记·高祖本纪》云 :“汉王……引水灌废丘 ,废丘降 ,章邯自杀。更名废丘为槐里。”在这里把“废丘”更名为“槐里” ,是否反映出“丘”与“里”有一定的联系 ?何况“丘”作为地方行政组织的名称还有其历史渊源。“丘”应为“里”最重要的证据还可以在近年发掘出土的长沙走马楼简牍中获得。在《长沙走马楼三国吴简·嘉禾吏民田家》(文物出版社 ,1995年 ) 中 ,其中所见丘名甚多 ,据高敏先生统计 ,嘉禾四年《吏民田家》中 ,除 4·5 11号简以后因丘名有残缺而不识其丘名者外 ,从 4·5号简.....
朱仙镇木版年画的兴衰
作者:袁汝波
朱仙镇木版年画为我国最早的木版年画 ,它随着封建社会的神鬼文化而兴起 ,随着政治风云的变化而动荡 ,随着社会意识形态和高科技印刷术的发展而衰落。朱仙镇位于河南省开封市南郊 2 0公里处 ,是战国时期帮助信陵君窃符救赵的魏国名将朱亥的故里 ,以朱亥的被封仙而得名为“朱仙镇”。朱仙镇自唐宋以来 ,一直为我国的商业重镇。历史上曾与粤之佛山 ,赣之景德镇 ,鄂之汉口并称为国内的“四大名镇”。镇中有贾鲁河纵贯南北 ,尤因与北宋京都汴梁 (开封 )相邻 ,是京都通往南方的大门。商业、船运业异常繁盛。昔日的朱仙镇 ,所产的土特产品甚多 ,其中的木版年画和红纸最有名气 ,行销全国各省 ,影响波及中外。据宋人孟元老所著《东京梦华录》记载 :“近岁节 ,市井皆印卖门神、钟馗、桃板、桃符等及财门、肫驴、回头鹿马、天行贴子。”又据无名氏的《如梦寻》记载 :“州桥之西 ,谓之果之行 ,纸画儿也在此行贩不绝” ,“纸马 (门神 )铺遍布全城。”这是我国有关民间年画为内容的有据可查的最早文字记录。它确立了开封朱仙镇木版年画的历史地位 ,可以说开封朱仙镇为我国木版年画的发源地。由于木版年......
晚清时期客家华侨在国内的经济投资
作者:魏明枢
晚清时期 ,华侨在经济上对客家社会的支持很重要。当时的支持主要在“立产业、营新居”方面 ,而非资本意义上的经济投资。关于客家华侨在国内的经济投资 ,一般认为大埔张弼士最早。 1890年 ,张氏开始产生在山东烟台兴建酿酒厂的念头 ,1892年着手筹办。 1894年 ,经清政府批准 ,他投资 30 0余万银元正式创建了规模宏大的张裕葡萄酿酒公司 ,在中国最早采用近代科学技术酿制葡萄酒。他聘请了美、日工程师 ,奥、意籍著名酒师 ,招募了 2 0 0 0多名工人。他引进了欧美良种葡萄 ,试种三年获得成功 ,然后才大面积种植。 1915年 ,张裕白兰地荣获“巴拿马国际商品博览会”金质奖和最优质奖。除张裕酿酒公司外 ,张弼士还于 190 7年接办粤人谭日章、陈庆昌合办的广西华兴三岔银矿公司 (后改名为宝兴公司 )。 1910年以后 ,他又先后创建了“平海福裕盐业公司”、“佛山裕兴机械制砖公司”、“雷州机械火犁垦牧公司”、“广东亚东机器制造厂” ,并投资兴建广三铁路。他从意、美、日等国大量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 ,招聘外国专家 ,以改变民族工业的落后状况。张氏的成就赢得了极......